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话反而是越传越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章 话反而是越传越多

 

书童没叫平安,平安心里很不爽。

毕竟有句老话叫: 宁丢一村,不丢一口。

不患寡而患不均。

吃饭的人不一定会觉得书童多好,但没吃到的,一定不会觉得书童多好。

于是平安就趁着见潘金莲的机会,说了书童坏话。

然而书童并不知道这事,吃完饭后,又顺手给了其他小伙计一些糖,唠唠嗑。

说着说着,有人就说了平安去潘金莲那里说书童坏话的事。

所谓的隔墙有耳,你以为很秘密的消息,可能不知道啥时候就传出去了。

书童听了先是纳闷,表示还有这事?

然后再一听,是火冒三丈,越听越气。

虽然表面不说啥,心中暗暗记下了。

于是也找个机会,去西门庆那里说了书童的坏话。

书童和平安的套路都差不多,都是说对方说了什么,然后添油加醋一番。

这就叫话越传越多。

当然俩人在说坏话时候,也都免不把各自的主子带上。

经典套路就是: 对方不但怎么怎么我,还怎么怎么我你,怎么怎么我不要紧,可怎么怎么你我无法忍……

这叫把人绑在一条船上,不然你俩的事情,你俩解决就行了,关别人啥事?

所以要想让别人帮你办事,最好就是让别人知道这件事的利害,比如能得到什么好处,或者什么坏处,这样别人才会上心。

平安想着自己有潘金莲当后台,想以此压制书童,而书童首接找了西门庆当后台,比潘金莲还厉害,又对平安进行了个反压制。

你想用大佬压制我,那我就找一个比你更厉害的大佬,看你把我怎么办。

果然,西门庆找了个机会,说平安看门没看好,就把平安打了一顿。

毕竟想打你,总能找到理由。

当然,从平安的事情里,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场人数越多,你说的话传播范围就越快。

一旦有一点坏话,就会被掐头去尾,断章取义,传的速度就更快。

所以,第一,相对来说,人数越少越安全。

第二,当你不确定在场人员是否有大喇叭的时候,那就一定有大喇叭。

第三,当你知道有大喇叭的时候,一定不要说别人坏话。

再说西门庆这边,自从上任后,一开始没觉得啥,但是时间一长,发现有些事情不对劲了。

西门庆发现,很多人明明都到了下班时间,也没啥事,就是不回去。

一问这里的老员工,才知道怎么回事。

原来之前的官员有个爱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喜欢刷存在感。

即使没啥事,到了点,也不回去。

领导不回去,小兵自然也得跟着。

除了到点不下班,每逢初一十五,还要来加班。

时间一长,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习惯了,到了点,也就习惯性的留在这里。

西门庆毕竟是商人,以前时间都是自己定,虽然说忙点晚点,但都是给自己赚钱,也没觉得啥。

现在当了官,说白了是给别人打工,到了点不让回去,而且还没啥重要的事,出于商人本性,立马就觉得这是个亏本生意。

于是西门庆又问,既然前任官员让你们加班加点,你们也都习惯了,是不是觉得也挺好?

旁边的人是一言不发。

西门庆又问一遍,说大家有啥说啥,别客气。

旁边的人还是一言不发。

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西门庆什么态度,万一自己说的不是领导想听的,那不就尴尬了吗?

所以在不知道领导意图的时候,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观望。

西门庆见大家都不说话,觉得也挺尴尬,就让一个资历比较老的人谈谈看法。

这个资历老的人先是反问了西门庆一句: 不知道领导是要问我什么问题?

西门庆: 我就想问问关于加班的看法。

老员工: 领导是想问哪方面?

西门庆:我就想问的是,大家觉得加班应不应该?

老员工一听,就知道西门庆的态度了。

首接说不应该。

当然老员工也是阅历丰富,说不应该,也是有自己的考虑:

第西门庆官职比我们大,这个习惯也是约定俗成的,他如果想加班,首接萧规曹随,按部就班不就行了,为啥要问呢?

而且他是领导,决定权在他的手里,我们同不同意有没啥用,为啥要问我们呢?

很明显,领导是想让我们否决这个方案的嘛。

这样说起来,是我们不同意,所以领导顺应民意,否定这个方案。

毕竟这个理由听起来,可比西门庆首接说废除这个方案要名正言顺的多了。

决定的是领导,反对的是我们,这样领导永远就是一副好说话的样子。

对领导来说,也可以对外说不是我不同意,而是你看这么多人不同意,我也没办法。

功劳给领导,黑锅自己背,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果然,听到这句话,西门庆心中是一阵窃喜,于是接着问了下去。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4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