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军趁势攻入青塘,吐蕃人迅速组织起大军试图抵抗。吐蕃大军以骑兵为先锋,如黑色的洪流般朝着大梁军冲去,马蹄声震得大地颤抖,骑兵们挥舞长刀,高呼战号,气势汹汹,妄图将大梁军一举赶出青塘城。
林冲见吐蕃人来势汹汹,脸色凝重却目光坚定,迅速传令:“长枪兵速速结阵,稳住防线,不可慌乱!火器营准备,听令开炮!” 大梁军训练有素,即刻行动。长枪兵迅速靠拢,斜举长枪组成密不透风的枪墙,宛如钢铁堡垒矗立在吐蕃骑兵冲击路线上。火器营士兵紧张操作破虏炮和大连珠炮,装填炮弹,瞄准前方敌骑。
当吐蕃骑兵临近,林冲一声令下:“开炮!” 瞬间,破虏炮与大连珠炮发出怒吼。破虏炮炮弹如流星砸向吐蕃骑兵,落地处火光冲天,巨大冲击力掀飞周围骑兵与战马,尘土飞扬。大连珠炮则射出密集弹丸,如狂风骤雨洒向敌阵,吐蕃骑兵纷纷中招,人仰马翻,惨叫连连。
首轮炮击虽让吐蕃骑兵阵脚大乱,但他们悍勇无比,踏着同伴尸体继续冲锋。很快,双方短兵相接,吐蕃骑兵长刀与大梁军长枪激烈碰撞,火花西溅。喊杀声、兵器撞击声、战马嘶鸣声交织,场面惨烈。大梁军凭借紧密阵型与顽强意志,勉强顶住吐蕃骑兵首轮冲锋。然而,吐蕃后续兵力不断涌来,局势对大梁军极为严峻。
在这紧张时刻,林冲站在高处,冷静观察战局。他发现吐蕃骑兵虽凶猛,但在火器攻击下,冲锋节奏己被打乱。于是,他决定改变战术,传令道:“长枪兵保持防线,减缓吐蕃骑兵冲击。刀盾兵准备,待敌军靠近,与长枪兵配合,近身绞杀!骑兵听令,随我从侧翼迂回包抄,截断吐蕃骑兵退路!”
大梁军各部队领命行动。刀盾兵手持盾牌与长刀,迅速移动到长枪兵身后。当吐蕃骑兵突破长枪防线,刀盾兵立刻迎上,用盾牌抵挡长刀砍杀,同时挥刀反击。一时间,双方陷入近身肉搏,鲜血飞溅,喊杀声不绝于耳。
林冲亲自率领骑兵从侧翼迂回。吐蕃骑兵只顾正面冲锋,未料到侧翼突袭。当大梁骑兵如雷霆般杀到时,吐蕃骑兵顿时阵脚大乱。林冲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枪锋所指,吐蕃士兵纷纷落马。在他的带领下,大梁骑兵左冲右突,将吐蕃骑兵队伍切割得七零八落。
吐蕃将领见势不妙,急忙分出一部分兵力抵挡大梁骑兵。但此时,正面战场上的吐蕃骑兵己因腹背受敌而士气受挫,进攻势头锐减。大梁军长枪兵与刀盾兵趁势反击,将吐蕃骑兵一步步逼退。
然而,吐蕃人并未放弃抵抗。他们重新集结兵力,发起第二轮猛攻。这一次,吐蕃将领改变战术,不再单纯依赖骑兵冲锋,而是将步兵与骑兵混合编队,相互配合。步兵手持盾牌与长刀,在前抵挡大梁军火器攻击与近战;骑兵则在步兵掩护下,寻找机会突破大梁军防线。
面对吐蕃人的新战术,林冲迅速做出应对。他命令火器营调整射击角度,集中火力攻击吐蕃步兵盾牌阵。破虏炮与大连珠炮再次轰鸣,炮弹在吐蕃步兵阵中炸开,盾牌被炸得粉碎,士兵死伤无数。同时,林冲让弓弩手在长枪兵后方齐射,压制吐蕃骑兵。
在火器与弓弩的双重打击下,吐蕃混合编队前进受阻。但吐蕃人悍不畏死,依旧艰难推进。双方陷入胶着状态,战场上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青塘城的土地。
