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一丈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一丈青

 

女人犹豫了一下,剥开鸡蛋掰成两半,把蛋黄多的一半递给韩老三。

“一个鸡蛋就是一只小鸡嘞,我吃半只就行,剩下的你吃了,你要是没有力气做活,我们娘俩儿都得饿肚子。”

“没关系你吃吧,这回不用搬家,就省出多少个鸡子啦。”

韩老三没动那半个鸡蛋,两只手捧着一个窝头大口啃着,杂面窝头虽然一样顶饱,但是容易掉渣,用手捧着吃才不会糟蹋粮食。

窝头有点拉嗓子,韩老三却早就习惯了,兴致勃勃的算道:

“立柱横梁椽条,再加上铺草铁钉什么的,搭个窝棚再怎么省料,百十文的花费总打不住,还得耽误好几个夜工,那个吴管事又逼着咱们今天搬走,最少再耽误一个日工,这回都省下了,所以我给你买了十个鸡子,好好补补身子,把娃娃养的结实些……”

日工就是白天去码头干活,武家穴码头繁荣兴旺,一整天都有活干,可以保证一份稳定的收入。

夜工则是晚上去码头等活,活多活少全凭运气,往往干一个时辰,等两个时辰,收入不及日工的一半。

所以蒋胡子再三央告吴铭,请他再宽限几天,花几个夜工把窝棚搭起来,不敢耽误一个日工。

这些拖家带口的纤夫苦力,就像绷紧到极限的弹簧,任何一点风险对他们可能都是灭顶之灾。

耽误一个日工,就会吃不饱肚子,第二天没有力气做苦力,被迫去做夜工。

然后陷入恶性循环,身体越来越差,家人跟着吃不饱饭,自已不知道哪一天也会倒在街头。

蒋胡子韩老三这伙纤夫苦力都是来自川东的同乡,一向很团结,遇到难处互相帮衬,但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迈过这道坎。

多亏杨锐发话,他们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轨,以后不至于太过艰难。

韩老三和媳妇你推我让的分吃完一个鸡蛋,为了省灯油,也为了攒力气,早早睡倒安歇,泥坯小屋一片宁静。

屋外,夜色渐渐深沉。

……

杨锐和吴铭一起出了场院大门,润生趁着叫车等车的空当,凑到杨锐跟前小声问道:

“锐哥,你确定租这个场院么?”

“是啊,都和人家说好了。”

“噢,那好,等下少爷你去吃酒,我拐去一趟仓库街,把泰安里那个院子的订金要回来,还押着五十文大钱呐。”

润生找了两套房子,两套都是他辛苦寻找的劳动成果,杨锐选中主簿衙门附近的大场院,他同样很高兴,至于泰安里那个精致小院,只能放弃了。

“不用,泰安里那个院子也租下来。”杨锐给出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

“为什么?!”润生惊呆了。

记得锐少爷前些日子说过,等他有钱了,豆浆喝一碗倒一碗,当时全当笑话听,没想到他来真的,手头刚刚松快些,大手大脚的老毛病就犯了。

这样发展下去,哪一天又会跑去青琐阁喝花酒。

“我另有用处,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杨锐智珠在握的淡淡一笑,其实自已也不知道,租两处房子有什么用处。

但是巨变在即,必须提前布局,以求万全。

另外,杨锐还有一个猥琐发育的宏伟计划,这两处房子总能用得上。

诚远商行肯定会被锦衣卫抄没,从安全性出发,只准备两处房子还嫌少了,杨锐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再搞一个隐蔽的安全屋。

狡兔三窟,安全感拉满……

吴铭在杨锐面前各种巴结,出门后仍然是徽州吴家的贵少爷,帖子送到附近的车行,很快调来一辆马车听用。

吴铭上了马车,王宝斜坐在车辕上,随即避到路旁,请杨锐的马车先走。

要的就是这个牌面。

算上王宝、润生和易五,一辆马车也能挤下,大不了,车辕上多坐两个人。

但是,应山杨家和徽州吴家的两位少爷和随从伴当挤一辆马车,传出去容易引起误会。

不知道的,还以为徽州吴家雇不起马车呢。

对应山杨家也是失礼。

在吴铭看来,锐少爷既然平易近人,折节下交,自已更应该懂得分寸,将来真的熟不拘礼了,同车而坐显得更亲近,现在却差了火候。

那可是应山杨家!

杨锐既然派出来管事,就代表着杨涟的体面,看他的样子还有几分青涩,只要舍得放下身段,舍得下本钱,也许就能靠上应山杨家这棵大树……

大堤下江风阵阵,分外凉爽,三娘酒档便开在这里。

大门上挂着斗大的金字招牌,招牌旁边垂下一条青绿色的长绸,时不时被江风吹起,露出上面三个大字——“一丈青”。

要个雅座坐下,杨锐先点了两个招牌菜,“赛牛肉”和“十字坡包子”,外加几样卤味时蔬,然后听店小二报菜名,请吴铭再填两个硬菜。

“不敢不敢,但凭锐少爷安排,在下不敢挑三拣四……”

吴铭把身段放低再放低,来回客套了几句,硬是不肯点菜。

转过脸面对店小二,瞬间变脸吴大官人,派头十足的甩给他一块碎银子。

“这酒档开得匪气,你家老板娘姓扈还是姓孙?想来定是一位女中豪杰,请过来喝一杯嘛!”

杨锐和润生看得分明,那块碎银子好大一块,三钱的银戥子估计压不住,主仆二人对视一眼,默默转开视线。

今天这顿省了!

看吴铭这副不差钱的做派,多半会抢着买单。

万一他不抢,杨锐也可以战术后撤,把买单的机会让给他。

三娘酒档虽然档次一般,摆满这一桌也得几两银子,能省一顿是一顿。

“我家老板娘单姓一个古月胡,在家里排行老三,所以人称胡三娘,便当成酒档的噱头,倒让几位大爷见笑了。”

那伙计得了厚赏,越发的伶牙俐齿:“我家酒档有个规矩,想见老板娘,先尝尝我家的招牌菜,吃完赞一声好,我家老板娘便会来道谢,给几位大爷敬酒。”

这个规矩有点意思。

表面上是求好评,同时却起到筛选客人的作用。

能够规规矩矩说一声好吃的客人,见到老板娘也会守规矩。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hcheab-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