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情商和什么有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0章 情商和什么有关

 

书童听玉箫说请假的事后,自告奋勇,说他去请假,于是找了西门庆。

西门庆一听,现在也没啥事,那就去吧。

于是几个人就去了赖西媳妇那里,吃吃喝喝,也挺快乐。

酒足饭饱之后,琴童过来说吴月娘几个准备回来了,你们赶紧回去。

一听到这话,除了春梅之外,其他几个人都匆忙告别,收拾下就往回赶。

只有春梅不紧不慢,和赖西媳妇等人一一告个别,表达下感谢才走。

表面上看,春梅十分懂礼数,而事实上是因为春梅压根不用慌,回去晚了也没关系。

前面说过,春梅跟西门庆睡过,地位不一般,某种程度上跟潘金莲平起平坐。

因此春梅虽然是潘金莲的丫头,但潘金莲也希望通过春梅,增加西门庆过来的次数,因此俩人也关系也不一般。

所以不管是西门庆,还是潘金莲,都不会对春梅的行为有啥异议,所以春梅自然无所谓。

通俗点说,其他人表现好的有额外收益,而春梅表现好不好都有额外收益,所以自然不紧不慢。

这也再次说明一个道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基础不同,自然也会影响意识的不同。

不过换个角度看,春梅很懂礼数,其他人就不懂礼数吗?

肯定不是,因为这些人再怎么说,也是西门庆府上的,也算大户人家,就算是比葫芦画瓢,耳濡目染,也不会不知,甚至比普通人知道的更多。

那么为什么明明懂礼数,却匆匆忙忙打个招呼就走呢?

答案也很简单,赖西媳妇的级别不够,没必要这样。

不妨假设一下,如果请他们吃饭的不是赖西媳妇,而是王六儿,他们的表现大概率是不一样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有时候不是别人不懂礼貌,而是你级别不够。

你以为别人情商低,实际上也可能是自己级别不行,别人无所谓。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钱人的人缘都很好,一来是别人很热情,态度很好,礼多人不怪,二来是总有人美化他们的行为,即使打人骂人,都有人出来夸赞真性情。

第二天一早,西门庆就接到个通知,说前两天审理的一个案子,现在出了点小状况,需要西门庆去处理下。

这件案子的起因也很简单,说是扬州城有一个姓苗的员外,大概西五十岁,饱读诗书,心肠比较善良,家里也比较有钱,因为原配常年生病,无儿无女,自己就花钱在青楼买了个女子作为小妾。

这天有个老和尚过来化缘,路过苗员外家里时候,就找到苗员外,说自己所在的寺庙需要翻修,不知道员外能否施舍?

苗员外听了这话,二话不说,首接就取了一百两银子。

这个老和尚见苗员外给了一百两,连忙说太多了,只需五十两就足够,并且要退还多余的五十两。

苗员外听了这话,说五十两够了的话,剩下的五十两就当我捐的香火钱,也算积德行善了,又把这钱给了老和尚。

两个人互相推辞,最后老和尚推辞不过,只得接受,出门后,又拐了回来,见了苗员外,说自己有话要讲。

老和尚就讲了起来,说自己多化了五十两,心里过意不去,刚才见苗员外眼睛下面有一股紫气,不是好的征兆,所以来告诉苗员外,这一年之内不要出扬州城,危机自然会化解。

再三叮嘱不要出城,这才离开。

苗员外听的是半信半疑,时间一长,也就忘了这事。

没过几天,苗员外在自己家花园里溜达,却见到了令人吃惊的一幕,他的管家苗青竟然和小妾在花园里搂搂抱抱,卿卿我我。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己的经纪人居然和小老婆搞到了一起。

