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提刑对于西门庆的请示早都轻车熟路,不管西门庆请示啥,基本都是一句话:
同意!
因为这么长时间以来,老夏己经看明白了:
第一,虽然正常情况下是十副不顶一正,但西门庆可是蔡京的干儿子,翟管家的亲家,有名的关系户。
人家就再副,级别再低,但人家某种程度代表的是朝中大官,你跟关系户较劲,好处绝对没坏处多。
第二,西门庆作为下级,既然主动向上级请示干啥事,多半是希望批准去干的。
因为对于下级来说,本身有的工作都不想干,希望事情越少越好,他没必要去申请自己不想干的事。
所以西门庆向老夏请示,在老夏看来,就是这样:
我配合下走个流程得了,说起来也是按正规流程走。
于是干脆就顺水推舟,不仅批准,还夸赞西门庆想的周到,考虑周全。
不但配合走流程,还顺带拍个马屁。
西门庆得到批准后,立马就让人在李桂姐所在的青楼进行蹲点,说除了王三官和李桂姐之外,其他人都不要放过。
果然,这些人就来了个守株待兔,说是扫黄打非,抓了几个人过去。
然后就以违反公序良俗,教唆别人吃喝嫖赌为由,对这几个人进行拘留两天的教育。
而另一头的王三官和李桂姐也被吓得不行,因为上次就发生过这事,所以现在己经成惊弓之鸟,躲着不敢出来。
整个青楼都因此暂停营业,要先观察观察再说。
这里就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当初青楼都己经被警告一次,表示一定改过自新,但现在依然乐此不疲进行特殊服务,这就很奇怪了,难道就没吸取教训,不怕违法犯罪吗?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赔本的买卖不一定有人干。
但有钱的买卖一定有人去干。
因为利润大,有钱赚,哪怕违法犯罪,甚至伤天害理也挡不住。
李桂姐和王三官躲了大半天,见没动静了,俩人才敢出去,王三官更是一溜烟躲在家里,几天不敢出门。
这几个被教育过得小混混出来后,几个人一商量,觉得这事不对啊,我们跟西门庆也没啥关系,为啥要抓我们?
几个人想了想,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西门庆见李桂姐被王三官包养,心里不爽,但王三官是官二代,不好下手,只好让我们背黑锅了。
想到这里,几个人更加觉得不公平,要去找王三官讨个说法。
于是几个人来了招宣府,非要见王三官,让王三官出来,让给个说法。
其实说白了就是要点钱。
王三官肯定不敢出去,就问林太太这事咋办。
林太太就派了个人出去,跟这些人说王三官不在家,现在己经派人找他了,你们先等等。
眼看这些人也不走,王三官着急了,问林太太有没有认识哪个大佬,让大佬把这事处理下,不然这老在外面吵着也不是事。
林太太想了想,说文嫂当初给西门庆家的西门大姐打过交道,不如让文嫂去找西门庆?
王三官一听,赶紧派个人把文嫂叫过来,说这事咋处理。
文嫂毕竟老江湖,说这事儿得先稳着他们,然后咱们再去找大官人。
于是一面让人备好酒席,让大家稍等一会,另一方面和王三官准备下,就从后门出去,一溜烟的往西门庆家跑。
西门庆见王三官过来,说你先等下,让我换个衣服,不然不礼貌。
王三官首接来了一句,我说西门大叔,都什么时候了还讲究这个,你就是光膀子,我们也没啥心思了,你赶紧想想办法吧。
文嫂也在一旁附和,说这事得抓紧,不然这些家伙吃饱喝足了,又要闹事呢。
西门庆毕竟给林太太打了包票,现在一听这事,当即就去了单位,又让人去抓捕这几个人。
这几个人正吃美滋滋吃着饭,想着一会儿还能要点钱,正开心的时候,忽然就来了一群公差,见了这些人,二话不说,带着就走。
这几个人当时就傻眼了,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对着招宣府是破口大骂。
这时候,你有个公差听不下去了,说行了行了,有啥话到局子里再说吧,与其在这里骂,不如想想到时候怎么解释吧。
这话一出,这几个人当即哑口无言了,毕竟自己确实有聚众闹事的嫌疑,刚放出来,再被拘留可就悲催了。
这几个人被带到局子里,西门庆见了,就问咋回事啊,听说你们还想聚众闹事是不是?
这几个人连忙说误会误会,都是误会。
西门庆: 行了,别装了,你们不就想闹个事,然后得些钱嘛,我是黑社会大哥我还不懂?
这几个人听了是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
西门庆接着说: 你们先是吃喝嫖赌,我念你们是初犯,只是拘留个一两天,但你们不但不知悔改,还聚众闹事,是不是觉得拘留的不够啊?
这几个人一听,立马认怂,说以后一定改。
西门庆: 行了,这事就算了,以后我要是再听到你们和招宣府或者王三官有任何纠缠,非要关你们个把月才行,赶紧滚!
这些人赶紧是屁颠屁颠的逃跑,再不敢去找王三官。
这里面就有个有意思的问题:
招宣府也是家大业大,不缺钱得大户人家,为什么不首接给钱把这几个小混混打发走,却非要费这么大劲报官呢?
因为对于这些小混混,地痞无赖来说,他们并没有什么信用可言,这次说讨个说法,拿点钱就走,下次说不定就又来要钱了。
而且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这次是这个理由,下次就是另一个理由,只要想要钱,就会找麻烦,反正他们也没啥事,就跟你赖着。
王三官跟这帮人打交道,知道这些人什么德行,也知道跟他们耗着的后果,所以自然就选择了报官。
毕竟相对于达官贵人的贪污枉法,身边的一些小事反而更让人无法忍受。
你蔡京贪污腐败跟我又没啥关系,但被这些小混混骚扰确实每天都可能遇到的,这谁顶得住?
当然西门庆也是乐于办这件事,他也有自己的考虑。
一来是在林太太那里有个交代,表示自己办事办的彻底。
二来王三官过来求西门庆,对西门庆来说,感觉收了招宣府当小弟,有种权力上的满足。
而也就在这件事情后,西门庆和李桂姐正式决裂。
之后,王三官也正式和李桂姐决裂。
对李桂姐来说,本想赚两份钱,同时被西门庆和王三官俩人包养,结果就是俩人都不包养。
这就叫搏二兔,不得一兔。
李桂姐被淘汰后,取而代之的就是郑爱月,吴银儿等人。
有人退出,就有新人加入,替代就是这么简单。
于此同时,朝廷的文书也传了过来,宣读了官职调动之后,并让西门庆和夏提刑进京述职。
因为西门庆之前说要参加林太太生日,但这下因为要进京述职,时间刚好赶在林太太生日之前,于是西门庆就写了个帖子送到招宣府,说自己有事去不了了。
其实对于西门庆来说,这个举动完全就是多余,即使真的不去,也完全没人觉得奇怪,毕竟一个公安厅副厅长,日理万机,忘了不去也正常。
但西门庆特意说了这事,以表示自己对林太太的重视。
这就再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对事情是否上心,并不是取决于事情本身,而是取决于是谁的事。
按照惯例,西门庆进京必然要拜见蔡太师。
拜见蔡太师,必然要通过翟管家。
所以,西门庆进京见得第一个人,基本就是翟管家。
而翟管家也知道这点,所以就等着西门庆过来。
果不其然,西门庆和夏提刑就一起来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8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