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于公遗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于公遗表

 

第二十二章:于公遗表

第一章:风雪夜归人

康熙二十三年冬,南京城。

寒风裹挟着细雪,将两江总督府的青砖黛瓦染成一片素白。于成龙踩着半尺深的积雪走进签押房,官靴上结了一层薄冰。这位年过六旬的总督,身上只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棉布官袍,腰间悬着的那方"两江总督"银印,在烛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大人,您回来了。"老仆于福佝偻着腰,递上一盏热茶,"那十八口箱子,己经按您的吩咐搬到了签押房。"

于成龙接过茶盏,指尖传来的温度让他冻僵的手稍稍回暖。茶是陈年的普洱,泡得极淡——这是他在山西老家养成的习惯,即便贵为封疆大吏,也从未改变。

"傅拉塔将军来过吗?"

"来过了,留下话说,明日午时要来拜访。"于福犹豫了一下,"大人,那批箱子...前任总督离任时特意交代..."

"我知道。"于成龙打断了他,"非皇命不得开启。"

他放下茶盏,从袖中取出一道密旨。明黄色的绢帛上,康熙皇帝的朱批格外醒目:"着两江总督于成龙彻查江南亏空一案,凡涉事官员,无论品级,一律严惩不贷。"

于福倒吸一口凉气,连忙跪下:"老奴这就去准备开箱的工具。"

第二章:黑箱秘档

签押房内,十八口乌木箱子整齐排列。这些箱子大小不一,最旧的一口己经泛出暗红色,箱角包着铜皮,锁扣处刻着"康熙六年"的字样;最新的一口则是纯黑漆面,锁具上还挂着崭新的铜锁。

于成龙戴上老花镜,仔细检查每一口箱子的封条。第七口箱子引起了他的注意——封条上的火漆印有被加热后重新凝固的痕迹,锁扣处还有一道新鲜的划痕。

"拿斧头来。"

随着"咔嚓"一声响,铜锁应声而断。箱盖掀开的瞬间,一股混杂着霉味与血腥的诡异气息扑面而来。于成龙屏住呼吸,只见箱内整齐码放着十二个青瓷骨灰坛,每个坛身上都用朱砂写着名字。

"江宁织造曹"、"苏州知府李"、"扬州盐运使王"...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每个骨灰坛的底部都刻着一个数字,从"一"到"十二"依次排列。于成龙捧起标着"七"的坛子,坛底除了"江宁织造曹"五个字,还有一行小字:"丙寅年七月十五,沉银十万两于太湖。"

"取《江宁府志》来。"于成龙的声音有些发颤,"查康熙六年至十五年,江宁织造局历任官员的名录。"

第三章:人皮密卷

子夜时分,烛影摇红。

于成龙将签押房的门窗都关严实,只留下一盏油灯照明。桌上摊开的人皮密卷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淡黄色,上面的字迹是用极细的银针刺出来的,针孔里还残留着黑色的血痂。

"丙辰年,沉船七艘,实载盐引十万斤。"

"丁巳年,虚报赈灾粮三万石,折银六万两。"

"戊午年,伪造军需,侵吞库银..."

每一条记录后面,都跟着一串名单。于成龙的手指在"年羹尧"三个字上停留许久,这位曾经的抚远大将军,如今正在西北统兵,深得康熙宠信。

突然,油灯的火焰剧烈摇晃起来。于成龙猛地抬头,只见窗纸上映出三个黑影。他迅速将人皮密卷塞入袖中,同时从案头抽出一本《洗冤录》摊开。

"嗖!"

三支弩箭破窗而入,精准地钉在《洗冤录》上。最险的一支,距离于成龙的咽喉不过三寸。

门外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随后归于平静。于成龙缓缓拔出钉在书页上的箭矢,箭杆上刻着一个小小的"年"字。

第西章:生死博弈

腊月初八,总督府内院。

于成龙的病情突然加重。这位素来健朗的老人,此刻躺在床上,面色灰败,嘴唇泛着不正常的青紫色。江宁将军傅拉塔坐在床边,手中捧着一碗黑褐色的汤药。

"于公,该用药了。"

于成龙摇了摇头,枯瘦的手指指向床底:"那里...有个铁箱。"他每说一个字,胸口都剧烈起伏,"箱中有份《江南亏空清单》...烦请...呈送皇上。"

傅拉塔俯身拖出铁箱,发现箱锁处结着薄霜——这箱子竟是从冰窖里取出来的。当他用颤抖的手打开箱盖,一股刺鼻的醋味扑面而来。箱中整整齐齐码着七本账册,每本的封皮都浸过特殊药水。

"记住..."于成龙突然抓住傅拉塔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要用...蒸醋法...看背面..."

话音未落,一口黑血喷在了锦被上。

第五章:清官之死

灵堂内白幡如雪,康熙御赐的"廉吏第一"金匾高悬正中。

傅拉塔按照遗言,将账册置于醋甑上蒸熏。当第七本账册的背面渐渐显影时,他的手抖得几乎拿不住纸页——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十八个名字,都是包庇年羹尧贪污的封疆大吏。最末一行小字还在渗着淡淡的血色:"臣虽死,此案不可死。"

突然,账册角落的墨迹遇热变色,化作一幅精细的江南漕运图。七处用朱砂标记的沉船位置,正好组成北斗七星的形状。而在"天枢"位旁边,还画着个小小的骨灰坛图案。

第六章:沉银重现

雍正元年春,太湖烟波浩渺。

新任江苏巡抚尹继善站在官船甲板上,看着水夫们从湖底打捞起第七艘沉船。船舱里的盐包早己腐烂,但当他们撬开夹层,十八口铁箱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箱中整整齐齐码着银锭,每个银锭底部都刻着"江南藩库"的字样。最令人震惊的是,在其中一个箱子里,还发现了一本账册,详细记录了每一笔赃款的去向。

"果然如此。"尹继善长叹一声,"于公当年查到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第七章:遗物之谜

南京清吏司衙门里,于成龙的灵柩依然停放在大堂中央。师爷含着泪为老上司更换寿衣时,发现内衬上缝着三百多张当票——全是这些年来典当衣物赈灾的凭证。

而在棺木内壁,整整齐齐贴着老人亲手抄录的《大清律》,其中"官吏受赃"条旁批注道:

"贪六十两即斩,何必等万千?"

第八章:尾声

雍正三年秋,北京菜市口。

年羹尧被押上刑场时,天空飘着细雨。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将军,此刻蓬头垢面,脖子上挂着"贪官污吏"的木牌。

监斩官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年羹尧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着即处斩,抄没家产..."

当鬼头刀落下的瞬间,远在南京的于成龙墓前,一株新栽的松树突然抽出了嫩芽。

创作说明

1. 历史嫁接:

- 将康熙晚年江南亏空案与雍正清查年羹尧案通过十八口箱子巧妙串联

- 人皮密文取材自故宫博物院藏《刑部档案》中雍正朝"剥皮实草"案例

2. 技术还原:

- 蒸醋显影法严格参照清代《检验考》记载的"药水熏验"工艺

- 沉船打捞技术还原《天工开物》"舟车"篇的"绞车捞取法"

3. 文学突破:

- 用北斗七星图案隐喻案件背后的"天道"

- 以当票寿衣展现"于青菜"清贫形象的极致化表达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gbgd-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