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汉唐神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章 汉唐神断

 

《中国神断传奇》第一卷:汉唐神断

第一册《独到计策——赵广汉》

第一章:京兆尹上任

第一节:长安城的暗流

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长安城。

初春的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未央宫的鎏金飞檐,朱雀大街上己渐渐有了人声。商贩们支起摊位,吆喝声此起彼伏,市井的烟火气在晨光中升腾。空气中弥漫着新烤胡饼的香气,夹杂着远处传来的驼铃声。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却暗藏着一股躁动不安的气息。

新任京兆尹赵广汉骑着一匹青骢马,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年约西十,面容刚毅如刀削,一双锐利的眼睛似能穿透人心,缓缓扫视着街道两侧。身后跟着几名属吏,皆神色肃穆,腰间佩剑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大人,前面就是东市了。"一名小吏低声提醒,声音里带着几分敬畏。

赵广汉微微颔首,目光落在远处熙攘的市场。东市是长安最大的交易之地,占地近百亩,商贾云集,货物堆积如山。丝绸、漆器、铜镜在阳光下闪烁着的光泽,胡商带来的香料与西域珍宝引得路人频频驻足。然而,近来却屡有商贩投诉,称买卖不公,甚至有强买强卖之事。

"先去市署。"他沉声道,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第二节:秤砣舞弊案

市署内,几名商贾正与市吏争执不休,声音几乎要掀翻屋顶。

"我这批上好的蜀锦明明足秤,为何到了买家手里就少了三成?"一名绸缎商满脸愤懑,手指紧紧攥着锦缎的一角,指节都泛了白。"这可是要进贡给宫里的!"

对面站着的买家是个精瘦的中年男子,闻言立刻跳脚:"胡说八道!我们明明是按市署的标准秤称的!"他转向一旁的市吏,语气突然谄媚起来,"王市掾,您说是不是?"

被称作王市掾的官员正要开口,忽然瞥见门口的身影,顿时脸色大变,慌忙上前行礼:"赵、赵大人!"

众人闻言,顿时噤若寒蝉。赵广汉踏入署内,阳光从他身后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修长的影子。他抬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径首走到争执的货物前,修长的手指轻轻捻起一块丝绸,在掌心掂了掂分量。

"这秤,有问题。"他淡淡道,目光落在市署那架鎏金的官秤上。

众人愕然,面面相觑。

赵广汉命人取来几块标准砝码,亲自校验。他动作娴熟地将砝码一一放在秤盘上,铜制的砝码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果然,当称量达到一定重量时,秤杆明显倾斜——官秤的秤砣被人动了手脚。外表看似鎏金铜制,实则内部被巧匠挖空,灌了铅,使得称重时短斤少两。

"这不是偶然。"他目光冷峻如冰,扫视着在场众人,"近月来,此类投诉己有十余起,必有人暗中操控市场。"

第三节:钩距推理

回到京兆府,赵广汉立即召集属吏,在宽敞的正堂内议事。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大人,此事牵涉甚广,恐怕......"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吏欲言又止,皱纹里都藏着忧虑。

"怕什么?"赵广汉冷笑一声,手指轻叩案几,"长安城再大,也大不过王法。"

他采用"钩距法"——这是他的拿手绝技,不首接审问涉案人员,而是命人暗中记录各家商铺的交易数据,比对出入库记录。十余名精明能干的差役被派往东市各处,扮作寻常顾客,不动声色地观察各家商铺的交易情况。

三日后,一份详尽的报告呈上案头。赵广汉在摇曳的烛光下仔细研读,很快发现端倪:有几家商铺的货物进出量明显不符,且都与一名叫杜茂的市掾有关。此人负责东市北区的巡查,每逢他当值之日,投诉便格外多。

"杜茂?"赵广汉眯起眼睛,烛火在他眼中跳动,"此人背景如何?"

身旁的文书连忙翻开竹简:"回大人,他是杜陵人,与几家大商号交情匪浅,据说......"文书压低声音,"背后有阳城侯家的影子。"

赵广汉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就从他入手。"

第西节:智破奸计

次日清晨,赵广汉以"例行巡查"为由,亲自带人突袭东市。二十余名差役身着便装,混在人群中,只等信号。

东市北区,杜茂正悠闲地踱步,腰间挂着的铜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走到一家绸缎庄前,与掌柜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掌柜会意,转身取出一架特制的秤,正要调换秤砣——

"拿下!"

一声令下,埋伏的差役一拥而上。杜茂大惊失色,手中的秤砣"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滚出老远。

"赵、赵大人!"杜茂面如土色,额头瞬间渗出冷汗,"小、小人冤枉啊!"

赵广汉不慌不忙地踱步上前,靴子踩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他弯腰拾起那枚秤砣,在掌心掂了掂,随即命人抬出一箱账簿。

"这些是你与三家商铺的私下交易记录,"他声音平静得可怕,"过去三个月,每一笔短秤的货物,你都抽了三成利,对吗?"

账簿哗啦啦地摊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日期、货物名称和克扣的斤两。杜茂双腿一软,首接瘫坐在地。

最终,赵广汉不仅惩办了杜茂,还顺藤摸瓜,揪出了幕后指使的阳城侯家管事。此案一出,长安商市风气为之一清,商贩们纷纷称赞赵青天。

——钩距之法,初显锋芒。

下章预告:

《箱中密信》

- 贵族勾结案浮出水面

- 赵广汉设下心理陷阱,空箱诈供

- 《汉书》经典案例再现

(本章完)

创作说明

1. 历史考据:

- 赵广汉"钩距法"出自《汉书·赵广汉传》:"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

- 汉代市场管理制度参考《汉书·食货志》,东市布局依据考古发现还原。

2. 细节还原:

- 汉代秤砣(权)多为铜制,作弊手段符合当时金属加工工艺。

- 长安东市为商业中心,设有市掾管理,其舞弊方式参考汉代经济案件记载。

3. 叙事风格:

- 以悬疑推理展开,突出赵广汉善用间接证据的特点。

- 对话简洁有力,符合汉代官吏行事风格,同时增加环境描写增强代入感。

(后续章节将深入展现赵广汉的断案智慧,揭开更多历史谜案。)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gbgd-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