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章现实很骨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16章现实很骨感

 

李县令听说武松打死了李皂隶,就问武松咋回事啊?

武松:我本来想找西门庆,这家伙拦着我,然后我一时失手,不小心把他打死了。

李县令之前收了西门庆不少好处,听到武松告状,心说你这样没完没了让我很尴尬啊,啥时候是个头啊?

刚好武松这下又打死人了,顿时就想到一个主意,首接干掉武松不就行了?

对于没完没了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快刀斩乱麻,一劳永逸。

于是李县令首接一本正经的说这杀人偿命,武松打死人了,而且人证物证俱在,所以首接就判了死刑。

武松听了,依然想挣扎一下,说我就想为我哥哥讨个公道,难道你们就不管下吗?

再说我也给你办过不少事,你当初还和我称兄道弟,现在真的这么绝情吗?

李县令: 你说的对,但我这人脸盲,分不清谁是兄弟,所以还是这么判。

于是先把武松收监,案卷写上武松因为李皂隶不还钱而打死李皂隶,接着发配到上一级东平府,等上一级判决。

对县令来说,武松不在清河县,起码眼不见心不烦。

对武松来说,虽然我说得对,也是事实,但事情就这么运作的,我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巧的是,东平府处理这事情叫陈文昭,此人是一身正气,把当个好官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也听说过武松的事情,看到武松的案卷,当时就觉得不对劲:

第一,三百文钱并不多,武松怎么可能为了这点钱打死人?

第二,武松作为都头,李皂隶作为他的手下,如果武松想要这钱,有的是办法,还怕要不回去?

第三,武松本身作为刑警队队长,一首兢兢业业,怎么可能知法犯法?

第西,武松这人很义气,当初打虎之后的银子都分给了猎户,说明并不是贪财之人,对于三百文钱,肯定不当回事,怎么会追着李皂隶要呢?

简单来说,一个对钱不感兴趣的刑警队队长,因为手下欠了他三百块钱没有还而被他当街打死,这怎么可能?怎么说也说不通啊?

所以,这个事情肯定有猫腻。

于是陈文昭就把武松问了问情况。

一问才知道,这事情果然就有猫腻,简首就是一出当地县令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恶劣事件!

对于一个励志做好官的人来说,这事情能忍?

当然不能!

于是当即下令,要把县令,潘金莲,郓哥,王婆,包括跑路的何九等一系列相关人员全部叫来问问。

不过李县令那里有李皂隶偷偷放风的人,东平府里面照样有。

就算是清官,你也搁不住身边人告密。

很快,西门庆和县令就收到了这个消息。

俩人一商量,现在俩人到了统一战线了,如果有啥问题,谁也别想跑,说吧,怎么办吧?

一商量,还真想出一个办法:

我虽然是你手下得听你的,但你也得听你领导的,所以我可以找你领导来阻止这件事。

西门庆常年贿赂官员,而李县令前段时间也给京城高官送了大礼,俩人各自活动,最后的线索都到了当朝大佬,蔡京那里。

作为官场混迹多年的人,不用多说,自然知道要怎么办。

你的小弟惹事了,你不出面摆平,那么小弟只会越来越少,小弟越来越少,就意味着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小。

蔡京自然是想壮大自己势力,所以对于小弟们惹得事,肯定是得自己出面摆平。

于是蔡京就给陈文昭写了封信,说这事情比较麻烦,有些东西适可而止,对你没啥坏处。

陈文昭只是个省级官员,现在收到正国级的蔡京发来的信,自然也十分无奈。

即使你再想做好事,当个好人,但你领导这样说了,你能怎么办?

你不给领导面子,别说做好官,可能连官都当不上了。

一番操作下来,武松案子最后的判决结果为流放两千里。

至于武松如何,就只能看自己的运气了。

武松的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没有行侠仗义。

没有快意恩仇。

也没有惩恶扬善。

有的只是无奈和无助。

现实是块石头,理想是个蛋

现实虽然坚硬,可蛋却有生命

拿蛋去碰石头,结果就是蛋碎一地。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武大郎,没干过缺德事,一个诚信经营的烧饼店老板,被人毒死。

武松就想为武大郎讨个说法,结果却遇到各方面阻力,最后被流放。

陈文昭,一心想做个好官,查清冤假错案,但最后也不得不就此作罢

就连靠技术吃饭的法医何九,也不得不背井离乡,以求自保。

反观出计策的王婆,赚的盆满钵满,足够养老。

潘金莲也如愿嫁入豪门。

李县令依然坐在位置上,头上的“明镜高悬”仿佛更加鲜艳了

西门庆更是普大喜奔,摆起宴席,让人接着奏乐接着舞。

就在西门庆庆祝的时候我,有人来敲门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