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很快就见到了这个太尉。
见到这个太尉之前,西门庆也打听过,这个人和之前的王三官还沾亲带故。
有了这个认知后,西门庆在接待太尉上,是中规中矩,很标准的官方接待。
这里就很奇怪了,因为前几次西门庆的接待都是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这次换到太尉之后,官职更高,反而成了很标准的官方接待流程,很不科学。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身份不一样。
之前接待的不管是蔡京干儿子也好,身边人也好,总归是蔡京的嫡系部队。
西门庆也是一心想得到蔡京的照顾,某种程度上来说,西门庆和他们是一伙的,都是蔡京一帮的。
但是这个太尉不一样,虽然是翟谦透露的消息,但是这个太尉本身就属于国防部部长,某种程度上是和蔡京平起平坐,甚至敢向蔡京叫板的。
这样的人,你让他去当蔡京的嫡系部队,怎么都不能让人信服。
第二,体现区别。
假如西门庆这次按照以前的招待,吃喝玩乐一条龙,招待其他人这样,招待一个太尉,档次比他们高好几级的国防部部长,你还这样,合适吗?
既然不合适,你又不差钱,是不是得提高规格?
部长规格提的很高,正国级的蔡京来了咋整?
更何况蔡京还是西门庆干爹,还能没一点区别?
第三,西门庆对这个太尉并不是很感冒。
前文说了,这个太尉和王三官是沾亲带故。
王三官也是纨绔子弟,也不缺钱,更不缺时间,现在这个太尉来自己地盘上,本来是一个攀关系,拉家常的好机会,王三官居然从头到尾没一点反应,而且这个太尉也从头到尾没提过王三官,这就很有意思了。
你到了自己沾亲带故,有钱有时间的人地盘上,他都没反应,觉得无所谓,更何况我西门庆呢?
你亲朋好友都不想出面,我和你又不熟,我也不好太出头是不是?
毕竟这里面的来龙去脉还没搞清楚,也不好出方案。
这三样不管哪样都存在一个风险,就是容错性很低。
因此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公事公办。
虽然不一定完美,但一定不会犯错。
比追求完美更重要的,就是减少失误。
然后对外宣称自己对事不对人。
其实很多时候说这句话,己经是对人了。
把这个太尉打发走之后,西门庆见还有许多酒菜,想着不吃也挺浪费,而且请的文工团还在服务期,就又叫上店铺里的人和应伯爵等人,又在一起吃吃喝喝,听听小曲。
西门庆看着这些吹拉弹唱的人,不禁又触景生情,又想起了李瓶儿,开始感叹物是人非。
这话本来也很平常,但却被潘金莲听到了。
潘金莲听到这话,心里当时就不爽了,于是跑到吴月娘那里,说这大官人现在还在惦记李瓶儿呢。
吴月娘不以为然,说这不很正常嘛,说就说呗。
潘金莲接着说,要说这也不是啥大事,但要是一首陷进去就不好了。
吴月娘依然不以为然,说这还能陷进去?
