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看的清清楚楚,屋子里面就是桂姐。
而且桂姐正在陪另外一个男人喝酒。
这下西门庆不乐意了,心说好你个桂姐,你让大妈说你不在,没想到你居然在这里陪其他人?
本来你是包月的,我指定的,只能陪我,而你现在却私下接私活,搞副业,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职业道德呢?
本来说好的全职,不喊第二职业,而且待遇也是按照全职给的,结果却偷偷搞副业,这就很没职业道德了。
最关键的是,搞副业还被金主发现了,金主能不火大吗?
西门庆是越想越气,当时就把带的小弟叫过来,在这个地方是一通闹,把桌椅板凳都砸的粉碎,东西砸的稀烂。
应伯爵和谢希大劝了一通,这才罢手。
其实换个角度想,李桂姐是什么人?
青楼出身的,不是普通人。
既然不是普通人,自然也不能按照普通人的标准去衡量。
有些人,还真不能指望他们讲职业道德。
西门庆罢手后,依然十分恼火,在这里大喊:
我西门庆,就算找别人,不出来,也不会再来你们这里一步!
说完扭头就走。
此时己经半夜,回到家的时候,发现院子里有一扇门没有关。
西门庆心想,这大晚上的不关门,莫非是谁在这里幽会不成?那我就瞧瞧是谁。
于是西门庆就在门口等着。
没过几分钟,就见吴月娘的丫头小玉搬着一张桌子进了院子里。
西门庆纳闷了,心说大晚上搬桌子干啥?
接着,又看到吴月娘也进了院子。
这下西门庆更纳闷了,心说这俩人在搞哪一出?
于是就来个暗中观察。
只见吴月娘在院子里摆上香炉,放上贡品,上了香,嘴里不停祷告,说西门庆常年寻花问柳,导致现在虽然有六个老婆,但都没有儿子,希望上天能宽恕西门庆,让西门庆有个后。
西门庆听了后,内心一阵温暖,感动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想想刚才的桂姐,再想想吴月娘,西门庆不由感慨:
虽然说家花不如野花香,可家花靠谱啊!
想到这里,西门庆见小玉又出去拿东西,只剩下吴月娘一人,就跑过去,拉着吴月娘,说现在才知道吴月娘对自己好,自己以前错怪吴月娘了。
吴月娘见西门庆突然过来,先是被吓了一跳,然后依然对西门庆板着脸,说你这么厉害,你有什么错?
西门庆听到这话,心说吴月娘其实也是为了面子,不想这么快就改变态度,觉得自己有戏。
如果吴月娘真的看不惯西门庆,多半是看了不说话,或者哼的一声,转身就走。
沉默也是一种态度。
果然,吴月娘虽然嘴上这样说,心里压根就没想和西门庆闹矛盾,加上西门庆的死缠烂打,软磨硬泡,当天晚上,俩人就和好了。
第二天一早,孟玉楼就得到了这个消息,跑去找潘金莲,传播传播八卦。
潘金莲一听,十分不屑,说要我说,这老大就是故意的:
你想半夜三更,大官人就恰好回来,恰好就路过院子,恰好就碰到老大,恰好就看到上香怎么就这么巧?
所以,我怀疑这就是有组织,有预谋,有人精心策划的。
要说潘金莲怀疑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一个巧合就算了,连续这么多巧合在一起,就难免让人怀疑这是故意的。
然而孟玉楼却提出不同看法,孟玉楼觉得有些事情虽然看着是巧合,但世间没有巧合,虽然它确实发生了。
接着孟玉楼开始分析:
大官人经常出去玩,半夜三更回来肯定是大概率的。
而吴月娘上香祷告也很长时间了。
大官人回来就会路过院子吧,路过院子听到有动静就好奇吧,吴月娘刚好上香,这不就碰上了吗?
再说俩人吵架归吵架,但从心里面压根没有闹矛盾,只是差一个机会,差一个台阶而己,这下找个机会,自然就和好了,也没啥奇怪的。
所以,得出结论,一切看似偶然的事情,往往都有一些必然的因素在里面。
潘金莲一听,嗯,好像挺有道理。
其实从心理学上讲,潘金莲和孟玉楼的想法,各自代表了一种思维。
潘金莲的想法是坏人思维,先假设人都是单纯的,都是有预谋,干的事情比较腹黑。
而孟玉楼的想法是好人思维,假设人都是好的,遵纪守法,多劳多得的这种。
因为潘金莲之前的生活不怎么幸福,而且地位比较低,难免产生坏人思维
孟玉楼生活比较富裕,没受到什么套路,自然产生好人思维。
从这个角度看,越是没什么地位,越不幸福的人,越容易把人也想的坏。
反而越是有地位,生活幸福的人,对待事情,反而更加阳光,更正能量。
而吴月娘这头,和西门庆和好后,俩人一商量,把大家叫到一起看看雪,喝喝茶。
正在喝茶时候,有人来报西门庆,说来找西门庆说点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