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双向奔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双向奔赴

 

冯掌柜并不是那种养尊处优的富家翁,反而一脸风霜劳苦的痕迹,身上一领酱紫色的富贵员外袍,绣满最时髦的“苏样”卍字纹,有一种八十年代的农民企业家穿西装的违和感。

(“苏样”,就是苏州流行的服装式样,在明朝中后期,苏州一直引领全国的时尚潮流。)

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杨锐却多了几分郑重。

冯掌柜这副卖相,一看就是从小家境贫寒,从社会底层打拼出头的狠人,否则也镇不住青琐阁这么大场面。

想要顺利拿回那五百两银子,还得飚演技。

“久仰、恕罪”的客套几句,冯掌柜把杨锐请进青琐阁,落座奉茶后,根本没提被打的粽子手狎司,而是一脸仰慕的问起杨涟。

一来试探杨锐的来意,二来确认杨锐的身份。

杨锐丝毫不虚,调动原主的记忆,加上几分演技和话术,九分真,一分假,聊起杨涟就像自已的亲生二伯。

冯掌柜对杨锐的身份再无怀疑,叹道:“可恨奸臣当道,陷害忠良,容不下杨大人这样的清官,唉,以后这世道越来越乱……”

阉党的大本营在京师,到了各省地方,还是东林党的势力最大,况且东林党掌握着社会舆论的话语权,骂阉党属于政治正确,冯掌柜关起门来不疼不痒地骂几句,已经非常谨慎。

生意人,不好掺和官场事。

官商关系,又是生意人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当着杨涟的子侄骂两句阉党,也是一种待客之道。

“冯掌柜高见,阉党当道,无异于牝鸡司晨,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我家两位伯父每每说起朝中乱象,无不扼腕太息……”

骂阉党我熟啊!

身为杨涟子侄,骂阉党属于安身立命的基本操作,今后二十年都用得上。

杨锐闲着没事的时候,曾经结合脑海中的史书文献,研究过怎么骂阉党,今天正好初试锋芒。

当然了,肯定比不上正牌的东林党喷子,他们都是职业选手,抓住阉党没有小弟弟这一个弱点,就能万紫千红的骂出花来。

杨锐道行尚浅,又要注意分寸,十分精彩只骂出二三分。

但是,对冯掌柜已经够用。

“从当年的萨尔浒之战到沈阳之战,再到辽阳之战和广宁之战,其中都有权阉掣肘,贻误军机,以至于每战必败,又比如西南奢酋作乱,也是阉党爪牙反复勒索,逼反了地方土司……”

杨锐滔滔不绝,不管真的假的,反正都是阉党的锅。

“老朽怎么听说,广宁之败是因为熊廷弼王化贞督抚不和……”

“就是因为阉党弄权,才会督抚不和。”

杨锐斩钉截铁的一摆手,解释道:“冯掌柜有所不知,无论熊廷弼还是王化贞,都和阉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熊廷弼原籍武昌府,论起来应该算作楚党……”

“原来如此,阉党真是好生可恨!可恶!可恼!”

气氛已经烘托到这了,冯掌柜出于礼貌,又一次痛骂阉党。

对杨锐的评价也调高了一个档次,必须是杨涟倚重的亲近子侄,才会知道这么多。

青琐阁背后也有官场后台,平日里的座上客不乏朝廷命官,但是说起党争内幕和官场八卦,还是这位杨少爷有干货!

火候差不多了。

杨锐不再兜圈子,转入正题。

“我今天是奉命而来,我家两位伯父,要我向青琐阁赔罪……”

“这是从何说起?”

结实牢固的官帽椅吱呀一响,冯掌柜一脸惊诧,猛的向后闪了下身子,仿佛“赔罪”两个字让他非常惶恐,万万承受不起。

这个态度就对了!

