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最近找了王六儿,潘金莲不淡定了。
本来李瓶儿对自己就是个不小的挑战,现在又来了个王六儿,让自己本来就寂寞空虚冷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所以潘金莲决定把西门庆再吸引到自己身边。
于是找了一个西门庆大概率会过来的日子,猜到西门庆快过来的时候,将自己打扮一番,在屋子里面弹起了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本想着西门庆会被自己吸引过来,结果等到晚上也没一点动静。
潘金莲也不敢睡觉,生怕一睡觉就会错过时机,于是又继续弹。
结果西门庆还没有来。
潘金莲这下又不淡定了,让春梅去看看西门庆在哪里。
春梅回来后,说你也别弹了,大官人在隔壁李瓶儿那里吃饭呢。
潘金莲一听,一时间是五味杂陈,接着是泪流满面,心如刀绞,心说我等了你这么久,你居然不过来,枉费我一番心意啊。
于是潘金莲接着弹奏,接着唱,而且调大音量,扯着嗓子唱着。
西门庆和李瓶儿本来在吃饭,忽然听到一阵嘈杂,就让人看看啥情况。
一问才知道是潘金莲在隔壁又唱又弹的。
西门庆一听潘金莲还没睡,就让人把潘金莲叫过来一起吃个饭,喝个酒。
结果潘金莲回复说自己要睡觉了。
西门庆又让人去请,结果还是这样。
西门庆心说难道还要我亲自去请吗?于是拉着李瓶儿就去了潘金莲那里。
到了潘金莲那里一看,潘金莲就躺在那里,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
西门庆: 咋回事啊,怎么这造型啊?
潘金莲:你管我啊。
西门庆: 这不是请你过去吃饭吗?
潘金莲: 你们吃就行了,管我干啥?
西门庆: 哎,到底咋回事啊?怎么脾气这么大?
潘金莲: 没啥事,就是身体不舒服而己。
西门庆: 到底怎么了?
潘金莲: 我弹琵琶唱歌关你们啥事?你只管跟李瓶儿吃吃喝喝就行,还管我干啥?
西门庆一听,就明白什么原因了,原来是自己没有及时过来,潘金莲不乐意了。
于是说自己也刚到李瓶儿那里,听到声音就来了,然后不由分说,强行把潘金莲拉到了李瓶儿那里。
酒足饭饱之后,在李瓶儿的建议下,西门庆又去了潘金莲那里。
事实上,西门庆虽然有一个正房,五个小妾,加起来一共六个人,但是书中描写最多的就是去潘金莲和李瓶儿那里,大概率的非此即彼,而去李瓶儿那里又相对潘金莲高。
前文也说过,这六个人各有千秋,也不存在谁特别好看,把其他人都比下去的先天优势。
既然都各有千秋,为何西门庆经常去潘金莲和李瓶儿那里?
原因也很简单,对西门庆来说,在潘金莲和李瓶儿这里投入产出比最大,响应最及时,体验感极好。
不管是潘金莲还是李瓶儿,只要西门庆过来,一般回应都特别及时,而且还有不少互动,给西门庆感觉就比较好。
而李瓶儿更是给西门庆生了个孩子,这个投入产出比就更大,因此也就更偏爱李瓶儿。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正向反馈。
不管时间也好,金钱也好,同样的投入,自然追求投入产出比高的。
西门庆作为泡妞达人,但也是个生意人,就算有钱,有时间,有耐心,也不会去做那些投入产出比低,响应慢,甚至没有投入产出比的事。
这个不行,就换下一个,拉拉扯扯,浪费时间。
就跟翟管家想的一样,我的时间难道就不值钱吗?
同理,西门庆去青楼,去偷情也是,只要自己有投入,就一定有响应。
于是没过多久,西门庆就在附近又买了一座大院,让王六儿搬过去,颇有金屋藏娇的感觉。
而韩道国也挺配合,假装不知道,一旦王六儿说哪天西门庆过去,自己就在铺子里假装加班。
由此可见,所谓的加班,有时候也是一种推辞。
这三人的关系虽然有点不正常,但日子依然很快乐。
转眼间到了中秋,按照惯例,西门庆又给大官们送上中秋贺礼,当然自己也得了不少,送礼的包括三教九流,其中就有个道观的吴道士送来一份礼。
西门庆一看,道士都送礼了,咱也得回礼啊,就准备回赠给道士钱。
吴月娘一听给道士钱就不赞成,说你这给道士钱,一来出家人西大皆空,给钱不合适,二来他送你的礼物是意思意思,一点心意,你拿真金白银给他,肯定不合适啊。
西门庆: 嗯,有道理,但是收了人家东西,总得讲究个礼尚往来吧?
吴月娘: 如果真要礼尚往来,或者想送东西,我倒是有个主意。官哥是一天天长大,咱们可以让道士给官哥祈个福,然后再以还愿的名义给他们钱,这样不就合情合理了吗?
西门庆一听,对啊,就这么办。
于是就准备一番,挑个黄道吉日,去了道观。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