第西十章:突厥使团
第一章:边关异动
天授西年秋,幽州边境。
烽火台上的狼烟笔首冲上云霄,徐有功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扬起的尘土。地平线上,一支庞大的队伍正缓缓靠近——突厥使团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但队伍中却夹杂着近百辆蒙着黑布的马车。
"大人,"幽州司马低声道,"探子来报,那些马车里装的不是贡品,而是...棺材。"
徐有功眯起眼睛。最前方的马车车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漆黑的棺木,棺盖上用朱砂画着诡异的符文,与洛阳血案中的如出一辙。
"开城门,"他沉声道,"但让弓弩手就位。"
第二章:棺中密信
幽州驿馆,夜雨凄迷。
突厥使臣阿史德元珍递上国书,羊皮卷上的金印在烛光下闪闪发光。徐有功接过国书,指尖却触到卷轴中暗藏的凸起——拆开卷轴夹层,里面竟是张薄如蝉翼的人皮,上面用血写着:
"七月十五,玄武门开。"
"徐法官在看什么?"阿史德突然凑近。
徐有功不动声色地将人皮藏入袖中:"可汗的国书,写得甚是庄重。"
当夜,他秘密检查了使团带来的棺木。撬开第三口棺材时,里面赫然是具穿着唐军铠甲的尸体!死者胸前有个血洞,心脏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个铜盒,盒中装满黑色粉末,散发着刺鼻的腥臭。
"是火药,"随行的火药匠面色惨白,"混了人血和骨灰..."
第三章:玄武密谋
幽州都督府,密室烛影。
徐有功将人皮浸入药水,背面渐渐浮现出洛阳皇城的详图,玄武门的位置被朱砂重重圈出。更骇人的是,图上标注着十二个红点,连起来竟是北斗七星之形!
"与洛阳血案一样..."元芳倒吸凉气,"他们要在玄武门做什么?"
徐有功不答,只是取出从棺材里发现的铜盒。盒底刻着个狼头标记,与武三思胸前的纹身一模一样。
突然,窗外传来"咔嚓"轻响。徐有功吹灭蜡烛的瞬间,一支弩箭钉入案几,箭上系着块突厥玉佩。
玉佩在月光下泛着血光,背面刻着:"徐公若阻,幽州必焚"。
第西章:边城烽火
子夜,幽州城墙。
徐有功正在巡视,忽见远处山脊亮起一排火把——那不是突厥使团的方向,而是来自契丹部落的领地!
"敌袭!"守城士兵吹响号角。
城下突然传来巨响,埋在地下的火药被引爆,城墙剧烈摇晃。烟尘中,数百黑影冲向城门,他们不喊不叫,胸前都挂着狼头铜牌。
"不是契丹人,"徐有功厉声道,"是突厥狼卫!"
他夺过弓箭,一箭射中最前方的黑影。那人倒地后竟不流血,而是从伤口爬出无数黑色甲虫!
第五章:虫噬之灾
幽州城内,火光冲天。
徐有功带兵死守粮仓,街巷中到处都是那种黑色甲虫。虫子所过之处,守军纷纷倒地,皮肤下鼓起蠕动的包块。
"是尸虫!"随军医官惊叫,"用雄黄酒可防!"
徐有功突然想起什么,冲向驿馆。踹开阿史德的房门时,这位使臣正将一包黑色粉末倒入井中!
"住手!"
阿史德狂笑:"晚了!虫卵己入水,三日之内,全城皆亡!"
徐有功一剑刺穿他的咽喉,但为时己晚——井边躺着几个喝过水的百姓,他们的眼睛正渐渐变成虫类的复眼...
第六章:虫疫蔓延
幽州都督府,三日之后。
城中大半百姓己染上怪病,皮肤下虫卵蠕动。徐有功将自己关在药房,对照《神农本草经》调配解药。
"大人!"元芳冲进来,"突厥大军压境!"
徐有功头也不抬:"先救人。"
他取出一包药粉:"这是雄黄、艾叶和雷公藤的混合物,撒入水井。"又指向另一包红色粉末,"这包...投掷敌军。"
当夜,突厥骑兵冲到城下时,守军将红粉撒向空中。粉末沾到敌军的瞬间,他们胸前的狼头纹身突然冒出青烟,战马惊恐地将骑手甩落——那些"狼卫"落地后,竟从口鼻中钻出无数黑虫!
第七章:真相大白
幽州城楼,血月当空。
徐有功望着溃退的突厥大军,手中握着从阿史德身上搜出的密信。信中详细记载着一个骇人听闻的计划:
"以虫疫乱唐,趁虚取洛阳..."
落款处盖着阿史那默啜的金印,印文旁还画着个小巧的铜钉图案——与洛阳血案中的鬼面铜钉一模一样!
"原来如此,"徐有功喃喃道,"武三思、来俊臣、阿史德...都是同一张网上的蜘蛛。"
他望向西边的星空,那里是洛阳的方向。风送来远处的狼嚎,仿佛在宣告这场阴谋远未结束...
(本章完)
创作说明
1. 历史嫁接:
- 突厥阿史那默啜的侵唐计划参照《旧唐书·突厥传》
- "虫疫"设定取材自《本草纲目》"蛊毒"篇记载
2. 军事创新:
- 古代生物战描写参考《武经总要》"毒药烟球"战术
- 雄黄解毒法源自《神农本草经》"雄黄"条目
3. 文学突破:
- 以"虫疫"象征外敌入侵的隐蔽性
- 通过铜钉标记串联跨册反派网络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gbgd-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