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炖鸡方子是真实有效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2章 炖鸡方子是真实有效的

 

“红旗,你这水桶里泡的是什么?”看到一群老娘们盯着水桶看,赵队长也好奇的过去看了一眼。

“黑玉断续膏,治疗骨伤的。”张红旗开了个玩笑说道。

“黑玉断续膏?

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好药。

回头,给我弄点。”赵队长眼睛一亮,嘴里不由自主的说道。

“赵队长,这是治疗骨伤的,你没事要它干啥?

这不是盼着自己受伤?”张红旗古怪的看着赵队长。

“也是,你说我这个嘴。

也怪你,一个膏药取这么好听的名字干啥?”赵队长一听,顿时抬手轻轻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虽然,现在正是破西旧比较激烈的时候,可老百姓的思想,那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嘴上不说,不代表不信。

没病没灾的,拿一些治疗骨伤的膏药回家,这不是自己找晦气?

“哈哈,这还怪起我来了。”张红旗笑着摇摇头。

张红旗放下手里的活,洗了手,开始给赵队长号脉。

号完脉,又给赵队长针灸加推拿。

完成治疗后,赵队长也没走,而是坐在椅子上,和张卫生员聊天。

那态度,比前几天更加热情。

话里话外和张红旗套话,询问张红旗和陈连长他们的关系。

打的什么主意,张红旗自然明白,也顺着他的话,胡乱聊着。

只是,坚决不主动开口承揽借农用机械的活。

就算你想借,那也得你自己提出来,然后稍微拿捏一下,再去借。

毕竟,他和陈连长他们关系再好,借农用机械,也需要搭人情。

见张红旗被他奉承了好一通,也不主动承揽借农用机械的活。

赵队长也不着急。

反正,离着明年开春耕地,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

又聊了一会,王老牛推门进来。

王老牛最近的日子过的很不错,很潇洒。

天天晚上不着家。

反正,大闺女,二闺女都大了,剩下几个小的,也不用他操心。

王老牛首接把隔壁寡妇家当成家了。

张红旗给王老牛号了号脉。

这几天没少忙活,消耗有点大,人都有点虚了。

可见,老辈说的,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这话还是有道理的,王老牛这么健壮的身体。

这都有点虚了。

给王老牛针灸完,张红旗给他开了一个药方:老母鸡1只、杜仲三钱、巴戟天三钱、肉苁蓉三钱、熟地三钱、枸杞三钱、菟丝子两钱。

抓好药,分成三包,放在王老牛面前。

“老牛叔,这药拿回去,用一只老母鸡当药引。

炖了喝汤,隔三天喝一次。

效果嘛,谁用谁知道。”张红旗说着,对着王老牛眨眨眼。

“张卫生员,谢谢啊。”王老牛有些尴尬的对着张红旗道谢。

“红旗,你这药,给我也配几副这样式的中药。”赵队长笑眯眯的说道。

“赵队长,你这个等过几天吧。

等你的腰伤好了,我再给你配药。”张红旗笑道。

“行!

这屯子里有个卫生员就是好。

有点病啥的,看病都方便。”赵队长笑着对卫生室里的众人说道。

“是啊,是啊!

还得是队长有眼光,把张卫生员抢回来。”

“其他屯子老羡慕咱们了。”

一群老娘们,老爷们纷纷开口附和着。

说笑一阵,外面传来隔壁十八连农场的喇叭声。

“各位婶子嫂子,大喇叭响了,该回家做饭吃饭了。”张红旗笑着往外撵人。

隔壁十八连农场,可不像靠山屯这边这样。

一到冬天大部分人就开始猫冬。

农场那边,哪怕三冬腊月,也不闲着。

不说养鸡场,养猪场,几个作坊,其他的人,陈连长他们也会找出一些活来给他们干。

都是小年轻,可不敢让他们闲着。

不然,等第二年开春,人口能增加一半。

农村自然没有那些顾虑,人多力量大。

夏秋忙活,没时间造小人,冬天可不得好好努力一把。

当然了,靠山屯冬天也不是完全就闲着。

还是有不少活干的。

比如,有人去林场拉套子,去林场临时工。

还有,靠山屯今年刚刚成立的酿酒合作社。

如今己经开始酿酒。

仓库里那些陈粮,全都用来酿酒。

也安排了不少人 。

要不说,生产队权威大呢。

不管是去林场拉套子,干临时工,还是去酿酒合作社干活赚工分。

没有生产队长点头,根本不行。

去拉套子,那也是代表生产队去的。

毕竟,这个年代,马、骡子都是生产队的。

在林场赚的钱,大部分都要交给生产队。

干临时工的,倒是不用往生产队交钱。

但是,没有生产队的介绍信,你也去不了。

除非你关系很硬。

真要是关系很硬的,也不用干临时工了,首接当正式工,他不香?

靠山屯就有好几家,家里的男人是林场的正式工。

扯远了。

张红旗关好卫生室的门,回到北山坡。

看看上次换的老母鸡还有两只,拿出一只来,炖上。

在锅底加了柴火,张红旗来到院子外面。

把石头堆上的雪清理了一下,把里面的石头扒出来。

又从家里拿出锤子和凿子。

开始敲打石头。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张红旗打算提前把石砖雕琢出来。

原本张红旗一开始,是打算把这些石头敲打成块石就行。

后来一想,干脆改成石砖。

就是类似后世那种连锁块的石砖。

两面有凸出的石齿,两面有凹进去的石槽。

这样垒墙的时候,两块石砖的石齿正好卡进石槽里,能牢牢镶嵌在一起。

这个年代,想要弄水泥可不容易。

一般农场盖房子,也没有用水泥的,都是土坯房,黄泥掺上麦秸杆,就是粘合剂。

张红旗打算建干砌石屋。

干砌石屋建好后,只要手艺好,也能非常漂亮,牢固。

但就是,时间长了,石头与石头的缝隙,容易漏风,也容易滋生虫子。

比如草鞋底又或者蝎子之类的。

张红旗自己设计的石砖,哪怕干砌的石屋,也不用担心漏风。

等回头,找关系弄点水泥,去河里淘点沙子。

把石墙勾个缝,就不用再担心石墙缝里滋生虫子的问题。

张红旗一边琢磨着,一边抡着锤子,一锤一锤的敲打着石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edig0-8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