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的身体被掏空了,走路都得人搀扶。
吴月娘请了医生过来,医生都摇摇头,说这是酒色过度,己经没救了。
吴月娘不甘心,又请和尚道士过来看,和尚道士也摇摇头,说大官人的八字和酒色不和,而又不加节制现在这情况,难救啊。
西门庆此时躺在床上,有气无力,眼前忽然出现了武大郎。
武大郎刚走到他床头,花子虚又出现了。
西门庆突然想到当初李瓶儿说的,一定少喝酒,不然花子虚会来索命。
此时西门庆自觉命不久矣,交代完后事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于是清河连锁大药房董事长西门大官人,当地土豪,山东公安厅正厅长,蔡太师干儿子,西门庆同志就这么英年早逝。
一位实干家,用自己实际行动,为我们阐述了很多道理。
为了证明纵欲的危害性,自己自告奋勇,以身作则,充当试验品。
西门庆同志,一位警醒世人的好同志。
西门庆就这么掉线了。
就在西门庆倒头,大家忙的手忙脚乱之际,吴月娘感觉一阵腹痛,赶紧让玉箫请医生。
医生过来一看,说这是要生孩子了,又去请接生婆。
没多久,吴月娘就生了个男孩,取名叫孝哥。
此时的西门府上早己是乱成一片。
一方面要准备西门庆的后事,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吴月娘生孩子的事
可谓是红白喜事赶到了一起,不知是喜是忧。
由于西门庆本身有一定影响力,前来表示的人也络绎不绝,不用细说。
而西门府上,却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先是李娇儿趁着府上乱哄哄,西下无人之际,偷了一笔银子,据为己有。
接着潘金莲也趁着大家都在忙,和陈敬济又厮混到一起。
吴月娘刚生了孩子,也忙不开,所以家里的就剩下孟玉楼和孙雪娥,以及吴大舅几个在张罗。
而青楼的李桂姐听说西门庆不在了,于是也暗中联系李娇儿,说咱们这一行,也不需要什么仁义道德,既然西门庆不在了,你也想想下一步计划。
而应伯爵这头,也没什么动静,首到常二,祝实念,云里守几个人结拜兄弟找上门,让应伯爵作为代表,大家去给西门庆表示表示。
应伯爵听了,依然无动于衷。
按理说,应伯爵和西门庆联系最多,往来最频繁,也最应该是第一时间组织结拜兄弟过来。
然而应伯爵却并没这样,跟个没事人一样。
用正能量的话说,应伯爵这是宠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比较淡定。
但从负能量的角度看,也可能是这样:
应伯爵虽然是西门庆的结拜兄弟,但终归是个赚差价的中间商。
以前跟着西门庆,放个高利贷,联系个生意啥的,可以赚点钱。
更何况当初西门庆是如日中天,是当地有名的人物,应伯爵也很自豪,可以跟别人说:
我一结拜兄弟,那可是土豪,提刑官,而且蔡太师干儿子……
这就是典型的“我一朋友”,“我一哥们”多厉害。
潜台词是他们这么厉害,我跟他是朋友,是兄弟,那不显得我也很厉害嘛。
对应伯爵来说,在西门庆这里又赚钱,还又给自己充门面,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可谓是名利双收。
现在西门庆都掉线了,从这里赚不到钱了,也不能再充门面了,再联系下去,感觉收益不大,所以就持观望状态。
祝实念和常二见应伯爵没动静,于是一拍桌子。说当初西门大官人也请我们吃过饭,也给我们过银子,就冲着这点,咱们也得表示表示。
应伯爵见大家这样说了,于是也说好。
接下来又补充了一句:
咱们请水秀才写个哀悼的文章,然后送点东西过去,这样咱们至少还能得到一份回礼,也不亏啥。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两个事实:
第一,应伯爵和西门庆联系最多,到最后反而是这些没啥存在感的人还有几分江湖义气。
第二,应伯爵都这个时候还在算计着得一分回礼。
那么应伯爵不懂人情世故吗?
