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的京城,热风裹着麦香,从城外的田野漫进街巷。济世堂药圃里的“踏雪红”己抽出花茎,顶着小小的花苞,像攥紧的拳头,只待一场夏雨便要绽放。沈微澜正蹲在田埂边,看着去年周明远送来的稻苗己长得齐腰高,叶片在风中舒展,边缘带着细碎的锯齿,透着勃勃生机。
“沈姐姐,快来看!北朔的使者带了好东西!”阿古拉举着个藤编筐跑进来,筐里装着颗圆滚滚的西瓜,表皮带着深绿的条纹,是北境沙地种出的特产,比中原的瓜更甜。“他们说这是新摘的,特意冰在井里带过来,让您和陛下尝尝鲜。”
沈微澜刚首起身,就见萧彻顺着田埂走来,身上的常服沾着些麦芒,显然是刚从麦田里回来。他手里捏着穗麦子,的麦粒沉甸甸的,金黄得晃眼。“刚去看了京郊的麦田,今年的收成怕是要比去年翻一番。”他把麦穗递给沈微澜,“户部的人说,再过十日就能开镰了,打算组织百姓互助收割,谁家先收完,就去帮邻里,免得误了农时。”
“那正好,让布庄赶制些草帽送来。”沈微澜接过麦穗,指尖搓开麦粒,的淀粉落在掌心,“日头毒,别让乡亲们晒伤了。”
说话间,李景元引着几位北朔使者走进来,为首的正是当年随阿古拉和亲的老匠人。他手里捧着匹锦缎,上面织着中原的牡丹和北朔的猎鹰,纹样交织,竟看不出丝毫违和。“沈姑娘,陛下,这是我们新织的‘合欢锦’,用的是北境的羊绒混着江南的蚕丝,您看能不能……”
“太好看了!”阿古拉抢过锦缎披在身上,转身时,锦缎上的花纹在阳光下流转,像把两国的风光都披在了身上,“回去我就让北朔的姑娘都学这个,织成嫁妆,比金银首饰体面多了!”
老匠人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我们首领还说,等秋收后,想派些年轻人来中原学种麦子,北境的草原虽然广,却不如中原的田地出粮。”
萧彻接过锦缎细看,指尖划过纹样交汇处的针脚:“这有何难?让周明远从江南派几个农把式过去,他种庄稼有法子,定能教出些门道来。”他忽然看向沈微澜,“对了,李学士他们编的《军略辑要》定稿了,打算下月刊印,让各州府的将领都研习研习。”
沈微澜想起父亲的兵书终于得以传世,眼眶微微发热:“我去看看,能不能把父亲札记里的草药偏方也附在后面,行军打仗,懂些急救的法子总是好的。”
正说着,周明远风尘仆仆地走进来,靴底还沾着江南的淤泥,手里提着个木盒。“陛下,沈姑娘,这是江南新收的早稻,磨成的米粉格外细,我娘说能做米糕,特意让我带些来。”他打开木盒,里面的米粉白得像雪,“那边的水渠全通了,引的活水灌田,稻子长得比云州的还壮,我己让人把稻种分发给各州府,明年就能遍地种了。”
阿古拉凑过去闻了闻,咋舌道:“这粉比北朔的青稞粉细多了,能做你说的桂花糕吗?前儿个在御膳房吃的,甜得舌头都要化了。”
“等秋收后,我教你做。”沈微澜笑着拍了拍她的肩,“到时候用新收的糯米,掺着北朔的蜂蜜,保管比御膳房的还好吃。”
日头渐高时,众人移步到书局的廊下,桌上摆着切开的西瓜,红瓤黑籽,甜汁顺着桌沿往下滴。北朔使者说起草原的羊群今年格外肥,中原的匠人聊着新改良的织布机效率高了多少,周明远则拿着纸笔,跟萧彻讨论着如何改进水渠的闸门,让水流得更匀些。
沈微澜坐在竹椅上,看着阿古拉正跟李景元比划着织锦的花样,老匠人捧着《军略辑要》,正让李学士讲解上面的兵法图,阳光透过廊檐的缝隙洒下来,在他们身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温暖得让人想打瞌睡。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街坊们抬着新收的麦子游街,麦穗编成的花环戴在孩童头上,银铃般的笑声顺着风飘过来。“今年的麦子沉啊!”有人高声吆喝,“陛下和沈姑娘说了,多打些粮,明年就能盖新房喽!”
萧彻握住沈微澜的手,指尖传来麦芒的糙意,却比任何金玉都让人踏实。他看向远处翻滚的麦浪,又看向身边笑靥如花的她,忽然明白,所谓盛世,从不是史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田埂上的稻穗,是织机上交织的纹样,是百姓口中的家常话,是身边人温热的手掌。
暮色降临时,北朔使者带着新的稻种和织锦图谱告辞,周明远也赶着回江南筹备秋收。阿古拉追着送了很远,回来时手里多了个香囊,是老匠人塞给她的,里面装着北境的薰衣草,说能安神。
沈微澜看着她把香囊系在腰间,忽然指着药圃:“你看,‘踏雪红’要开了。”
田埂边的花苞果然绽开了第一片花瓣,红得像燃着的火,在暮色里格外醒目。阿古拉凑近闻了闻,忽然道:“沈姐姐,等我回北朔,就把这花籽撒遍草原,让每个帐篷前都开着‘踏雪红’,就像……就像中原的麦子一样,走到哪里都能看见。”
萧彻从身后轻轻拥住沈微澜,下巴抵在她发顶,那里还别着那支“岁寒相依”玉簪,温润的玉质映着星光。远处的麦田里,蛙鸣渐起,和着书局里传来的翻书声,织成一首温柔的夜曲。
江山万里,不过是脚下的田埂;岁月悠长,无非是身边的人。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这麦香里继续生长,一年又一年,写满了丰收与安康。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fhgg-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