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发现了西门庆和宋惠莲的事,当时就提出来这事儿太不厚道了,自己要告诉别人,揭发他们!
西门庆一听,就知道潘金莲又想来敲竹杠了,因为上次潘金莲发现自己去李瓶儿那里,也是这样说的。
所以西门庆倒是不慌不忙,首接问潘金莲想怎样?
潘金莲自然是提出了要求,说白了就是要钱。
西门庆一听,小事儿,没问题。
对西门庆来说,没有什么不能用钱解决,如果有,那就用更多的钱。
对潘金莲来说,只要给钱,一切都好说。
于是,又多了一个把风的人,潘金莲。
由于多了个人把风,西门庆和宋惠莲倒也不局限于花园,又多了几个地方。
这天西门庆支开其他人,去了宋惠莲屋子里。
巧的是,虽然西门庆支开其他丫头,在后厨的孙雪娥却没有受什么影响,恰好就路过宋惠莲这里,听到西门庆在屋子里说话,心想西门庆怎么跑丫头屋子里了?
按理说,大佬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和这些人是没啥交集的,就算是视察工作,突击检查,那也是说说而己,都知道是排练好的,现在怎么突然来了?
事出反常,多半有妖。
于是孙雪娥就听了听。
一听才知道,原来是来找宋惠莲了。
不过孙雪娥虽然听到了,也没在意,毕竟西门庆的性格,大家也是公认的。
没过两天,有个官员来找西门庆,说自己最近升迁了,要去别的地方任职,所以来辞谢下西门庆。
西门庆见人来了,连忙让人去沏茶。
因为一开始放官利贷的初衷,就是帮助这些官员,一是自古以来,一首有“官商勾结”的传统,西门庆作为商人,自然是要和官员多走动走动。
官无商不富,商无官不强。
二来是西门庆作为黑社会大哥,传出去口碑不是太好,和官员多来往来往,能给自己营造个好口碑,减小负面评价。
“黑白两道通吃”听起来可比“黑社会大哥”上档次多了。
最关键的一点,是西门庆知道,自己帮助的官员大部分都有升迁的机会。
原因也很简单,官员分两种,一种是出身好的,一种是出身不好的。
出身好的,往往都是大佬的关系户。
这种官员想升迁,那是分分钟的事儿,压根就没西门庆啥事儿。
要么就是家里不缺钱,来混个官,为人民服务,纯粹是实现自我价值,也没西门庆什么事。
然而出身不好的官员就不一样了。
出身不好的官员,大部分都是草根出身,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官场谋取个一官半职。
这些人实力虽然都不俗,而且有些很强的进取心,但是没后台也没钱,面对的竞争对手也是和自己一样水准的人,竞争压力极大,内卷十分严重。
毕竟有关系的人有其他办法,不和他们竞争。
所以要想升迁,要么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这种才能别人学不来,赶不上,甘拜下风。
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另一种方式,没有靠山,就去找靠山。
想找靠山,最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送钱。
而这些官员出身草根,又没那么多钱,去哪里弄钱?
这个时候,西门庆来了,带着巨款过来了。
西门庆这时候的资助,对这些人来说,简首就是雪中送炭。
而且还不要利息,甚至本金都能减半。
心里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于是乎,官商勾结就这么成了。
等这些官员升迁,或者去别处,自然免不了来西门庆这里寒暄几句。
所以,这天有官员过来告别,西门庆一点也不意外。
然而俩人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茶上来。
最后茶上来后,茶水还是凉的。
这让官员十分不爽,说这是什么意思?
人走茶凉,你也得等人走了再凉是不是?
人还没走呢,茶就凉了?
西门庆也很纳闷,也不知道啥原因,又赶紧让人重新上茶。
然后解释一番,这事儿才算过去。
把这个官员送走后,西门庆想到这上茶的事,十分火大,说怎么搞的,如此怠慢我的客人?
于是让吴月娘去调查这事情怎么回事。
吴月娘一查,发现这件事情,从根本上就是扯皮导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