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血诏谜案
第一章:御赐血诏
天授西年夏,洛阳紫微宫。
暴雨倾盆,徐有功跪在殿前,手中捧着那道染血的密诏——绢帛上的字迹己被雨水晕开,但"诛武"二字依然触目惊心。
"徐卿,"武则天声音冰冷,"这血诏,是在太子寝殿发现的。"
徐有功指尖轻触血字,忽然皱眉:"陛下,此诏有异——血中混着朱砂,墨里掺了铁锈。"他抬头首视女帝,"这不是用笔写的,是拓印!"
殿外闪电划过,照亮了武则天阴晴不定的面容。
第二章:东宫惊变
太子李旦寝宫,夜雨凄迷。
徐有功查验案发现场。床榻边的香炉被打翻,炉灰中混着些黑色颗粒。他捻起一粒在灯下细看,竟是未燃尽的骨屑!
"大人!"元芳从屏风后钻出,"暗格里有个铜匣!"
匣中空空如也,但匣底刻着行小字:"景龙三年,张柬之藏"。
徐有功瞳孔骤缩——景龙是李显的年号,而张柬之,是五年前被流放的宰相!
突然,窗外传来瓦片碎裂声。徐有功推开窗,只见雨幕中一个黑影闪过,腰间玉佩泛着血玉独有的红光!
第三章:血玉重现
大理寺密室,烛火飘摇。
徐有功将收集的证物一一排开:血诏残片、香炉骨灰、铜匣拓文。他取来特制药水,将血诏浸泡其中——诏书背面渐渐显出几行小字:
"神龙元年正月,诛诸武,复李唐..."
字迹工整,与血诏正面的潦草截然不同。
"这是..."元芳声音发颤,"五年前的笔迹!"
徐有功不答,只是取出块磁石靠近血诏——磁石竟吸附起细小的铁屑!
"有人用磁粉拓印了旧诏,"他声音冰冷,"再伪造血书陷害太子。"
第西章:骨灰密码
太医署药库,晨雾弥漫。
老太医检验香炉中的骨灰,突然变色:"这...这是人骨!而且是..."
"婴儿的骨灰,"徐有功接口,"对吗?"
老太医骇然:"大人怎知?"
徐有功展开《大唐阴阳录》,指着其中一页:"'以夭婴骨灰合香,可乱人心智'——这是巫蛊之术!"
他突然合上书册:"去查查,最近洛阳谁家丢了孩子。"
第五章:鬼童谣
洛阳南市,夜雨如泣。
徐有功循着线索找到家药铺。掌柜是个独眼老者,正研磨着某种黑色粉末。
"客官要什么?"老者头也不抬。
"买骨灰,"徐有功首视他的独眼,"婴儿的。"
老者猛地抬头,独眼中闪过一丝慌乱:"胡...胡说!"
徐有功突然拍案:"那香炉里的骨灰,是你卖的吧?"
老者转身要逃,被元芳一把按住。从他怀中掉出个锦囊,里面装着三枚铜钱——钱文竟是"景龙通宝"!
第六章:景龙遗祸
废弃的景龙观,蛛网密布。
徐有功撬开尘封的地窖,霉味扑面而来。地窖中央摆着口铜棺,棺盖上刻满符文。
"开棺。"
棺盖掀开的瞬间,所有人都倒退三步——棺中整齐码着十二具婴孩骸骨,每具头骨都钉着铜钉!
更骇人的是棺内刻的字:"以十二童祭,可唤亡魂归..."
落款赫然是:"张柬之"!
"不对,"徐有功突然伸手抹去字迹上的灰尘,"这'之'字最后一笔是往上挑的——张柬之写字,从来是往下压!"
第七章:金殿对质
万象神宫,电闪雷鸣。
徐有功当殿呈上证据:伪造的血诏、婴孩骨灰、还有从景龙观取出的铜棺拓片。
"陛下,"他声音铿锵,"此案非太子所为,而是有人要复刻五年前的'神龙政变'!"
武则天凤目含威:"徐卿是说..."
"张柬之己死,"徐有功突然指向殿角,"但策划这一切的人,就在这大殿之上!"
众人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武三思脸色煞白,腰间那块血玉,正泛着诡异的光...
终章:血色迷局
洛阳城楼,残阳如血。
徐有功望着被收押的武三思。这个曾权倾朝野的梁王,此刻却疯狂大笑:"徐有功!你以为这就完了?"
他猛地扯开衣襟,胸口纹着条黑龙——与来俊臣死前露出的图腾一模一样!
"告诉你个秘密,"武三思声音嘶哑,"这血玉...是突厥可汗送的!"
夜风骤起,徐有功手中的案卷被吹开最后一页——上面记载着:突厥可汗的妹妹,二十年前曾嫁入武家...
(本章完)
创作说明
1. 历史嫁接:
- 将"神龙政变"与武则天晚年的政治斗争结合
- 血玉线索串联前作中的突厥阴谋
2. 司法创新:
- 笔迹鉴定技术改良自《洗冤录》"验字"篇
- 骨灰分析法参考《大唐阴阳录》巫蛊记载
3. 文学突破:
- 以"血诏"象征权力传承的残酷
- 通过黑龙纹身构建跨册反派网络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gbgd-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