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5月11日 周五 阵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3章 5月11日 周五 阵雨

 

晨抵美溪雨一阵阵的下得不小。陈、向两人举着大伞两接站,多日不见寒暄再三。一起去兰苑取车马不停蹄一同回镇驻地开会,听取两位汇报近期工作,走前布置六项工作基本得到落实,开沟进展可,二行寨水井完成一口。

中午在镇上饭店四人聚餐,五菜一汤以示慰劳二位。

下午与高队再进美溪去生资公司采购化肥,安排陈、向先行进村安排分发化肥诸事。

下午四点四十五肥料进村,各组组织村民早已等候在雨中,下雨不方便卸货,干脆就在车上发放化肥。一组一组排队分发,算是井然有序。但与之的前统计不符,有两个组一共少算了五户不知何故,约好明天查实后再补。

晚上队长说不饿不想吃饭要我们三个人去镇里吃晚饭。从村里出来快新闻联播了。见两个年轻同志归心似箭,我们三人就在签约的饭铺炒了三份蛋炒饭两个青菜对付一餐。每份蛋炒饭我要老板敲了两个蛋进去。

单位有位老同志总结出差的心得,他说出门在外一般情况下他就吃三样东西既能保证营养也还不贵差旅费勉强能对付。分别是炒鸡蛋、豆腐、猪肝汤。鸡蛋搁什么炒都行都好吃下饭,豆腐也是怎么做都可以,麻婆的、煎的、酸菜豆腐汤泡饭,猪肝汤嘛算是开荤了,一餐一份汤一碗饭填饱肚子就可以了也不贵。

我接受了这个观点所以出差我也是这么对付。原先我是不怎么爱吃鸡蛋的,现在啥蛋都吃而且喜欢是,辣椒炒蛋吃得多蛋炒饭也吃得多。我早已养成吃鸡蛋的习惯了,原先不喜欢吃蛋黄现如今不论蛋黄蛋清囫囵个吃都觉得很香可口,尤爱吃咸鸭蛋的蛋黄。

鸡蛋做菜煎炒烹炸都可以,营养方面肯定是顶好的食物了。但也不是人人都爱吃鸡蛋,有些人天生对蛋类过敏,那最是人生遗憾。

说起吃鸡蛋我的吃蛋史还真与扶贫关系非常密切。咋说?

我原先就不太吃鸡蛋,偶尔没菜可吃也将就着吃点,还将那蛋黄扒拉掉只吃蛋清,让我养成吃鸡蛋这习惯的起因是在十几二十年前。具体的年份没记住大概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吧。

现在咱们上上下下都在喊着要扶贫要建设新农村,大张旗鼓的宣传鼓动,各种媒体连篇累牍地加以报道,举措、事迹皆很令人感动,使人感到农民兄弟的好日子日见唾手可得了。

遥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单位就在身体力行地参与建设新农村帮扶贫困了,而且通过帮扶工作自已单位也受益匪浅,不仅让农民兄弟赚了钱、盖了房过上了幸福生活,我等广大的员工同志们也跟着吃了一两年多的鸡蛋长胖不少。

经过买鸡蛋、挑鸡蛋、吃鸡蛋的不断实践,两百多的员工同志们被培养成了懂蛋、爱蛋和吃蛋的专家,用眼一瞧便知多大个头的蛋一斤有几个使称一称绝对的准!谁都蒙不了。

什么蛋能搁的久些、那种蛋新鲜些,蛋的煎炒烹炸各种吃法烂熟于心。连我这不懂家务烹饪之人也能如数家珍跟人娓娓道来。

列位到此都看明白了,一定是咱单位通过文化下乡信息到户,向农民兄弟提供服务,扶植养鸡专业户是吧?是的没错。

那年咱单位经过研究,决定赊钱给资金树立个帮农扶贫的典型。经有关部门推荐就近找了个贫困户的农民兄弟建了个养鸡场。投入资金据说是两万,在当年这可不是小数。

当时一听这个喜讯,把个乡下兄弟鼻涕泡都给乐出来了,得一个劲唱“社会主义好”的歌子。两万块搭养鸡棚子、购买种鸡苗、鸡药鸡饲料,帮那农民兄弟养了几百只以下蛋为特长的蛋鸡秧子,品种好像还是法国的。

