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一早上班走了。我一般是早上去老爹那早餐,老人家的棒子面粥真香,奶奶自已炸得炸酱,剥了几根大葱,大葱蘸炸酱就着葱花剁饼,喝着棒子面粥,那味道绝了!唯一不好就是吃了生大葱全天口臭,说话不敢靠人太近。
吃饭早饭去菜市场买了点菜,晚上接儿子上楼在楼上做餐饭给他吃,昨天问他想吃爸爸做的什么菜,他毫不迟疑地说吃豆豉牛腩和竹荪汆肉。不叫豆豉牛腩,正名叫豉香牛腩,是他一直爱吃的菜,竹荪是最近年我开发出来的菜式。
去年朋友拎来一蛇皮袋竹荪,说是神农架老家采的,纯野生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高兴和感谢之后有点傻眼,因为我也不会弄,问他咋个吃法?他就说打汤。
我又四处扫听竹荪做法,各种做法不一,有一说是汆肉好吃,这个汆字我听进去了。于是我就瞎琢磨自创汆肉加了切块煎蛋,一试还挺好吃,这就定型。
问他为什么喜欢吃竹荪?吃出啥味道来了?他说喜欢竹荪那脆脆的软软的感觉,而且里面浸满了汤水的鲜香特别下饭。
买了一斤牛腩、二两里脊肉、一把苋菜、几片香干,三口人四个菜:豉香烧牛腩、青椒肉丝炒香干、清炒苋菜、竹荪汆肉。
豉香牛腩:牛腩焯水、温水洗净,切块高压锅压十来分钟,再起锅烧油下锅烹炒,加入豆豉、姜块、八角、桂皮、囫囵个干辣椒两三个、一点点陈皮、两小片山楂、撒一点点胡椒面、鸡精、蚝油、盐、酱油,连续翻炒一会,倒入一瓶啤酒,小火煨煮,大火收汁前加入适量青红椒圈。牛腩软糯入味,豉香酱香氤氲特别好吃,用浓浓的汤汁盖浇米饭、面条都很带劲儿。
竹荪汆肉:竹荪泡水去掉网膜等杂质,鸡蛋煎好切块备用,里脊肉切丝加入生抽清水少许抓拌上劲备用,芹菜段七八根,小米椒数个切圈,大蒜子拍碎切细末。起锅烧油(植物油、猪油各半),油热倒入小米辣、蒜末、竹荪翻炒几下加入热水适量,水开后倒入煎蛋块、里脊肉丝,迅速将肉丝滑散,放盐、味精,最后倒入芹菜段,1—2分钟汤浓起锅。家常小菜,好吃很下饭。
下午溜达去市新华书店看看《咬文嚼字》去年的合订本出来没有,这书我已经连续买了十几年了,我觉得这是一本好刊好书,真正开卷有益的书。
省城新华书店有两家,一家是省店,一家是市店。就书来说两家不分伯仲,文史哲比较全,有些冷僻的书、小众书都能找得到。这可能跟南江这个省份历来爱读书之人比较多有关,所谓人杰地灵,于斯为盛。自古朝廷命官被发配多聚于此地,流落的文人骚客也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
在一楼一角的新书陈列柜上《咬文嚼字》登堂入室,有金装本和平装本两种,我挑了本金装的夹在腋下继续浏览新书,在医学与保健类新书陈列区发现了不少新上架的好书,有点爱不释手挑来挑去都他妈想买,都买了回家一定被老婆子骂死,最后挑了两本《临证传奇》和《杏林求真》都是王幸福的新书。
王幸福的医案我在网上和报刊杂志上都看过,在网络江湖上以“古道瘦马”名号行走。好像是陕西人,知青出身中医自幼得些家传,后天勤勉努力自学成才。悬壶特色是惯用重药救人于危机之中,长于化裁名家名方,用药喜另辟蹊径,每每获奇效而名闻遐迩。
下午五点回家开始准备晚餐,三菜一汤。
爷爷下午三点多就蹲校门口守孙子了,然后一路追随紧赶慢赶地跟着怕孙子走丢。孙子一般是自顾自的一路和同学叽叽喳喳跑跑闹闹。
有时候走到那家破寿司店外他就停下来了,等他爷爷过来后向爷爷指一指。做爷爷的总是一边掏钱一边说,马上到家吃饭了,还吃啥!不卫生!等会吃饭的时候就吃不下了,奶奶又得骂你了。他总是更正说,奶奶不是骂我好吧,是骂爷爷。
爷孙俩总这样一路唧唧歪歪又开开心心地往家走,该唠叨的唠叨了,该吃的也吃了,各得其所。也许这就是含饴弄孙吧。
今天回家在一楼爷爷家玩了会,然后爷爷领着送楼下让他自已上来,这小子进门洞就开始喊爸爸、妈妈,脆生生的嘹亮动听。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dhafc-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