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见西门庆这么长时间不来找他,让玳安带话后,也没了动静。
眼看又到西门庆生日,心里那叫一个不淡定,于是想到了王婆。
当然这王婆也是生意人,听到潘金莲的要求,答应的也很干脆:
都可以,只要给好处。
潘金莲自然猜到这一点,就给了王婆好处。
要说王婆也很有职业道德,头天拿了钱,准备一番,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了。
王婆根据己知信息,进行了如下推测:
西门庆过生日,肯定要吃一顿。
西门庆有九个结拜兄弟,这些人自然也要来。
这些人吃饱喝足后,多半要去唱唱歌,洗个澡。
然后再去搞个大保健。
所以,可以初步判断,西门庆应该在某个会所。
基于这个判断,老司机王婆很快就找到了西门庆。
西门庆一见王婆,就猜出王婆的来意,但还是假装啥都不知道,问王婆怎么来了?
王婆: 还不是为了潘金莲的事儿。
西门庆: 哎呀,我也很久没去找过她了,前段时间玳安给我捎过信,我这不没时间嘛。
王婆:那现在去如何?
此时西门庆很难拒绝的,别的事情就算了,但自己在吃喝玩乐,还说没时间说不过去了。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的没时间,潜台词是:
我不想在这件事上花费时间。
于是西门庆就跟王婆去了潘金莲那里,俩人是小别胜新婚,一连十天半个月在一起,发生什么自然不用多说。
这天,潘金莲和西门庆正在愉快玩耍时候,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潘金莲穿戴好开了门,发现正是王婆。
西门庆此时也看到了王婆,心里一想,这王婆也是老司机了,没啥急事,一般不会打扰他们,既然来了,必定有急事。
于是就问王婆什么事?
王婆: 什么事?坏事!
西门庆: 嗯?
王婆: 你自己看吧!
说完,把一封信递给西门庆。
西门庆:你又不识字,怎么知道是坏事?
王婆:我虽然不识字,但我知道这信是谁送的。
这也是个常识,虽然不知道内容是啥,但这件事情是谁主导的,也基本决定了事情的性质。
西门庆:谁送的?
王婆: 你们只顾玩耍,是不是忘了一个人?
西门庆: 忘了谁……莫非是……
王婆:没错,就是武松!
西门庆:这么恐怖的吗?
于是赶紧打开信,看信上面的内容。
内容大意是武松原本说两三个月能回去,但由路不由人,计划赶不上变化,道路因为下雨泥泞不堪,所以行程较慢,耽误了不少时间。
而武松有段时间经常坐立不安,所以就给武大郎写封信,一来问问武大郎的情况,二来告诉武大郎,自己中秋节之前一定能回去。
说来也巧,送信的人到武大郎门口时候,刚好碰到王婆,王婆就问找谁啊?
送信的:武大郎。
王婆:谁送的啊?
送信的:武松
王婆:武大郎不在家,你交给我就行了。
这送信的只管送信,王婆签收后,送信的就走了。
而王婆拿到信就觉的这下麻烦大了,赶紧去找西门庆。
西门庆看完后,就把信的内容说给王婆和潘金莲。
潘金莲一听就慌了,说别的不说,武松要是回来,发现武大郎的事,肯定要找他们算账,到时候可咋办?
王婆也在一旁分析,说武松要是知道你们害死了武大郎,是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第一,你们害死了人家的大哥,这事就能这么算了?
第二,你西门大官人庆虽然有钱,黑社会老大,但人家也是个都头,也就是刑警队对长,专门打击黑社会,还真不是你花点钱就能搞定的。
西门庆:啊!这么恐怖的嘛!
王婆:对!就是这么恐怖!
西门庆这下慌了,忙问该怎么办。
王婆: 这事情有些麻烦。
一般这样说,往往都有转折,或者有操作空间。
不然首接说无解不就行了?
西门庆一听这话,就秒懂,于是跟王婆说你再想想,不怕花钱。
潜台词就是,你要是能把事情办好,自然不会亏待你哦。
王婆要的就是这效果,见目标达成,就说出自己的方法:
第一步,隐藏当事人,潘金莲再嫁给西门庆,先不要露面。
武松回来后,第一个找的就是潘金莲,潘金莲如果不露面,这事情要么不了了之,要么武松去告。
第二步,打点好官府,如果武松告状,就先拖着,不给处理。
第三步,尽可能收买知情人,如果武松非要追究,这些知情人不提供线索,武松就找不到证人。
西门庆和潘金莲一琢磨,第一条,没问题。
而且俩人现在偷偷摸摸也不是事,还不如光明正大的在一起。
第二条和第三条,说白了就是花钱,咱又不差钱,给点封口费就是毛毛雨。
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信息也是生产力。
于是三个人就开始分工活动,先请和尚道士给武大郎办个法事,然后把迎儿交给王婆照顾,接着潘金莲就嫁入了西门府。
前脚刚办完事,后脚武松就回来了。
武松回来后,先去交了差,县令觉得武松事情办的不错,就给了武松个奖励,赏赐了武松几两银子。
而其他随从,不仅工资低,而且办完事是一分钱也没有。
从这里可以看出,水平高或者地位高的人,得钱也相对容易些。
武松很义气,自然是分了一部分钱给他的小弟,然后回去找武大郎。
结果到家门口敲门,半天也没人开门。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