苗员外自然是怒不可遏,当即就何止了两人,事后把苗青打了一顿,又把小老婆训了一顿,这事儿也就这么算了。

以前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君疑臣而不除,则臣必反

臣疑君而不反,则君必除

翻译成现代的话说,就是上级开始猜疑下级时候,最好让下级脱离原来岗位,如果继续留着,那么下级肯定会搞破坏。

下级开始怀疑上级的时候,也不要跟没事人一样,如果跟没事人一样,上级肯定也会有行动。

道理其实很简单,既然都开始猜疑了,说明观念己经合不到一起,不能愉快玩耍了,必然要采取下一步行动。

如果见对方迟迟没有行动,想着对方可能在憋大招,既然没法愉快玩耍,与其等对方憋大招,还不如自己先动手。

果不其然,苗员外和苗青的这件事情虽然过去,没有把苗青赶出去,但从这件事情开始,俩人己经不能愉快玩耍。

又过了几个月,苗员外收到东京的一封信,打开一看是自己在东京混的还不错的亲戚,让他去东京玩几天。

苗员外就把这事告诉了其他人,看看这事情咋整。

他的原配说当初那个老和尚再三叮嘱一年内不要出城,这还没几天呢,所以这事儿就算了吧。

而那个小妾听了却说男子汉大丈夫,走南闯北,怕什么?

再说老和尚的话也不一定对,你要相信科学是不是?

苗员外拿不定主意,就又问苗青。

苗青听了,说人家也是好意让你过去,你要是不去,岂不是很扫兴?

于是在小妾和苗青的不断劝说下,苗员外一咬牙,一跺脚,表示去!

不仅自己去,还要带着苗青和另一个叫安童的小伙计一起去,让他们也去大城市看看。

其实回过头看,为什么他的原配不让去,而剩下两个人要去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原配关心苗员外,想着还是听和尚的话最好,最多也就一年,可以等。

而小妾想的是苗员外一走,他就又可以和苗青私通了。

苗青想的是只要出门,有些事情就可以下手。

当然苗员外也想到小妾和苗青了这一点,也顺便把苗青带上,挑个日子出发。

到了山东某个渡口,苗青就暗中联系了两个水盗,准备对苗员外下手,之后钱财平分。

于是到了半夜,这两个水盗就把苗员外叫出船舱,苗员外刚一出来,就被一个水盗一刀砍死扔下船,安童听到有动静,出去看情况,又被另一个强盗一棒子打倒,也扔下了船。

之后三个人平分了财物,就在附近上岸。

安童虽然被打倒,但只是被打晕,在水里飘飘荡荡,被一个渔民救了上来。

安童就把这事情的前因后果说给这个渔民听,还要去报案,渔民听了说你又不知道强盗长啥样,也不知道叫啥,而且还是半夜三更发生在水面上,连个证人也没有,就算报案,查也没法查,还不如先等等,收集些证据再说。

安童想想有道理,就住在这个渔民这里,和渔民一起打鱼为生。

说来也巧,这天俩人出去打鱼时候,安童看到俩人总觉得眼熟,虽然不认识这俩人,但总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仔细一看,他们穿着就是卢员外的衣服。

山东和扬州离的这么远,怎么会有苗员外的衣服呢?

即使是撞衫,也不能放弃希望,于是安童就去报了案。

毕竟在山东境内,受理此案子的正是夏提刑,接到案子后,按照流程,先派人盯着这俩人,等时机成熟,就开始抓捕。

这俩人正是当初的强盗,被抓捕后,也是做贼心虚,把如何作案,如何拿苗员外衣服的事一股脑的全部承认。

等这俩人说完后,夏提刑问安童是否属实?

安童说不对,他俩说的不对。

这俩人纳闷了,说怎么就不对了?

安童: 你们还谋害了苗青呢,你们怎么不说?

这俩人更纳闷了,说我们没有谋害苗青啊,他现在跑清河县了啊。

这下该安童纳闷了,说他怎么跑清河县了?

于是这俩强盗就把苗青当初如何和他们分赃的事情说了。

夏提刑一听,说既然还有个苗青,就给西门庆下任务,让清河县相关人员去捉拿苗青。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