“实不相瞒,前些天我来过青琐阁,做下一桩荒唐事……”

杨锐的表情中夹杂着三分惭愧,三分后悔和三分愤恨,还有九十一分的委屈羞恼,把五百两银子的故事讲了一遍。

其间冯掌柜几次想插话,都被杨锐摆手按了下去。

“……就因为这个破事,我被两位伯父责罚,命我大老远跑来赔罪,不该在贵宝号惹是生非。”

杨锐站起身,撇着嘴,向冯掌柜欠身拱了拱手,充分表现出权贵子弟良好的家教,以及桀骜不驯的叛逆。

“杨少爷言重了,都是一场误会……哎呀,使不得,杨少爷这是要折煞老朽!”

冯掌柜连忙站起来避让,嘴里叫着使不得,脚下却故意慢了半步,侧身受了杨锐半礼,然后赶紧还礼。

听说五百两银子的故事,他已经大致猜到杨锐的来意。

按后世的说法,就是来“维权”的。

自家事自家知,花篮添花本来就是捞偏门的骗钱勾当,青琐阁仗着官面上的后台,平常可以大宰特宰的宰肥羊,万一踢到铁板,就要考虑认怂赔钱。

左右都是赔钱,干脆受了杨锐半礼——杨锐虽然是个嘴上没毛的年轻后生,却代表了杨涟。

堂堂杨涟杨大洪,居然给我青琐阁传话赔罪,两京苏杭的勾栏妓馆有一家算一家,谁有这个牌面?

消息传开,八方恩客肯定趋之若鹜,青琐阁的姑娘身价倍增……

“冯掌柜说的太对了,就是一场误会。”

杨锐不知道冯掌柜的小心思,更想不到杨涟即将成为青琐阁的形象大使,顺着话头继续扯淡:

“杨家门风严谨,家中子弟只知读圣贤书,行仁义事,既不会眠花宿柳,更不会争风吃醋,为花魁娘子一掷千金,我那天来青琐阁,只是与朋友会面,小坐片刻。”

“明白,杨少爷只是与友人说话喝茶,很快便走了,青琐阁自老朽以下,没人敢乱嚼舌头。”

冯掌柜神情恭谨,心里却轻松了许多,自觉已经看透一切。

清流言官,最重风评。

五百两银子的故事如果传出去,有损杨大洪的清誉,最起码,一个治家不严的评价是跑不了的。

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务事都整不明白,有什么资格管理国家大事?

杨清给青琐阁派帖子,肯定出自杨涟的授意,从源头上掐断流言蜚语。

那五百两银子,只是不值一提的添头。

“我那天来去匆忙,不小心丢了五百两银子,听说冯掌柜在武昌府交际广泛,我家伯父想请你帮忙,能不能把这笔银子找回来。”

杨锐图穷匕见,恶狠狠地变脸道:“那是我家伯父的养老银,如果找不回来,我家伯父后半生衣食无着,只好到武昌府报官,把贼头投入大狱,严惩不贷……哼,落到本少爷的手里,看我不弄死他!”

赤裸裸的威胁,虽然用力过猛,却正好符合今天的人设。

“没想到,没想到杨大人如此清贫……”冯掌柜脸色僵硬,支吾应对,好像被吓到了。

心里却一点不慌。

大明朝的官老爷都这样,都是属狗脸的,上一刻笑嘻嘻的礼貌客气,下一刻突然翻脸,破家灭门不在话下,和他们相比,杨少爷还是嫩了点……

听话听音,听杨锐话里的意思,只要赔钱就没事了。

冯掌柜不由得暗自庆幸。

青琐阁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事实上已经得罪了杨涟,杨锐如果没有先来青琐阁,而是直接把帖子送到衙门,后果……不堪设想。

幸好,杨家也有顾忌,不想把事情闹大。

再幸好,杨锐是个年轻后生,无论心肠手段,都没有那么狠辣。

“我记得……哎请问杨少爷,您丢的这笔银子,是不是宝昌号通存通兑的银票,一共五张,每张可抵一百两雪花银?”

冯掌柜认真尬演,眼睛向上翻着,做出努力思索回忆的模样。

“没错,就是五张宝昌号的银票!冯掌柜已经找到了?”

杨锐认真尬演,一脸惊喜的和冯掌柜双向奔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cheab-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