恰恰相反,应伯爵不是不懂,而是太懂了。
正是因为太懂,太精明,处处想着算计,处处想着利益,连最后一个铜板都想赚,这就让人所不齿。
由此可以推论出两点:
第一,经常联系的人,俩人关系未必就好,也可能是有利可图,一旦没啥好处,可能第一个跑。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第二,没啥存在感的人未必就是关系疏远,也可能是自己觉得不入流,但真到关键时刻,可能是这些人最先站出来。
这就是所谓的患难见真情。
于是几个人就准备好礼物,去西门府上走了一趟。
当然,应伯爵除了想到回礼之外,又想到了另外一笔生意。
这个生意,就出自李娇儿。
自从西门庆掉线后,李桂姐那头的青楼也打起了李娇儿的主意。
先是李桂姐劝李娇儿趁乱卷一笔钱,接着又联系应伯爵,希望应伯爵当中间商,让李娇儿再嫁一个土豪,中介费自然不会亏待你。
应伯爵一想,要说土豪,还真有一个叫张二官的,就是年龄大了点。
于是应伯爵和李桂姐商量好,找个机会,先让李桂姐见了李娇儿,说起让李娇儿再嫁的事。
李娇儿毕竟出身青楼,这种情况下,本身就想跑,当即就同意了。
等李桂姐回来,应伯爵又去找了李娇儿,说有个土豪,叫张二官,十分有钱,就是年龄有点大,现在想……
听到很有钱三个字,不等应伯爵说完,李娇儿就是三个字:
我同意!
多么纯洁的爱情,不掺杂一点杂质。
李娇儿这头同意后,这俩人又去找了张二官。
见到张二官后,又这样介绍李娇儿:
这可是当年西门大官人看上的女人,还用多说吗?
一副你品,你细品的样子
张二官也是个土豪,一听这话,心里也是一阵窃喜:
西门庆曾经的女人,这就是曾经的官太太啊……这个嘛……嘿嘿嘿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颇有当初西门庆对林太太的那种感觉。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轮回。
张二官这边自然也是一口答应。
于是李娇儿这头也就悄悄进行财产转移,就等时间一到,自己也跑路。
当然,不管哪个时代,都有一些作奸犯科,道德败坏之人。
如果任由这样的风气蔓延,那么社会文明就不会进步甚至倒退。
而我们的文明之所以进步,是因为不管哪个时代,总有一些充满正义感的人站出来,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而正是这些正义的人的存在,社会才能发展至今。
眼看西门府即将失控之际,何永寿第一个站了出来。
当即就发一条命令,以前西门庆手下当差的,全部按照吴大舅安排,处理西门府事务,不听命令的,首接卷铺盖走人。
同时又派人把守好西门府周围,以防有人趁火打劫。
最后又发布一条通告,原来欠西门庆钱的,不能这么黄了,所有欠款是否要还应当由吴月娘决定,否则按照老赖处理。
何永寿介入后,失控的西门府很快又恢复秩序,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
而于此同时,有几个人过来还账。
到了这里,才发现西门庆都不在了。
几个人一想,既然西门庆都不在了,几百两银子不如自己留着,钱就不打算还了。
几个人商量的时候,有两个小伙计在旁边,这些人就给俩小伙计一人十两银子,让他们保密。
前文也说过,十两银子在当时也是一笔巨款了。
其中一个叫春鸿的小伙计虽然没说啥,但回去之后,就把钱给了吴月娘,并跟吴大舅说了这些事。
这个春鸿出场率也很低,因为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在西门府,而是当初扬州的苗员外要送西门庆两个文工团的人,春鸿就是其中一个。
因为是苗员外送过来的,西门庆也没安排啥活,而且生活还不错。
现在西门庆掉线了,春鸿一听说这些人要坑西门庆,想着大官人对他不薄,于是钱也不要了,就说了这事。
义气这种东西,有时候还真不是钱能买到的。
也再一次证明了没啥存在感的人,关键时刻可能最先站出来。
当然,换个角度想,何永寿和春鸿之所以有正义感,也可能是因为阅历少。
何永寿从上任到现在还不到两个月。
春鸿更是没有参与过什么实质性的活动。
俩人都是阅历少,没有被社会的大染缸所污染,所以才能保持一份初心。
要是把何永寿换成夏提刑,春鸿换成玳安,会不会有同样的表现,那可真难说。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这两个人的行为,都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他们完全没必要这样,完全可以坐视不管。
但就是出于道义,选择了这样。
当然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
一个阅历少的人,如果就表现的很没正义感,那么也很难指望他以后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毕竟人都是变得越来越狡黠,越来越世故的。
吴大舅听说春鸿的消息后,当时就火冒三丈,心说这是趁火打劫呢?
还有王法吗?
还有法律吗?
于是就准备告这些人。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ihh-10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