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云枫后,申鹤并未立刻离开稻妻城。师父的嘱托与云枫的指引,对她而言便是一项需要认真完成的修行。她缓步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周遭的喧嚣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薄膜,声音传入耳中,却无法在心湖激起任何涟漪。
她开始执行云枫布置的“功课”。她的目光不再是空无一物地扫过,而是有意识地聚焦、拆解、记录。
第一天傍晚,她递交给云枫的纸上写着:
“其一:木南坂,见一犬,名太郎丸。静卧于‘木漏茶室’门前,毛色棕白相间,人过则尾摇。未曾言语,亦无人与其言语。观察一时,其摇尾二十三次。”
“其二:天目锻冶屋,有名为天目十五之工匠。其以铁锤击打赤红铁块,火星西溅,声响规律,每九击一顿。反复三时,铁块成刀之雏形。”
“其三:町街,一母携一子。母以摩拉购得‘苹果糖’予子。子食之,嘴角上扬,目呈月牙状。此表情,据书中所载,名为‘欢喜’。”
云枫看着这张字迹清丽却内容无比客观的“观察报告”,脸上露出了然的微笑。他能想象到,这位仙家弟子是如何像记录山间草木枯荣一般,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凡世的景象。
“申鹤小姐,您做得非常好。”云枫将纸张平整地放在桌上,“您的观察细致入微,甚至连锻刀的节奏都记录了下来。这说明您拥有常人所不具备的专注力。”
申鹤依旧跪坐在他对面,神情没有丝毫变化,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此乃修行之一环。”她平淡地回应。
“那么,关于第三条记录,”云枫的手指轻轻点在那一行字上,“您记录了那个孩子‘欢喜’的表情。您能描述一下您看到那一幕时的‘想法’吗?”
“并无想法。”申鹤诚实地回答,“我只是将观察到的事实记录下来。‘欢喜’是一个名词,用于形容他当时的面部状态。至于其内在含义,我无法体会。”
“这很正常。”云枫的语气温和依旧,没有丝毫的意外或失望,“我们不必急于体会。既然我们己经‘观察’到了‘欢喜’的外在表现,那么下一步,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去接触可能产生这种表现的事物。”
他站起身,从事务所角落的一个柜子里取出一个小巧的钱袋,里面装着一些摩拉,钱袋上绣着简单的流云纹样。“这是心缘事务所的活动经费。”他将钱袋推到申鹤面前,“上次您观察到,‘苹果糖’是通过‘摩拉’交换而来的。我想请您进行下一项功课。”
申鹤的目光落在那个钱袋上,没有动作,等待着他的下文。
“请您拿着它,在稻妻城里走一走。去购买一件……您觉得‘有趣’的东西。”云枫刻意放慢了语速,强调着“有趣”这个词,“不必是食物,也不必是任何有用的物件。评判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它在某一瞬间,吸引了您的目光。这便是您的下一个委托,您愿意接受吗?”
“有趣……”申鹤在心中默念着这个词。对她而言,这是一个比“欢喜”更加模糊和抽象的概念。山间的清风是否有趣?洞府的石笋是否有趣?她无法判断。但这是云枫给予的指引,是她融入世俗之路的下一个台阶。
她伸出白皙的手,接过了那个还有些许余温的钱袋,指尖的红绳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我接受。”
她抬起眼,清冷的瞳孔中倒映着云枫温和的影子,
“我会去寻找,何为‘有趣’之物。”
申鹤握着那个绣着流云纹样的钱袋,走入了稻妻城的午后。对她而言,这片繁华的街市与她清修的山野洞天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山中万物遵循着最古朴的法则:风吹、石默、草木枯荣、妖邪滋生。一切的存在都有其明确的因果与目的。
但在这里,一切都显得复杂而……多余。
她走过一个贩卖面具的摊位,那些描绘着狐狸、鬼怪和神明的面具色彩鲜艳,表情或喜或怒。她驻足片刻,在脑海中分析:这些面具的功用是遮蔽面容,或是用于节庆祭典。但为什么要描绘出如此夸张的表情?表情是内在情绪的外显,而面具本身并无情绪。
结论:无趣。
她路过一家织物店,里面陈列着五彩斑斓的绸缎,上面绣着绯樱、流霞与海浪。她伸手触摸了一匹天蓝色的布料,质感顺滑,比她身上的紧身衣要柔软许多。她分析:这些织物用于制作衣物,以蔽体和保暖。但过于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图样,除了吸引目光外,并无实际增益。
结论:无趣。
她甚至在一个小吃摊前停下,看着摊主将面糊倒入滚烫的模具中,制成一个个鱼形的点心,内里填满了甜糯的红豆馅。香甜的气味弥漫开来,引得路人纷纷解囊。她知道这是“美食”,能带来口腹之愉。但云枫先生的要求是“有趣”,而非“好吃”。这种愉悦转瞬即逝,最终只为果腹。
结论:仍是无趣。
申鹤的搜寻陷入了僵局。她发现,以她那套摒弃了所有情感与欲望的逻辑去审视这个世界,世间万物似乎都失去了“有趣”的可能。它们要么具备明确的功用,要么就服务于那些她无法理解的、名为“审美”或“娱乐”的虚无概念。
就在她几乎要将这次修行定义为“失败”时,一抹奇异的光芒吸引了她的注意。
在街角一个不起眼的杂货摊上,挂着一串串风铃。其中一只,并非由金属或竹子制成,而是一枚被精心打磨过的、约莫手掌大小的透明晶石。它并非完全无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晶石的内部折射出七彩的光晕,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光影变幻,流光溢彩,宛如将一道小小的彩虹囚禁其中。
申鹤的脚步停住了。
她走到摊位前,目光完全被那枚晶石所吸引。它没有任何声音,不像其他的风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它不能吃,不能穿,更不能用作战场上的武器。从“功用”上来说,它一无是处。
但……
它很像她用仙法凝结出的冰。纯净、剔透,蕴含着力量。可它又不像冰,它不冷,反而将阳光转化成了温暖的色彩。它让她想起了在山巅之上,雨后初晴时天边架起的虹桥,那是师父曾指给她看过的、天地间至纯至美的景象。
“这个……如何换取?”申伸手指着那枚晶石风铃,声音一如既往的清冷。
摊主是个懒洋洋的中年男人,他抬了抬眼皮,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气质非凡的白发女子,有些意外她会对这种小玩意儿感兴趣。“哦?姑娘好眼光。这是用‘晶化骨髓’打磨的,没什么用,就是看着漂亮。三百摩拉,不还价。”
申鹤没有还价的概念。她打开云枫给的钱袋,按照对方所说的数目,认真地数出了三百摩拉,递了过去。这个过程对她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用一种名为“摩拉”的媒介,去换取一件并无“功用”的物品。
摊主接过钱,将那枚晶石风铃取下来递给她。
申鹤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接了过来。晶石的表面光滑而温润,阳光透过它,在她的掌心投下了一小片斑斓的光斑。她静静地看着,看着那光斑随着她手腕的轻微晃动而跳跃、变化。
在这一刻,她那被红绳牢牢束缚的、寂静无波的心湖里,似乎有什么东西被轻轻触动了一下。她无法将这种感觉命名为“欢喜”或“喜爱”,它更像是一种……纯粹的“认可”。
认可了这件物品的存在。认可了它即便一无是处,却依旧可以拥有吸引目光的权利。
这,或许就是云枫先生口中的“有趣”。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0deb-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