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汉东的变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8章 汉东的变革

 

2001年2月初,上海正在紧密的筹备着9月份的国际会议。

身为长三角经济带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上海的举动,也刺激了周边区域,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的项目中。

与此同时,汉东。

汉东省召开了年初规划会议,邀请全省13个行政区域的政治主官到省里共同商讨。

吕州方面,石孟准备带上祁同伟一同去省政府参加会议,市里的各项工作,则暂时交给了市长田国富。

同一时间,高育良和吴雄飞代表锡城,以及李达康和现任的岩台市市委书记代表岩台,三方是最先一批来到京州的。

“时间过的可真快呀。”

高育良到达京州后,第一时间先和祁同伟见了一面。

两人难得的相聚,如今却为了各自负责的区域和经手的工作,平时既有合作,也不乏有着种种的竞争关系。

高育良心中感慨万千,想自己刚从汉东大学出来,先在政法系统任职,到了眼下主政一方,也己经过去了十年。

48岁,全省经济第二强市的市长,有生之年若是能够再进一步,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

祁同伟自然清楚高育良在想些什么,也祝愿他能够成功。

“老师一定行的。”

“这世上哪有什么一定的事情。”高育良笑了笑,心情还算不错。

只是两相对比之下,心里又难免感到有着一些酸涩。

他这个学生太优秀,同龄人里己经几乎没有对手,现如今即便是对上自己这个老师,也是丝毫不差的。

高育良在感叹之余,也比较好奇他将来能够走到哪一步。

“同伟,你有考虑过自己下一步的打算吗。”

想到这里,高育良抬头望向前方,不由得问出了自己内心的疑问。

现如今己是2001年,再有两年就是下一次领导班子的换届。

以他对祁同伟的评估和预测,这个人是一定会继续往上走的,只是不知道组织会将他放在哪一个位置。

“我听从组织的安排。”祁同伟给出了一模棱两可的答复。

高育良手里握着茶杯,笑容平和,嘴角却划过了一抹淡淡的苦涩。

“谈谈工作吧。”他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情,也选择转移话题,不再去纠结。

祁同伟不置可否,其实他能看得出高老师想和自己敞开心扉的好好聊聊。

可是这一世,侯亮平成了他的女婿,自己也一路走到了今天,两人之间以前的那种亲密关系,或许早就不复存在了。

“你知道省里这次让我们来开会,是为了什么吗。”

高育良率先切入了正题,看得出来他对这次的会议很是重视。

祁同伟仔细思考了一番,也给出了自己的答复。

“是想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吧。”

作为重生者,他知道我国今年加入WTO是板上钉钉的。

上海9月份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正是为了给这件大事预热。

同时,全国上下发展比较快的一些地区,也都纷纷将目光投射过去,努力争夺更多的资源。

曾经有人说,这是国运飞腾的最佳上升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国内的发展就如同坐上了火箭,飞速的向前进。

只不过,代价也是极其明显的,这一点两人心里都清楚。

高育良点头道:“我猜也是这样,为了追求更多的机会,汉东势必迎来一场新的改革,我们都应该有所准备才行啊。”

说到这里,他主动停顿下来,想要看看祁同伟的意思。

祁同伟也明白,高老师不会无缘无故的说起这些。

而果不其然,高育良明显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同伟,我们双方应该合作,合作实现共赢。”

锡城在省内的经济地位排名第二,第一则是祁同伟主政的吕州。

高育良知道他们在进行着转型的工作,所以,希望吕州将淘汰下来的企业,定点的输送到锡城。

这样一来,吕州集中发展高尖端核心技术,提倡技术产业的升级,而锡城承接他们淘汰下来的那些企业,也能为吕州和整个汉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他之所以在开会前主动找到祁同伟,为的就是这件事。

至于省政府此次召开的会议,固然也很重要。

但有吕州在前,还有京州这么个省会城市,高育良自知竞争不过,不如退而求其次。

“这件事是好的,不过我暂时没法答应您。”

祁同伟当然愿意加强双边交流和合作,况且这件事还是身为锡城市市长的高育良亲自来推动,有很大的可能能够成功落实。

可话又说回来,自己在吕州目前只是三把手,具体的情况如何,还是需要去看田国富和石孟的意思。

高育良表示恳切的理解,却也感到非常的高兴。

“只要你能答应,事情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

他对祁同伟很有信心,可祁同伟心里并不一定对自己这位老师有底气。

如今的他己经知道了,锡城现任的市委书记是汉东未来的组织部部长吴春林。

除此之外,还有吴雄飞、丁义珍之类的存在,可谓是群雄并起,卧虎藏龙。

锡城的水这么深,高育良高老师能把握得住吗。

祁同伟倒也并非是对他没有信心,而是时局复杂,人算不如天算。

但总得来说,两人这次的交流都算得上是各有所获,相谈甚欢,皆大欢喜。

很快,省政府大会召开,赵立春亲自主持。

会上所强调和提出的,也果然不出高育良和祁同伟所料。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对外贸易机会和节节攀升的经济形势,汉东方面对未来的发展做了一番新的调整,加强区域化交流合作,带动如徽城之类的省份,共同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汉东的变革主要集中在京州这个省会城市上,这也就意味着省内的机会将变得越来越多,利好吕州等其他12个地级市。

李达康心中滚烫,下意识将目光看向吕州和锡城的代表,这都是他们未来有力的竞争对手。

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上,李达康自问没有那个能力去和他们进行竞争。

那么,也许可以试着走另外一条道路.......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h0i0f-37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