潘金莲说很有可能,你不知道吗,最近大官人天天往李瓶儿那里去,也不为别的,就为去找如意儿呢。
其实说到这,潘金莲针对如意儿的心思就己经暴露出来了。
吴月娘听了这话,恍然大悟,说难怪这如意儿最近打扮的花枝招展,连说话的声音都高了,原来是这样啊。
潘金莲也在一旁附和,说是啊,这两天我还看到她戴了个簪子,我觉得眼熟,仔细一看,就是我送她的呢。
吴月娘听了,就有点不乐意了,说这个如意儿居然这么招摇,太高调了。
俩人又说了会儿闲话,潘金莲满意离去,因为她说了如意儿坏话,目的达到了。
对于如意儿来说,本来孤身一身,可谓家破人亡,后来又去当奶妈,现在突然被西门庆关照,自然是意外惊喜震惊,有种咸鱼大翻身的感觉。
而且西门庆又送东西,更让如意儿膨胀,所以自然就有些神气,像个贫困户突然暴富一般,免不了招摇显摆。
但也就是这种招摇,被有些羡慕嫉妒恨的人看到,反而成了对她不利的把柄。
所以又回到了那句老话,做人要低调,暗爽就行。
越是暴发,就越要低调,甚至最好表现自己不容易。
因为人们对于别人哭穷卖惨,虽然表面上假装安慰,但内心往往没有丝毫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而对于这些混的好的,虽然表面上是羡慕崇拜,但内心往往就各种羡慕嫉妒恨了。
西门庆办完这件事,就让温秀才回了封书信,说自己也是抽空办完了这事,太尉也挺开心,虽然有困难,但结果皆大欢喜。
写完后,就让人加急送到翟管家那里。
又过了一个月左右,翟谦又让人给西门庆回了封信,而且还带了些钱来。
西门庆看了信,大概意思就是翟谦对于西门庆最近的遭遇十分同情,并给了一些钱作为慰问。
后面的内容西门庆看了是心中暗爽:
第一个是杨戬现在己经掉线了,之前杨戬和陈敬济的父亲,也就是西门庆的亲家有关,因为杨戬差点把西门庆也掺和进去,现在等于彻底没有隐患了。
毕竟人都掉线了,谁还再去翻陈年旧账?
再说就算翻出来也没啥意义了。
第二件事就是西门庆一首当公安厅副厅长,等于二把手,现在蔡京认了他当干儿子,准备把一把手夏提刑平调弄到其他地方管后勤,让西门庆去补老夏的位置。
也就是说,把西门庆从二把手运作成一把手。
对西门庆来说,第一件能避害,第二件能趋利,自然是心花怒放。
这一心花怒放,就忽略了信中最后的一句话:
这种事情不宜公开,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切记,切记!
因为这两件事对西门庆来说是好事,但是头一件事也从侧面说明西门庆多多少少是有那么点黑料。
第二件事对一把手老夏来说,现在把自己平调管后勤,二把手西门庆顶替他,等于原来的手下现在和自己平起平坐了,关键是本来就没西门庆有钱,新位置更没啥油水。心里多少有那么些不爽。
如果夏提刑知道这事,按照他的性格,肯定要在平调之前恶心几次西门庆才行。
所以翟谦考虑的很周到,说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低调暗爽就行。
毕竟对自己不利的东西,知道的人越多,可能带来的麻烦就越多。
但是西门庆可没考虑到这些,一高兴就把书信给了温秀才,说礼尚往来,你也回封书信,然后让人带着礼物送过去。
作为一个赚差价中间商,应伯爵常年走街串巷,知道什么叫闷声发大财,所以看了西门庆的神情,立马就知道是有好事。
于是就问西门庆能不能看看信?
西门庆说可以啊,就把这信给了应伯爵。
应伯爵一看,对温秀才说蔡太师府里面人才极多,你回信还是要注意点,别写的还不如大官人,让人看出来。
应伯爵本身的意思是回信注意点,别让人看出来这件事情己经让人知道了,这样就不好了。
温秀才一听不乐意了,以为应伯爵在嘲笑他的文采,说你等着瞧,我写的一定洋洋洒洒,堪称范文。
应伯爵又提示西门庆,说这信还是你自己回吧。
温秀才一听,呀呵,咋的,这么不放心?
西门庆听了这话,以为是调侃,见温秀才不乐意了,就说算了算了,还是让秀才去回复吧。
于是就让温秀才回了封书信,让人带着些其他奇珍异宝,一并送给翟谦。
翟谦收到信打开一看,心说这个西门庆,明明跟他说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他还是把这事让别人知道了。
想到这里,翟谦就准备再回一封信,但转念一想,这次的信再让人知道不就更不好了?
过段时间西门庆应该还要来一趟,不如等他来了我在跟他说。
于是就在家里等着西门庆的到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