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回镇里高队感到不适饭都没吃就躺下了,今早加重浑身无力打喷嚏流鼻涕料是重感冒。急进美溪人民医院就诊。高烧39.7°确诊病毒性流感,昏昏欲睡,留观、吊水。
嘱陈、向回家休息。二人入医院问候高队后离开。
安排好高队,见他无精打采闭目养神,我出来打听租房情况。人民医院地处闹市附近挺繁华的,我四处转悠找房屋中介,找一大圈没看到做这个买卖的,找人一打听说附近没有,手一指要我坐两站公交下车就有。我操,我看了看他以为是跟我这开玩笑但不是,人家是很认真的在帮我。算了我也懒得去找了找也白找,这事还得队长大人自已住不下去了想换地方才行。
目前村里实在住不进去,既无合适住房可租,又无基本生活保障,镇政府宿舍用水堪忧,隐隐有一股腥臭味,而且水中竟然时不时发现有沙虫游动,水桶壁用手一摸感到很滑溜,一打听才知道水是水库引来的,水库在大量使用网箱养鱼,水是没有正规沉淀过滤等工序就引来了。你说这他妈的不是害人嘛!这水根本就不能用啊!幸好我们是买得桶装水在用事先防了一手。
细一想整栋楼好像没有长期生活住家的人家,夜里就我们俩住里面。难怪镇领导不断建议不能久住,坚持希望工作队入城找房。回想镇里征兵有那么多年轻人不合格,心里还是有点发毛。
找房子最好还是找条件好的有单位食堂的住房最好,能省多少事情。自已搞饭做菜是个烦人的事情,有食堂每天拿个盆子就去了,早中晚三餐不用自已操心费力。
队长不会做饭会做也不得做给我吃,栽着我搞我这是打心底里不想弄。有点时间休息吧你得买菜去,然后择菜洗菜、淘米煮饭、炒菜洗碗,想想都不得完。那俩小子更不会做饭。奶奶个熊!
我们单位原先是有食堂的后来出了点事,食堂临时工伪造饭菜票事发,领导本来就觉得费事管理也麻烦,每年投进去不少钱还不讨好,员工这个那个的就没有满意的时候,这回正好借此将食堂关停了。
从此单位没了食堂,每天早上总能看到家住在外面的职工拎着食盒子来上班,有一些部门还为此专门添置了能热饭菜的电器,每天临近中午时分从室内向外飘散着饭菜的香令人不禁垂涎。带饭,渐渐有成单位时尚的可能。
但不久就分化了,天天带饭嫌麻烦不如叫个盒饭省事多了。于是里里外外迅速成立了几支盒饭部队,每天活跃在办公大楼里。每到中午提着的、挑着的、车推着的纷纷冲向各部门窗口,各有自已相对固定的盒饭对象,又积极努力地争取着新的盒饭订购者。
也是众口难调吃着吃着就厌了,有嫌这家没油水的,有怪那家油水太重的,于是盒饭团队就来了个互换,“胃亏油”的就找到油水重的这家来送饭,怪油水重的又经人介绍跑到炒菜坚持少油多水的这家来。
我发现不论哪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一辣胜佳肴”,因为不辣不足以送饭,菜不送饭谁还吃你盒饭?
曾几何时盒饭的盛行虽是解决了员工的口腹之欲,但却留下了后遗之症。蟑螂猖獗,鼠辈横行,每到夜幕降临人走灯稀,蟑螂狂舞,老鼠飞檐,每日清晨人类再来为它们清理战场,打扫环境卫生,扫去吃剩的食物和留下的粪便,擦掉满桌的足迹。
在清理工作中能发现这些动物比人类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食物,它们能将人类浪费的食物收集起来存着度饥荒,能把碎纸烂絮都衔到窝里当装修材料,能将你忘了的食物找出来仔细地吃干净留下一堆啃过后精致得像工艺品样的核骸。鼠辈们能将你大大咧咧啃过的瓜皮再精细化加工啃到薄如纸片只剩表皮,它们嗑瓜子的能耐你嗑半辈子也难学到手。
这些家伙躲在犄角旮旯或藏身天花板夹层中生殖繁衍生活起居直至寿终正寝,因此常常有死去的蟑螂老鼠生蛆落了下来掉人头顶,还引来了无数的猫在夹层中追逐鼠辈,猫身上的跳蚤、虱子还曾一度传播到人身上上叮咬人体,触目惊心引起一番轩然大波来。
为了消灭这些令人厌恶的动物,人们什么毒辣的诡计都用上了,能断人骨头的夹子、能粘掉皮肉或鞋底子的粘鼠胶、能烂肚肠的烈药多措并举一齐上。可面对诡计更多端的鼠辈这些法子也都所获不大,这些精灵总能不为所动而远远的避开,偶有失足者也是老眼昏花或毛头小子不听劝告之辈。总也灭不掉赶不走它们,不是它们倔强不是它们不怕死,是因为这里总有它们的向往存在。
吃了几年盒饭也都基本吃腻了所有的盒饭,怨声载道之后便逐渐吃得少了,不是不得已就不叫盒饭了。转变观念思路创新,同仁们就三两纠集一起专打听哪有酒店开张、哪家饭铺搞活动,一但问明白了就呼朋唤友蜂拥而至,每人点一个特价菜再点个小菜或汤,然后几人凑一桌菜都放一起坦然举筷,一餐下来不过十几元钱,人均消费比盒饭不得贵有时还便宜。
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不管那店家脸色有多么的难看,反正只要你打折搞促销活动我们就天天来这么吃一直吃到活动结束为止,或是把自已吃厌为止。
有回听说一大店开张,无论你吃什么都是头天一折二天两折依次类推,于是我们每天拼车光临,每餐一大桌子的人,点一大桌子菜肴丰盛得很。开始店家还以为是遇上刺头了,后来见这帮人文质彬彬的不像是找茬生事的主,只是到时来点菜吃饭并不闹事这才放心。我们这样连去了一个礼拜一直吃到打七折方才罢休。
周边能吃上饭的地方没俺单位人不知道的,那些地方的口味与价格早已烂熟于心。大家东吃西吃这吃那吃,反正是扭成一股绳纠集在一起伙着吃,将附近周围都吃了个遍,把能吃到的品种也都吃了个遍,小吃家常、鱼虾海鲜,街边排挡、小巷食肆、高匾大店,各有所长又各有不足,或疑窦丛生于卫生,或囊中羞涩于价格。终于没能找到一个能达成共识长期入驻的吃饭场所。
直到现在同事们仍在继续地四处各自解决着这餐饭的问题,可能早已经忘了有食堂的日子,也可能早已经习惯了没有食堂的日子,后来的同志们更是毫无怨言,因为他们不知道单位还曾经有过有食堂的日子。
没有食堂的日子感觉总是若有所失,也弱化了许多的归属感。好像漂泊在外的旅人走到一个连吃饭歇息之处都没有的地方了,又好像这单位只是一个远行中的驿站或是便所?匆忙的来又匆忙的走了。
我一直怀念那有食堂的日子,也一直希望单位把食堂哪天在办起来。有食堂的日子让人从容,让人有家的感觉,大家济济一堂其乐也融融。
在这里我也希望能找个有食堂的单位宿舍住下,能让我更好走过这一年的扶贫生涯。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dhafc-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