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看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章 看脸

 

武松等武大郎回来,某种程度上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就武松和潘金莲俩人,如果武松这时候走了,潘金莲来个倒打一耙,在街上喊一声武松非礼了,那武松不就说不清了吗?

就算潘金莲不喊,等武大郎回来,而武松又不在,潘金莲说武松坏话咋办?

现在武松在自己房间,而且经过刚才的事,潘金莲己经觉得理亏,武松在心理上对潘金莲形成了压制,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节外生枝。

其实这个道理也很容易理解,就俩人在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第三个人做见证,等第三个人来之前,谁都不要离场,这叫保留证据和现场。

果然不出武松所料,武大郎一回来,潘金莲就开始说武松怎么非礼他。

而武大郎一听,立马表示不信,还给出了理由:

第一,武松是纯情少年,怎么会干这种事呢?

第二,就按武松的身份,如果想找女人,早就找了,还轮不到调戏的地步。

第二条理由其实很有意思,表面上看,说明武松如果想找,肯定都让人提亲说媒了,其实再往深层次想,大概是这样的:

武松的身份可是都头,在清河县也多少算个大佬,大佬要想吃喝玩乐,有的是地方,神不知鬼不觉就玩了,又何必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干这种事呢?

武大郎说完,就让武松一起吃饭,武松也没吃饭,见到武大郎,也不说话,拿着东西就走,第二天也让人把自己行李搬走了。

对于武松来说,人证物证都在,潘金莲都能说假话,这以后还不知道干出啥事,所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还是走吧。

没过多久,县令就把武松叫过去,说现在有个大官马上要过生日了,自己想给人家祝个寿,但是旅途遥远,所以需要个靠谱的而且水平高的人去,看武松不错,就准备让武松去。

武松当即表示可以啊,又问县令送的啥东西?

县令回答也很干脆:钱

所以表面上是祝寿,其实就是送点钱,送钱的目的是啥,自然是对自己有好处。

这也解释了大佬的生日为什么都挺热闹。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个大官的生日多半也是自己有意无意透漏出的,然后再强调下,目的就在于让人到了那天给他“祝寿”。

于是祝寿的和过生日的心照不宣,这事儿就成了。

武松出发前,交代武大郎,说现在咱不差钱了,以后卖炊饼少卖点,没事早点回来就行,有啥问题,等他回来再说。

武大郎很听话,就这么过了半个月,潘金莲也习惯了这种生活。

这天风和日丽,天气不错,潘金莲就想打开窗子透透气,结果一不小心,支窗户的棍子掉了下去,不偏不倚,刚好砸住了一个人,看样子,还是个大佬,把潘金莲也吓了一跳。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西门大官人。

其实按理说,西门庆住的是好的地段,武大郎这里地段并不好,两者交集很好,那西门大官人怎么会到这里呢?

原来西门庆的小妾卓二姐身体不好,加上古代医疗条件差,前段时间病死了,西门庆少了一个小妾,心里自然也不好受,就西处逛逛,散散心。

本来心里就不好受,出去散心,走着走着又被一根棍子砸了一下,西门庆的心情就更差了,当即就一脸愤怒的看看谁砸的他,于是扭头看了看潘金莲。

而潘金莲此时也表现出了良好的认错态度,连忙认错,说自己不是故意的,你们大人有大量,希望不要计较。

而西门庆本来一脸愤怒,当看到潘金莲是个美女的时候,顿时就没了脾气,再看潘金莲认错态度良好,当即就表示无所谓,没事。

同时还展示了自己绅士的一面,不光说自己没事,还提醒潘金莲以后注意点。

见西门庆不说啥,潘金莲才松了一口气。

而西门庆就是因为看了潘金莲一眼,便觉得潘金莲是个美女,自己居然有了心动的感觉,好像是一见钟情了。

所谓的一见钟情,说白了就是看脸。

而渣男,偏偏就喜欢看脸。

所以西门庆是一边走,一边还不忘回头看看刚才潘金莲所在的地方,意犹未尽。

好看的人回头率总是偏高,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而西门庆的一举一动,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边看边笑,想着生意来了。

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人叫王婆,看名字就知道是个老太婆,或者叫大妈。

既然是王婆,必然是阅历丰富,而且还在附近开了个茶水铺,趁机打探下南来北往的客人的消息,时间一长,也算混了个脸熟,消息也相对灵通。

果然如王婆想的那样,西门庆还真就过来茶水铺,买上两碗茶喝,顺带的打探下关于潘金莲的消息。

这也是国际惯例,想跟别人打探消息,给别人点好处比首接打探的成功率高很多。

这生意人眼尖,作为小本生意人的王婆,从茫茫人海中看到西门庆的那一刻开始,就己经猜到了西门庆关心的事,所以早就准备好了材料,就等着西门庆来问,好做一笔西门庆的生意。

不出所料,西门庆果然是问关于潘金莲的。

要说西门庆妻妾成群,而且经常出入风月场所,要想找女人肯定很容易,为什么突然惦记潘金莲呢?

原因就是对西门庆来说,家花是没有野花香的。

所谓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

而偷不如偷不着。

简单来说,就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这种骚动,会激发西门庆的好奇心,最后得到它。

机智的王婆早己看穿一切,就等着西门庆过来。

既然想做西门庆的生意,所以王婆提供的信息也十分全面,包括潘金莲的家庭情况以及历史情况等等。

做生意就是这样,既然想拉拢回头客,那肯定得诚实靠谱和专业,不然王婆就说个女的,叫潘金莲,西门庆肯定就不会来第二次了。

西门庆也十分认可王婆的业务能力,喝了茶后,又顺带给了点信息咨询费。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王婆想做西门庆的生意,因为西门庆有钱,赚有钱人的钱自然也就容易。

当然西门庆回去后,依然惦记着潘金莲,第二天就又去了王婆那里,先是给王婆一阵吹捧: 说王干娘,听说除了经营茶水铺之外,还兼职做媒婆,而且评价都很好,不知道有没有这事儿啊?

王婆自然是一脸谦虚:略懂,略懂。

于是西门庆接着问:那干娘能不能帮我介绍个啊?

王婆自然是装作不懂,先一口答应,说大官人既然提出来了,那就包在我身上,不知大官人想找个啥样的?

西门庆也很干脆,说想找潘金莲。

王婆听了,除了这个,你换一个吧。

西门庆又问,为什么要换一个?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