那兄弟迅速地继承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非常勤劳地整天侍弄着这一大群唧唧喳喳的鸡秧子。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把这群鸡当爹养那真是“六月天给猪打扇——朝钱看”,劲头十足。

鸡们被养得不错,终于到了能下蛋的日子了,卯足劲噌噌地下开了蛋,洋鸡品种不错几百只下起蛋来非常给力,下的蛋个个亚赛小拳头,大得很没留神能当鸭蛋。

那时也没现在这漂亮的包装箱,就用乡下的大箩筐装,洒一层稻谷壳放一层鸡蛋,一筐约莫有个好几百蛋。农民兄弟带着满筐的鸡蛋,带着丰收的喜悦欢天喜地的拉出去换钱。

不料那兄弟养鸡有道却卖蛋无方,拉来拉去也没卖出多少。乡下人爱吃自已养的土鸡婆下的蛋,土鸡蛋清白黄红味道更香,城里人则贼厉害贼精把那价格还得让他想行凶。

鸡蛋给砸手里了这可是愁死人的事,辛辛苦苦忙活了这么些日子,到了家里满屋子是蛋,那些鸡可不管这些仍在不知疲倦地下着蛋,不再喂食吧,鸡又会饿死。

蛋与日俱增,人茶饭不思。总不能眼睁睁死鸡坏蛋吧,没办法只好鸡少喂蛋自吃,每天饭桌上一碗碗的全是蛋,炒蛋、煎蛋、蒸蛋、煮蛋、蛋汤,茶叶蛋成了每天的必备,就差没去学做蛋糕了。

直吃得那兄弟全家人嘴里都泛了鸡屎味,实在是架不住这见天几十几十的吃蛋,于是那兄弟一天起了个大早,担着两大箩筐鸡蛋来到了始作俑者的俺们单位,要求领导帮忙解决蛋的去向问题。

闻听此言单位也傻眼了,这事闹得可有点始料未及,我一个文化馆也不能再为你开个铺子卖蛋啊,可人家说什么也不答应,并扬言如果不加以解决那我当初赊的钱可就不认账了。

唉,不还账可不好办,两万块钱啊!那年头员工工资一人才二三百元一个月,这些钱都能管十来人一年的工资了,这怎么交代得了啊!

这扶贫还扶出麻烦来了,典型没扶起来先扶了个“闹心”。左思右想会都开了几个小时,最后没办法那就咱们大家一起来吃蛋吧。

从此,那兄弟继续地养着那些鸡,鸡们的卵积累够数了就直接送咱们单位来不再四处去兜售了。单位专门组织人员帮着设点摆摊帮着吆喝,各个部门专门开会布置吃蛋任务,要求各家各户每月按人头不低于十个,多买一斤便宜五毛钱并在全馆表扬。全馆同志们开启了全员吃蛋模式,从此走上了天天有蛋吃的幸福之路。

蛋的价格开始时比市场上便宜几毛钱,大家一看还行就纷纷认购,主动五斤十斤的买回家,后来还用水桶拎帮亲戚朋友买些,络绎不绝名声在外。

这样怕是持续了年把多吧,蛋的价格就不比市场上低了,问其故,推说饲料不菲,不便宜了嘛大家就买得少了,再后来居然比外面市场上的还贵个毛把两毛钱,这可让人心理上受不了了,那比市场上都贵我又没疯要你的贵蛋干啥?于是终于无人再理睬。一来二去那位养鸡专业户也不知所踪了。

不知道那农民兄弟赊的钱最后还上没有,只晓得大家那些日子都已很能吃蛋了,三天两头寻思着做个蛋菜,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记得有几个同事家的孩子还因此走上了肥胖之路,一天给孩子吃四五个鸡蛋,不胖才怪。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dhafc-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