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章 公羊多任于权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66章 公羊多任于权变

 

接下来,杨十爷又和杨沛讨论账房先生的人选。

因为牵扯到做假账的问题,为了尽可能的保密,诚远商行可用的账房先生只有一两个,感觉还是不够,杨十爷和杨沛都有些为难。

需要平账的地方不止武家穴市一处,再从应山老家调人也来不及。

“我倒认识一个人,应该可以帮忙,巴口市熊家的熊绍松,十爷你见过的。”

杨锐曾经听熊绍松说过,他做生意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包打天下,算账打算盘都是一把好手,临时客串一下账房先生,应该没问题。

熊绍松是熊文灿的心腹人,早就知道锦衣卫要抓杨涟,只让他打下手,不用担心泄密……

其实还是有些担心的,但也没有更好的人选。

杨十爷和杨沛犹犹豫豫的商量半天,又问了杨锐几个问题,最后决定,让杨锐把人请来,见一面再说。

Boss直接面试。

杨锐答应下来,就要出门去找熊绍松,却被杨十爷叫住了。

“今天晚上都要出门,我和小锐再说说话……”

杨十爷向杨沛告罪一声,带着杨锐回到自已的住处。

写了一张名帖,让长随杨本拿着去请熊绍松,然后打开床头箱子,取出五百两银票,交给杨锐。

“二百两是公款,三百两是我给你的,别搞混了。”

杨十爷看着杨锐把银票收好,才接着说道:“八方脚行的事情,等下我会告诉十六爷,你也不用担心,家里摊上这么大的祸事,二爷不会再罚你了。”

多日来一直悬在心头的石头落地,杨锐只觉得一阵轻松,但是看到杨十爷一脸沉重的样子,也一脸沉重的点了点头。

与演技无关,只是基本的情商。

杨十爷又取出一枚玉佩,交到杨锐手中:

“咱们五房人丁不旺,但也没有断了传承,我这次去蕲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万一有什么意外,你拿着这块玉佩去寻杨钰、杨鈅他们两兄妹,用三百两银子买几亩薄地,保他们温饱一生……”

杨钰、杨鈅是杨十爷的一对孪生儿女。

小儿难养,杨十爷早年的儿女相继夭折,只有最小的这一对儿女算是站住了,不过只有十二岁,还是两个孩子。

杨十爷这么明显的托孤,就像戏台上的老将军,背上插满了flag,感觉太不吉利,被杨锐没有礼貌的生硬打断:

“我才不给你带孩子呢,你老人家自已生的自已养,将来他们长大了,给杨钰娶媳妇,给杨鈅预备嫁妆,一件件的我可管不过来,你要是不放心,就把身体养好,等着给他们带孙子。”

硬邦邦的责任砸在杨十爷,立刻让他有一种不敢老,不敢死的感觉。

“你这孩子,净会说宽心话,我不是以防万一嘛……

唉,我这么走了还是觉得不放心,也对不起大哥二哥,商行里这么多事,也怕老十六忙不过来,要不,我等两天再去蕲春,等你从省城回来?”

“您放心去看病吧,等你走了,我也找个机会出去避两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风头过了咱们再回来。”

杨锐又压低声音嘱咐杨十爷,去了蕲春后可以找熊文灿和姚明恭帮忙,找个隐秘的地方躲一段时间,免得被锦衣卫顺藤摸瓜找去了……

当天晚上,杨十爷坐一条小船,悄悄离开武家穴市。

杨锐也带着伍春、润生和其他几个护卫伴当,乘坐官船前往省城。

同行的还有熊曰绘。

他在武家穴市有点玩腻了,回家读书前想去省城浪一圈,考虑到熊孩子的惹祸能力越来越强,留在武家穴市真有点不放心,杨十爷去了蕲春后对他还有利用之处,杨锐就勉为其难的,把他带上了。

到了省城的当天,杨锐先把熊曰绘放出去撒欢,然后来到湖广巡抚衙门,送上名帖求见。

门房看到是杨涟的帖子,连门包一起递了回来,毫不掩饰的,给出闭门羹的标准用语:

“对不住,中丞偶感风寒,不见外客。”

按照官场往来的惯例,门房说出这套词,等于明着告诉你,我家主人已经吩咐过,应山杨家如果来人,一律不见。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伍春的表情当时就有些失控。

杨锐却无所谓,或者说早有预料,留下杨涟的亲笔信请门房转交,然后带着伍春走了。

薛贞现在绝对是东林党,但是后来……后世的史书里都写着呢。

巡抚廨舍的书房,薛贞正在习帖练字。

写完一张习帖后,薛贞又仔细看了一遍,露出满意的微笑。

作为当世书法名家,薛贞最喜欢的消遣就是练字,前段时间去长沙府巡视,偶然得到一份欧阳询晚年的书法拓本,这段时间一直在推敲揣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书法之道又有新的感悟。

同为当代书法名家,薛贞对董其昌并不感冒,一向觉得老董只不过官做的大(南京礼部尚书),所以有很多人捧臭脚。

张瑞图还不错,书法奇逸,于钟王之外另辟蹊径。

于阉党东林之间,独善其身。

不过根据京师中传来的消息,张瑞图也快被逼着站队了,作为和杨涟同年考中进士的探花郎,只要能在魏阉面前放软身段,入阁拜相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想到此处,薛贞把目光转到书案上,那封杨涟写来的亲笔信。

默默盯着那封信看了一会儿,突然拿起来,凑在灯火上引燃,然后看着信封一点点变黄变黑,最后被火舌完全吞噬。

虽然都是东林一脉,薛贞其实并不喜欢杨涟,私下里多有腹诽,看他落到这样一个结局,只觉得罪有应得。

《东林点将录》的大刀关胜……国事艰难至此,就是被杨涟这种人搞坏的,却把熊廷弼和王化贞拉出来背锅。

薛贞是想做点实事的,物伤其类,对熊廷弼和王化贞反倒有些同情。

根据京师传来的消息,阉党最近又搞了两份黑材料——《天鉴录》和《东林籍贯》,作为《东林点将录》的补充。

薛贞的名字都在其中。

薛贞知道,这也是在逼他站队,东林党的大船马上就要沉了,《天鉴录》和《东林籍贯》上面的这些人,何去何从,自已选择。

心中思绪翻腾,薛贞自失一笑,又提笔静下心来习帖。

“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

写着写着,薛贞突然吩咐左右,把德安府最近半年申请报告的公文找来。

全部签字盖章,一次性批准通过。

德安府知府李行志,是一个铁杆的东林党,对他的工作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也是一种表态。

虽然识时务者为俊杰,但也要注意影响,作为东林党的封疆大吏,该做的面子活还是要做。

把李行志顶在前面当枪使,锦衣卫到了德安府应山县,他肯定会尽可能的维护杨家,对天下士林就有了一个交代。

巡抚衙门就不用出头,不用和魏公公唱反调。

战场上临阵反正,也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杨涟已经是一条死鱼,不值得堂堂的湖广巡抚亲自跳出来。

回头和魏公公搭上线,他肯定会理解的……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cheab-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