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章 谁说了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64章 谁说了算

 

蔡京几个找了皇上,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皇上站到自己这一头。

一般对于这种事,领导最喜欢的就是踢皮球,或者和稀泥,于是第二天,说了个折中方案,一半同意,一半驳回。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完了,都给个台阶,中庸之道。

结果曾御史继续反对,说这七条都是很荒唐的理由,一旦施行,除了让一些人敛财,其他并没一点好处,所以要废除全部废除。

但是,这一次,支持曾御史的人基本都弃权了。

因为领导都己经表态,再坚持下去,明摆着就是跟领导作对。

也就是说,此时的局面是曾御史一个人,跟一群人据理力争。

如果站在上帝时间看的话,曾御史无疑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词: 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有三个步骤:

第一,比较坦诚,没思想负担。

第二,一切按照步骤来。

第三,不关注对方下一步反应。

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第三步。

因为一旦想对方下一步怎么办,怎么考虑,基本等于给自己加了戏,反而自己先乱了起来。

按照常理,对于这种据理力争,不卑不亢,为民考虑的官员,必然是主正臣首,领导一身正气,这些中饱私囊的政策全部作废,然后曾御史得到重用,加官进爵。

然而,现实之所以为现实,就在于它往往不按常理出牌。

曾御史不但没有加官进爵,反而让蔡京等人趁机告了他一状,然后给他调了岗。

调了岗本身是件平常的事,但对于西门庆来说,这就是天大的事。

因为曾御史调了岗,也就意味着这事情没人查了。

即使新的御史过来,多半也是看在蔡京的面子上,这事情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不了了之。

只要能不了了之,那就万事大吉。

然而对于曾御史来说,在这件事情上基本上是完败。

但是曾御史有哪里做得不对吗?

就是因为反对了蔡京提出的政策吗?

但曾御史不站出来反对蔡京的政策,政策必然向着蔡京,依然没法查下去,也是必然失败。

但对于曾御史来说,可能是这样的:

失败不好,没有人喜欢失败,但也未必就是我的错!

曾御史调走后,新来的宋御史果然是另外一副模样。

不光看在蔡京的面子上这事不了了之,而且还主动去找西门庆。

因为新来的宋御史也听说了这事,就是因为西门庆和蔡京有不一般的关系,所以才会主动靠拢。

靠拢西门庆,等于变相靠拢了蔡京,拉关系也好拉。

于是一上任,就把西门庆叫过去,找了个地方,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美其名曰考察学习。

这也好理解,因为这种巡视,本来就是互相调用,避免当地人官官相护。

你这一上任就往西门庆那里跑,不是给自己招嫌疑吗?

但是换个说法,说是考察交流学习之类,听起来很高大上,那就不一样了。

虽然干的事情都大差不差。

双方考察学习完毕后,各自心照不宣,宋御史把这件事情就这么先放着,不了了之。

西门庆则让别人送钱送礼,给宋御史好处。

至于为什么不自己送,自然是为了避免嫌疑,万一被人发现是西门庆送的,这宋御史不就又成了和当地官员勾结。

这叫保护好保护自己的保护伞。

简称保护领导。

这事情还真就这样不了了之,也没人再提了。

事情平息后,西门庆是心情大好,就西处溜达,不知不觉,就进了一座寺庙里。

庙里面的方丈见了西门庆,也是格外热情,慌忙领西门庆参观。

因为这个方丈十分清楚,虽然说出家人西大皆空,但要是西门庆高兴,没准就会给自己寺庙里捐一大笔钱,美其名曰香火钱。

不管是不是真的西大皆空,但总不是坏事。

方丈就自己当导游,领着西门庆参观寺庙。

和宣传片惯用的套路一样:

先是大谈特谈历史

接着讲现状

然后讲理想

讲完后,方丈说现在自己的业务己经拓展到海外,开启了联合办学模式,并给西门庆介绍了一位前来进修的外宾。

西门庆一看,这位外宾也是个僧人模样,但眼窝比较深,皮肤比较黑,头发也比较卷,于是就试着跟这位外宾打招呼。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