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战加速发展军政,曹操统一北方之时,202年,刘备在陈珪,陈登,陈宫,的帮助下,拉拢江东世族,里应外合,不断蚕食江东诸郡,孙权此时对麾下世族多有猜忌,从柴桑调回了周瑜,致使纪灵、关羽,抓住机会,攻陷柴桑,孙权麾下大部水军被破,损失惨重,只能无奈退守建业,广陵,会稽,豫章接连失守,刘备是越战越强,孙权是一退再退。
周瑜在被孙权撤掉都督之职后,在府中闭门谢客,不再过问军政之事,鲁肃也是多次前来说服周瑜,但都无果,周瑜知道,如今大势己定,江东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自己己经无愧于九泉之下的孙策,孙权一再的怀疑,打压自己,使自己心灰意冷,决议不再帮辅孙权。
鲁肃无奈,联合对孙权忠心的世家大族,继续辅佐孙权,但是好景不长,关羽,张飞,纪灵,三路大军,携连胜之势,一路高歌猛进,又有当地世家支持,顾雍,虞翻,陆绩等,先后投靠刘备,孙权依靠孙策留下的老将苦苦支撑。
202年末,刘备亲率大军支援,在程普,黄盖,韩当,朱治进阶死战不降,在建安之战中全部战死,至此,孙权缺少了武将和世家的支持后,心灰意冷,自刎于家中,随后,江东其余世家,开成投降,江东孙氏,退出了争霸天下的舞台。
刘备为了稳定江东,频繁游走于江东各个世家之中,最后鲁肃谏言,让刘备想办法,劝说周瑜出山辅佐刘备,刘备正缺周瑜如此统兵大将之才,随后,三顾周府,感动周瑜,答应出山,辅佐刘备,有了周瑜,鲁肃,张昭,顾雍,周泰蒋钦,吕范的支持,江东民心己定,将士归心,刘备彻底掌控了徐,扬两州,只是实力相比李战,曹操而言,略有不如,但是有长江天险和徐州的缓冲,刘备还是能够对抗两股势力。
203年,天下诸侯只剩其三,李,曹,刘,三足鼎立,李战在对益州全部改制后,经过将近三年的发展,终于稳定下来,南蛮夷族基本全部规划入汉籍,不服管教者,全部被征伐后,充入奴兵营。
曹操统一北方后,休养生息,实行屯兵制,大力发展农商业,整个中华大地,开始恢复生机。各地百姓逐渐富足。但是三家的统治方式截然不同,三人也都是有各自目标。三方势力的互相征伐,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204年初,刘备在建业称帝,延续汉室,国号仍为汉,自称汉昭烈帝,改号汉兴。刘备登基后,大赦天下,分封众臣,周瑜为丞相,关羽为大将军,张飞为骠骑将军,纪灵为车骑将军,陈到为卫将军,顾雍为尚书令,张昭为司徒,陈登为太尉,虞翻为尚书仆射,陈宫为诸曹尚书,孙乾为太常,糜竺为大司农,其余人等皆由封赏,不再一一赘述。
在刘备称帝后,北方曹操也随之称帝,称魏武帝,国号为魏,年号定为黄初;一品空缺,二品荀彧为尚书令,夏侯惇河南尹,曹仁征南将军,三品,夏侯渊为典军校尉,荀攸为军师,程昱为卫尉,其余之人皆有封赏。
而李战这边,看到曹操、刘备接连称帝,诸贤等人也是坐不住了,来到李战府邸,诸贤说道:“战哥,人家两人可是都称帝了,你准备咋整啊,咱也称帝吧?”
李战看着众人,苦笑道:“我这是一点没有心理准备啊!想不到曹操、刘备在没有汉室皇帝的掣肘下,如此快的称帝。”
“战哥,这里没有外人,你到底如何打算的,给我们透个底。”陈槊也是问道。这次来的只有他们三人,方炎在荆州没有回来。
“是啊,战哥,我们都听你的!”张烈也是催促道。
“称帝,我们用哪一朝的官员制度,如何分封,这都需要我们好好研究研究,若是一个不好,内部出现不满的声音,也是麻烦。”李战说道。
“我觉得唐朝挺适合咱们现在的情况,可以用明朝的官员制度,至于分封,咱们治下世族己经基本全部肃清,战哥在他们眼中也是相当服众,就算有些异议,也无碍全局,若是不称帝,下面跟着战哥南征北战,对政事鞠躬尽瘁的文臣武将可能心中还会有些想法。”诸贤说道。
“行,那这几日咱们商议一下,这官职如何分配,尽快拿出个章程来!”李战说道。经过十余天的商讨,终于定下了称帝的事宜。
203年中,李战于成都称帝,称昭武大帝,国号为夏,改年号为启元,李战借鉴唐朝官员制度,分封群臣:尚书令空缺,内尚书由诸贤掌管。左仆射庞统,右仆射法正;贾诩任中书令,郭嘉任中书侍郎;徐庶任侍中,张松任黄门侍郎;
六部为:法正任吏部尚书;贾逵任户部尚书;严颜任兵部尚书;李严任刑部尚书;马钧任工部尚书;黄权任礼部尚书;
五大军节度使:赵云,陈槊,吕布,黄忠,马超,定期轮值,张烈为五军大将军,甘宁为水师提督;
益州刺史张烈,蒙州刺史李傕,凉州刺史庞德,雍州刺史张辽,荆州刺史方炎;
李战封白芊芊为宸极皇后,蔡琰为明德皇后;
其余诸人皆有封赏,自此后,三国鼎立之势己成,三方之后互有试探,但都非常克制。
而外出历练的诸葛亮,此时也回来了,诸葛亮在李战的御书房,有些无奈的看着李战,“皇上,亮在外游历三载,如今己按约归来。不过亮在三州之地,并无找到政令有明显不足之处,只是些许微末细节,需要改善一二便可。如今皇上治下,人丁兴旺,百族融合,各地治安足以使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各地更是崇文尚武,文武学堂更是深受百姓拥护,使得治下人人有书读,人人可学武。亮实是钦佩主公之心胸豁达,爱民如子。”
“呵呵呵!孔明,你这游历了一圈回来,开始学会拍马屁了!尽挑好的说,果真就没有不足吗?”李战调笑着说道。
“皇上,此前所有政令皆对百姓有利,但唯独对世家门阀不利,一些世家门阀慑于皇上威压,现下不敢有所违逆,但若日后政局一但有所震荡,这些人是一处隐疾啊!”
“嗯,你所说我己有对策,朕这治下的所有世家门阀虽然己经不多,但还是有隐忍下来的,与各地锦衣卫常年渗透和监视,相信翻不起大浪,经过长时间的渗透和分化,己不足为惧。你这几年的游历,我也很满意,你暂时任职内廷翰林院,学习几年吧。”
“谢皇上!”诸葛亮躬身一礼,李战还是没有推行跪拜大礼,仍是以鞠躬为最高礼节。只有祭祀天地之时,会行跪拜大礼。
诸葛亮走后,李战继续看着手中的奏折,方炎在荆州己经开始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了,此次上的奏折是请求派将士增援,现在雍州,凉州,蒙州,荆州都是接壤其余两国,荆州更是两边都需防御,压力最大,而如今,曹操于宛城,刘备于柴桑都是虎视眈眈。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gbg0h-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