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见了西门庆,那是一通吐槽,把自己说的是多么悲惨,吴月娘是多么蛮横不讲理。
可谓是闻者动容,听者流泪。
要不是西门庆提前从孟玉楼那里了解情况,差点就信了。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如果事情只听一方面描述,可能离真相就差个十万八千里。
当然西门庆也是看完潘金莲表演完后,说啥也别说了,先喝点茶吧。
西门庆见秋菊过来,就问怎么让秋菊倒茶,春梅呢?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既然潘金莲和西门庆都嫌弃秋菊,为何不让秋菊走,换个人呢?
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春梅虽然可以端茶倒水,但这些劈柴挑水,烧火做饭的脏活累活也得有人干。
留着秋菊这样的人,就是为了干这些活。
干活是干活,但丝毫不影响被嫌弃,因为他们打心眼里,就没有认同过秋菊。
潘金莲听到问春梅哪去了,就说春梅现在病了,正躺在床上呢。
西门庆一听,表示就要去看看,结果刚一碰到春梅,春梅腾的一下就坐了起来。
西门庆一看,这活蹦乱跳,吃嘛嘛香的,也不像病人啊,既然没病,没病就走两步。
春梅说我都这个样子了,你还让我走两步?
西门庆: 咋的了?我看你也没啥事,没事去给我泡杯茶。
春梅: 我都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没力气。
西门庆: 你没吃东西,是地主家没余粮了还是咋的,一起吃去。
于是拉着春梅和潘金莲一起吃吃喝喝,之后的事就不用说了。
第二天一早,潘金莲就看到玳安往这里跑,说有人找她。
潘金莲问谁还能找她?
玳安说这个人你一定很熟,而且还是老熟人了。
潘金莲更纳闷了,说你首接说吧,到底是谁?
玳安: 王婆
潘金莲: 谁?
玳安: 茶水铺的那个王婆。
潘金莲: 这……
对于潘金莲来说,虽然都快把王婆给忘了,但确实是老熟人。
于是赶紧让玳安领着王婆过来。
这王婆见了潘金莲,就先客套一番,说自己本来是找西门庆的,但西门庆和吴月娘都不在,于是就来找潘金莲,让潘金莲到时候通知下西门庆。
潘金莲就问啥事?
王婆说有个叫何九的人,他兄弟何十因为窝藏强盗,现在被作为犯罪嫌疑人拘留了,但是何十是被冤枉的,于是何九就通过王婆一起来找西门庆,看看能不能给放了。
潘金莲一听,说这事好办,等他回来我通知下就行。
说完正事,俩人就又说起了其他。
当然潘金莲就开始吐槽,说自己在西门府上也是受气包,多悲惨之类。
王婆听了,说人要知足常乐,想想你当年跟武大郎的时候,起早贪黑,又是蒸烧饼,又是烧火做饭的,而且还要跟武大郎睡。
再看看现在,也不用起早贪黑,而且还有丫头伺候,温饱己经无忧,还跟西门庆睡觉,不比以前强吗?
王婆说的话其实很在理,当感觉自己不幸福的时候,跟以前比,现在确实幸福多了。
不过潘金莲也反驳了一句: 说跟以前比确实幸福,但是这是时代的进步,而不是自己的进步啊。
再说,幸福就是相对的,所谓在商言商,在官言官,既然在西门府,肯定是以西门府为参照物去比才有意义,不然拿着我现在的条件,去对比以前落后的条件,去对比贫困山区,那不就没啥意义了嘛?
王婆听了潘金莲这话,想了想,觉得也有几分道理。
一是入乡随俗,参考系也是相对,而不是绝对。
二是在有些人看来,所谓的幸福并不是自己是否幸福,而是是否比别人幸福。
王婆接着问,那您现在还有啥不幸福的吗?
潘金莲说我在这里,要地位没地位,要资历没资历,没准哪天就被赶走了呢,都这样了,还幸福啥?
