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章 惟楚有材,鄂东为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36章 惟楚有材,鄂东为最

 

书房里,正和姚明恭一起忧国忧民的熊文灿,突然一拍脑门。

“哎呀,刚才糊涂了,不该让子书(熊曰绘)招呼杨锐,子书如果误会了,多半会带他去见杨氏(熊夫人)。”

熊文灿的夫人正好也姓杨,虽然纯属巧合,说起来也跟杨涟、杨嗣昌更加亲近。

“哈,我还以为,你是有意为之。”

姚明恭笑道:“没关系,将错就错好啦,杨锐这孩子不简单,将来肯定有出息。”

“我知道。”熊文灿点头说道:“此子有书办堪磨之质,应该是杨大洪为杨之易预备的辅吏,杨家如果就此垮了,倒可惜了人才。”

书办有点像后世的秘书。

堪磨类似后世的科长处长。

都是衙门里常见的辅吏佐官。

杨之易是杨涟的长子,早就考取了秀才功名,将来肯定要走上仕途,从自家子弟中培养一个能干又可靠的左膀右臂,也是很合理的安排。

“杨家要是完蛋鸟,荆楚商会的生意以后怕是不好做,你说要不要找个由头,咱们两个一起去武家穴一趟?”

除了荆楚商会的股份,姚明恭和熊文灿在武家穴仓库街还有一批囤货,再加上六千两银子的木料,值得亲自跑一趟。

和杨嗣昌不同,他们两个在荆楚商会下注更重,也更缺银子,既然知道会出事,肯定要尽量减少损失。

“不妥,太扎眼了。”

熊文灿想了想,说道:“从家里挑个老成妥当的去吧,只要熟悉商会买卖,别被人骗了就行,明天我打算去一趟崇正书院,借你的面子向顾山长问计……”

崇正书院的山长顾天锡,是姚明恭的同门师兄。

崇正书院的背后,站着整个黄州府的士林阶层。

“惟楚有才,鄂东为最”。

黄州府就是后世的黄冈市,自古以来特别重视教育,特别擅长考试。

有明一朝,黄州籍的进士高达297人,进士辈出的科举世家也不断涌现,总计有三十来家。

这些黄州籍的进士和科举世家,以及更多的举人、秀才和读书种子,组成本地的士林阶层,官府无论做什么,都得和他们商量着来。

所有这些士林中人,或深或浅都和崇正书院有关系,求学,听课,刷题……只要是黄州籍的读书人,肯定看过顾家出的制举范文,权威性不亚于后世的黄冈密卷。

总而言之,顾家底蕴深厚,是真正的书香门第。

比如从顾天锡往下数五辈,有一个重外孙叫曹雪芹。

顾天锡本人则是当代大家,世称“顾夫子”,领袖本地士林二十余年。

姚明恭当年曾在崇正书院求学,算是顾天锡的小师弟。

熊文灿这样的外来户想请顾天锡帮忙,必须拉上姚明恭一起去。

“顾师兄一向不管官场事的。”

“杨大洪已经削籍为民,算不上官场事。”

熊文灿知道自已有些强词夺理,放缓语气劝道:“魏阉如果公然构陷杨大洪,我们总得做些什么,哪怕于事无补,也要闹出点动静来……”

串联崇正书院的缙绅士大夫一起声援杨涟,有顾天锡顶在前面,老熊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同时还能掩护荆楚商会。

前几年他刚刚迁居到巴口市,太平年月很少有人卖田,拿着银子买不到田产,大半身家都放在几个商行商会做生意,绝对不容有失。

……

第二天中午,杨锐辞别熊文灿,离开巴口市,返回武家穴市。

和他同行的还有熊文灿和姚明恭的两个心腹人,以及公子熊曰绘。

按照老熊的说法,让熊曰绘跟来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阅历,熊曰绘已经是快要成亲的大人了,出来走一走看一看,方知人间疾苦。

熊曰绘却偷偷告诉杨锐,他就是单纯不想读书,找个理由跑出来玩的。

熊文灿本来不会答应,但是熊曰绘知道他的软肋,跑到老妈杨氏那里软磨硬泡,走夫人路线搞定了耙耳朵老熊。

老虎杠子鸡,一物降一物。

巴口市的码头上,排队跑路的百姓比昨天更多。

现在正是谣言扩散和发酵的高峰期,更多的百姓开始恐慌跑路,乘船逃往省城,或者长江南岸的其他州县。

真正遭了山贼的罗田县和应山县,因为距离长江岸边的码头普遍较远,大批逃难的百姓还在路上。

虽然知道多云山的山贼翻不起什么浪花,杨锐却保持高度关注,像后世的第三方观察员一样,冷眼旁观湖广官府的应急处理、组织动员、舆论控制等等一系列表现。

暂时来看,表现的很一般。

湖广巡抚衙门虽然已经宣布,即将调集大军剿灭山贼,但是老百姓该跑路还跑路,整个黄州府乱成一锅粥,并没有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

多云山的山贼也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听说又洗了英山县两个村子。

朝廷从各个汛守驻地抽调军卒,大家互不统属,谁都不认识谁,哪怕集结到一起,不经过半个月以上的整训也无法成军。

半个月其实是最低要求,要真正形成战斗力,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整训才比较可靠。

在杨锐看来,现在才忙着抽调军卒集结大军,已经是远水不解近渴。

湖广巡抚薛贞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第一时间把战斗力最强的巡抚标营调来,对多云山山贼予以迎头痛击。

也许是在下大棋。

也许是因为英山县属于南直隶,已经出省了,这种两省交界三省交界的剿匪,历来都有一个反复扯皮的过程。

(注:英山县在明朝属于南直隶,清朝设立安徽省,又属于安徽,民国时期才划归湖北。)

又或者巡抚标营也是中看不中用的银样镴枪头,十天八天出不了武昌城门的老爷兵。

看多云山山贼的行动轨迹,似乎也对官军的姗姗来迟早有预料。

先在罗田县嚯嚯一圈,又围攻县城两天两夜,然后优哉游哉的,跑去隔壁省的英山县接着嚯嚯,一点也不担心朝廷大军会突然杀到。

山贼界的节奏大师。

杨锐受后世的影响,对这种慢悠悠的节奏很不适应。

猜不出山贼什么时候才会撤回山里,黄州府的混乱局面又会持续多久。

山贼毕竟只是山贼,不会和官军正面硬刚的。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cheab-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