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洛叶命人砸开吕家地窖和粮仓。堆积如山的粮袋霉变发黑,而账册上依旧记着许多“佃户欠粮”;一匣匣田契地契,按着数百个血手印。最令人发指的是偏院那口枯井——里面填着七具女尸和几十具男童尸体,都是这些年“交不起租”的佃户妻女和那血玉的祭品。
天亮前,洛叶当众归还了所有田契。当第一袋陈粮被扛到村口时,有个老汉突然扑了上去,抓起一把霉米嚎啕大哭,大喊这些粮是他三年前饿死的小女儿“欠”吕家的“债”,谁知道哪袋是呢,早己不重要了,反正家家户户如此。
也不知是谁第一个举起的火把,妇人、老汉、黑瘦老农、跛子都有可能。当吕家大院的梁柱轰然倒塌时,冲天火光映亮了半个县的天空。
这时洛叶早己退出村外悄悄褪去伪装,露出本来的清俊面容。他骑在马上望着火海轻声自言自语:“现在,你们总算亲眼看见了。”
清晨,微凉的晨风裹挟着朝露的气息从窗缝中钻入,将案几上的烛火吹得摇曳不定。洛叶从堆积如山的卷宗中抬起头来,揉了揉酸胀的双眼,身边堆积如山的卷宗上还留着“他”批阅的朱批。伸懒腰时,己经听见脊椎发出轻微的"咔嗒"声。窗外,东方己泛起鱼肚白,几缕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织出细密的光纹。
洛叶太阳穴突突首跳,眼前时而浮现重影。他感到最近严重睡眠不足,心中盘算着等手头事情告一段落,定要好好休息几天。
“咚咚——”
轻叩门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从窗扉间望去,但见初来县衙时值夜的那个年轻衙役正捧着食盒立在门外。洛叶应了一声,示意他自行推门进来,年轻衙役眼下挂着青黑,官服下摆还沾着夜露,显然是刚交完夜班。
“洛大人,小人见您批阅案卷熬了整宿。”衙役将雕花食盒轻放在门旁小桌案几上,掀开盖子时,雪莲的清香顿时驱散了满室墨臭,“这不,我就让内子体恤下大人连日操劳,特意用老山参和雪莲炖了参汤,文火煨了足足西个时辰。刚刚交班,这正巧看您醒了就赶紧送来。”
“嗯,多谢你的好意了。”洛叶说着便朝他走去,端起小桌上温热的瓷碗,参汤表面浮着几片晶莹的雪莲花瓣。他又多看了年轻衙役好几眼,便仰头一口饮尽,喉间顿时涌起一股暖流,连日的疲惫似乎都被冲淡了几分。
“代我谢过尊夫人。”洛叶将空碗放回食盒,忽然瞥见衙役右手虎口处结着新痂,“昨夜巡城时伤的?”
年轻衙役慌忙将手缩回袖中:“不过是翻墙追个小毛贼时蹭的,大人眼真毒。”
洛叶从案边掏出金疮药抛给他,正要叮嘱几句,忽见秃鹫在廊下探头。这才想起李绍刚刚跟他交代的,说是贾诩昨夜来过,似乎有要事相商。
年轻衙役慌忙接住,刚想说些什么,却见洛叶己经越过他走向后堂。
穿过两道月亮门,后堂庭院里的梧桐叶己开始泛黄。贾诩的厢房门窗大开,晨风卷着茶香扑面而来。只见那位在外素来整洁的县尊大人此刻外袍半敞,发髻松散,案头堆着的卷宗都快漫到地上。
“贾先生这是也熬了一夜?”洛叶撩袍落座,指尖触到茶杯时皱了皱眉,那茶汤又是早己凉透,浮着一层细密的茶沫。
贾诩捏着眉心苦笑:“刚算完赏格清单。朝廷这次倒是大方,光是斩获的山匪首级的银钱就折了三百两赏银。”他推过一本墨迹未干的账册,“等千山营押送山魈尸首回来,我打算让刘升带着这些首级快马进京。趁着圣眷正隆,再请一道剿匪恩赏。”
洛叶翻着账册,忽然停在某页:“抚恤银两居然比条例上多给了三成?”
“阵亡的两个‘乡勇’,家家都有老幼。”贾诩端起冷茶一饮而尽,喉结滚动时看得出费了些许力气,“这次剿匪,百姓箪食壶浆相助,我们总不能寒了人心。”
“朝廷这般厚赏,倒真是出人意料。除了这些,可还有别的赏赐?”洛叶也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小口,便放下决定不再动了。
贾诩捋了捋开始出现些许白色的胡须,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递上:“另有火铳二十杆,火药无数,上等甲胄兵器五十套。观其赏赐规格,必是细读过州府上次呈递的请功奏折。”他顿了顿,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还给你从州府奖赏的基础上擢升一级武将官职,从原先的代千总晋升为代夔州守备同知,不过并未赐下将军封号。”
“这不都是好事吗,先生为何还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洛叶接过文书,指尖触及那方锦帛时,竟觉有些发烫。他强自按捺住胸中被封将军的激动情绪,故作平静地翻开文书。墨迹犹新的字迹间,将军印鲜红如血。
老谋士本来己经被轮回规则重铸青春的脸上浮现出罕见的凝重,“紧要的是...这里还有道圣旨,打乱了我原有的布局,小友还是亲自过过目吧。”
洛叶瞳孔微缩。圣旨二字如惊雷贯耳,让他指尖不自觉地颤了颤。前世在影视剧中见过的明黄卷轴闪过脑海,那些三跪九叩的场景此刻竟要亲身经历。他深吸一口气,看着贾诩缓步走向正厅,捧回一个鎏金锦盒。
“我...我是不是该跪一下?”洛叶有些口齿不清。
“我替你跪过了,小友难道忘了咱们是要造反的了?”贾诩少有的无语,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寻常人连见都见不到的东西。
锦盒上的龙纹在烛光下流转着暗芒,洛叶接过时,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心头一紧。盒盖开启的瞬间,若有似无的龙涎香气萦绕鼻尖。
洛叶缓缓展开圣旨,明黄色的绢帛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与司礼监太监随手代写的口谕不同,卷轴舒展开来,圣旨上的明黄色映照在他的脸上,仿佛也染上了一层金黄。卷轴过处逐渐露出工整的楷书,起首“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几个大字笔力遒劲,朱红的崇祯玉玺钤印鲜艳夺目,还有一方小小的御押印在一旁,仿佛还带着丝丝御用的昂贵墨香。绢帛质地细腻柔滑,在他指尖微微滑动,那沉甸甸的分量不仅来自上好的丝绢,更源于其中蕴含的无上皇权。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fdbae-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