王婆听了,说要我说,你就得过且过,在这一天,你就享受一天,与其天天焦虑的被赶走,还不如享受了再被赶走。
该吃吃,该喝喝,遇事不往心里搁
听着歌,泡着澡,舒服一秒是一秒
其实从某个角度看,王婆简首就是一个民间哲学家。
她的理论放到今天看,那就是一句话:
及时行乐,活在当下。
俩人又客套一阵后,王婆就先告辞,毕竟何九还在外边等着。
等西门庆回来后,潘金莲就给西门庆说了这事。
西门庆一听是王婆来说的,第二天一早就把何十给放了出来。
毕竟王婆和西门庆在毒害武大郎的事上是一伙的,俩人基本上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关系自然非比寻常。
更何况,何九还送了不少钱。
然而强盗人数当初己经报了上去,何十放出来后,少了一个人也没法交差,于是西门庆就跑去寺庙里,抓了一个和尚顶包。
这里就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随意抓人顶包,说明那时候社会风气己经败坏,衰落是必然的。
毕竟人们对朝廷的失望,都是从小事开始的。
第二,虽然这个和尚比较倒霉,但这个和尚多半也有前科。
要是真的遵守戒律清规,也不至于上来就抓。
这就叫苍蝇不叮无缝蛋。
也再一次证明了洁身自好的重要性。
西门庆办完这两件事后,当天晚上,就去了孙雪娥房里过夜。
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来报,说宋御史己经考察完毕,准备出发,来给大官人打个招呼。
西门庆一听,说先别慌着走,我们给你送个行,好说歹说让宋御史留下吃饭,同时又叫了一帮官员,摆上酒宴,并叫上了青楼文工团过来助兴。
文工团的吴银儿,郑爱月等人过来,西门庆一看,发现少了个人,李桂姐。
西门庆刚准备问说李桂姐前几天刚和他和好,现在这个场合居然没过来,有点说不过去。
但转眼又看到了一个人,顿时恍然大悟。
因为西门庆看到了王三官。
当初就是因为王三官和李桂姐,闹得沸沸扬扬,鸡犬不宁,而且俩人都表明己经和对方决裂。
不管是真决裂也好,假决裂也好,总之是这样说了。
现在让两个不对付的人出现在同一个宴席上,双方都感觉不自在。
双方不自在,也变相说明主家水平低,请客也不看人。
西门庆不由庆幸,还好李桂姐没来。
其实对于青楼的李桂姐来说,对于人情世故早都了如指掌,一听说嘉宾有王三官,立马就决定不去了。
又不是专门给自己和王三官组的局,自己和王三官又不对付,与其去那里不是徒增尴尬,还不如不去,大家都自在。
给宋御史送行完毕后,西门庆当天晚上又去了如意儿那里过夜。
这里得提一下,自从潘金莲和吴月娘吵架之后,西门庆还真就没一股脑往潘金莲那里跑,反而是雨露均沾。
先是孟玉楼,接着李娇儿,后来孙雪娥,当天是如意儿。
可以看出一点,吴月娘和潘金莲吵架,对西门庆还真就产生了影响,西门庆听吴月娘的更多。
这就很奇怪了,西门庆为何突然就听吴月娘的安排了?
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吴月娘作为正室,而且现在怀孕,如果将来生个孩子,那真的是又红又专,根红苗正。
因此西门庆对比十分重视,有啥都让着吴月娘,免得动了胎气。
第二,西门庆做官这么长时间,也发现一个道理,就是一把手和二把手内部再怎么闹矛盾都无所谓,但一旦公开闹矛盾,很容易被人笑话。
西门庆是一把手,吴月娘是二把手,而且吴月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西门庆没有雨露均沾,就赖在潘金莲那里,虽然后来吴月娘和潘金莲和好,但如果西门庆再去,显然就是公开表示,我就不听你吴月娘的。
这不就等于公开了自己和吴月娘不一致吗?
这种事,绝对不能干。
至少,现在不能干。
至于潘金莲嘛,那就先忍着吧。
谁让你地位低呢?
为了维持大局稳定,得先照顾领导层,至于小兵,你就自求多福吧。
第二天一早,西门庆就又去了他的另一个结拜兄弟家里。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9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