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户既然惦记上了眼皮底下的潘金莲,自然是逮着机会就往武大郎那里跑。
但是如果首接说自己就是为了找潘金莲,满足自己的欲望,未免显得太赤裸裸了,于是就想了个办法,说是去对武大郎做慈善。
先是到武大郎那里,客套一番,假装了解了解武大郎的生活情况,生活困难,再嘘寒问暖一番,最后让武大郎对着镜头感谢一番。
等感谢完毕之后,表示要跟潘金莲单独说会儿话,然后就自然不用多说。
武大郎虽然从身材上看没有成年,可人家的智商却是成年了,早就看穿了这个套路,我本来生活过得挺平静,你不来还好,你来做个慈善,我这边还得配合你出人,最后还要对着镜头感谢你一番……
但是自己就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对于这种事儿,自己也只能接受了。虽然说这样下去迟早完蛋,但不这样,那可就是立马完蛋。
而张大户毕竟年老体衰,那时候也没什么好的补品,加上医疗水平也不行,去了武大郎那里几回后,也一命呜呼了。
武大郎本以为张大户病死后,自己的生活可能会有好转,结果张大户的夫人却觉得是武大郎一家间接害死了张大户,把他们赶,不让他们在这一块出现。
对于武大郎来说,又验证了那句话:
吃的苦中苦,不仅没成为人上人,反而更辛苦。
由此可见,吃苦和成为人上人并没有必然关系,甚至没有关系。
武大郎就这么搬家了。
张大户,顾名思义,是个大户人家,而大户人家一般都占据着最好的或者相对最好的地段,张大户的夫人不让他们在这一片出现,也就意味着武大郎基本和好地段绝缘了,搬到了有点偏僻的地方。
张大户,顾名思义,是个大户人家,而大户人家一般都占据着最好的或者相对最好的地段,张大户的夫人不让他们在这一片出现,也就意味着武大郎基本和好地段绝缘了,搬到了有点偏僻的地方。
到了偏僻的地方,武大郎的生活也不安生,这个地方的浪荡子弟,也就是小混混们见潘金莲长得好看,就隔三差五的过来骚扰一番。
按理说,武大郎不偷不抢,老老实实赚钱,而且为人和善,肯定也不是奸商,做的炊饼也是物美价廉,也算是五讲西美。
然而潘金莲却不这样觉得,虽然嫁给了武大郎,但从内心里瞧不上武大郎。
毕竟自己以前虽然是丫鬟,或者是干女儿,但是吃的住的都是张大户家的,条件也相对不错,现在跟着武大郎来了这么个地方,心里自然不爽。
这就是心理落差,产生心理落差的原因是心理预期。
潘金莲觉得我本来是跟张大户的,结果到头来跟了武大郎,真是便宜了武大郎了。
其实这也很正常,即使到现在,大佬家的丫鬟,或者通房丫头,也未必就瞧得上老老实实奋斗普通人。
要想扭转潘金莲的心理预期,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张大户的人设自己崩塌,比如自己在张大户那里过不好,天天遭受社会的毒打。
另一种就是武大郎比张大户强,至少不能比他差。
很明显,两个条件,潘金莲都没遇到。
于是遇到这些浪荡子弟,潘金莲自然也不拒绝,和他们一起打情骂俏。
而且潘金莲还时不时感叹自己命不好,武大郎沾光了。
那么武大郎真的沾光了吗?
武大郎可是五讲西美的人,老实本分,本来人家就攒点钱,把女儿养大,有机会的话给女儿找个同样老实的后妈,没机会自己也能过,人可没想着去沾潘金莲的光。
反而是张大户出于报复心理,强行把俩人撮合到了一起,本来武大郎生活可以,现在多了个潘金莲,反而生活不太平静。
那武大郎能休了潘金莲吗?
肯定是不能的,张大户两口子的目的就是折磨潘金莲。
如果武大郎把她休了,那么潘金莲等于解脱了,这样报复就没啥意义了,所以肯定也对武大郎威逼利诱,总之就是不让休了。
所以武大郎就只好忍着,想着自己命苦,潘金莲也命苦,大家同病相怜,时间长了可能就负负得正了。
然而潘金莲却想着,我呸 ! 你少得了便宜还卖乖, 谁和你负负得正?
又过了一段时间,潘金莲就又对武大郎提要求了,说你看别人都住小洋楼了,咱们还是一室户,要不咱们也买个?
武大郎一听,觉得这也好多钱呢,咱们还要吃喝,还要养活女儿,还是别买了。
潘金莲一听就不乐意了,说如果一个男人爱你,他会满足你的要求的,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听我的。
武大郎:……
于是架不住潘金莲天天吵闹,武大郎最终省吃俭用,大概攒了几年钱,掏空了家底,买了个二层的房子。
虽然没住上小洋楼,但也还凑合。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人果然有钱,几年就买二层小楼了。
而武大郎掏空了家底,更加得起早贪黑卖炊饼,而且活动范围也扩大了不少,这天出摊时候,就恰好碰到了武松。
兄弟俩一阵寒暄,武大郎就把武松带了回去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