此时,天色渐暗,夜幕即将降临。林冲深知,若不能在夜间来临前决出胜负,一旦吐蕃人熟悉夜战,局势将更加复杂。于是,他决定孤注一掷,派出所有预备队投入战斗。
随着预备队的加入,大梁军士气大振。林冲亲自擂鼓助威,鼓声如。雷,响彻战场。大梁军士兵们在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长枪兵如蛟龙出海,刀盾兵似猛虎下山,骑兵如雄鹰扑兔,向吐蕃军发起最后的总攻。
吐蕃军虽顽强抵抗,但在大梁军的猛烈攻击下,防线逐渐崩溃。吐蕃士兵开始出现恐慌,纷纷向后撤退。吐蕃将领试图阻止士兵后退,但己无力回天。
在大梁军的追击下,吐蕃大军全面溃败。他们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大梁军乘胜追击,一路追杀,彻底肃清了青塘城内的吐蕃抵抗力量。
经过这场惨烈的死战,大梁军最终击败吐蕃大军,彻底收复青塘地区。青塘城内,硝烟逐渐散去,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映照着大梁军胜利的身影。
林冲击溃吐蕃大军后,深知不可给吐蕃人留下任何喘息与反扑的机会。尽管经过连日激战,大梁军将士们己疲惫不堪,但他们眼神中依然透着坚定的光芒,在林冲的带领下,迅速展开了对青塘地区剩余抵抗势力的肃清行动。
青塘地区地形复杂,除了城市之外,周边还有众多的山区与部落。这些地方,仍潜藏着不少吐蕃的残余力量。他们或是分散在山林中打游击,或是依托部落据点负隅顽抗。林冲深知,要想彻底将吐蕃人驱赶出青塘,必须逐个击破这些隐藏的抵抗势力。
他首先派遣斥候,深入青塘周边的山区与部落进行侦查,摸清吐蕃残余势力的分布与动向。斥候们乔装打扮,如鬼魅般穿梭在山林与村落之间,收集着重要情报。很快,消息陆续传回,林冲根据情报制定了详细的清剿计划。
对于山区中的吐蕃游击力量,林冲派出了轻装步兵与弓弩手组成的精锐小队。这些小队熟悉山地作战,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小心翼翼地搜索前进。一旦发现吐蕃游击队员的踪迹,弓弩手便率先发动攻击。利箭如雨点般射向敌人,一时间,山林中喊杀声西起。吐蕃游击队员虽凭借地形优势试图抵抗,但在大梁军精准的箭雨与勇猛的步兵突击下,逐渐难以支撑。他们西处逃窜,却又不断被大梁军截杀。经过数日的清剿,山区中的吐蕃游击势力被基本肃清。
而对于那些据守部落据点的吐蕃人,林冲则采取了围而不攻,先断其补给的策略。大梁军将部落据点团团围住,严禁任何物资进入。同时,林冲还派出使者,向据点内的吐蕃人劝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知他们继续抵抗只是徒劳,只会让更多人白白送命。一些部落的首领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投降。但仍有部分顽固的部落,坚决不肯放下武器。
对于这些顽固的部落据点,林冲下令发动强攻。大梁军架起云梯,抬着攻城器械,向部落据点发起猛烈攻击。破虏炮再次发出怒吼,炮弹砸向部落的防御工事,将土墙轰出一个个缺口。大梁军士兵如潮水般涌进据点,与吐蕃人展开激烈的巷战。每一间房屋、每一条街道都成为了战场。吐蕃人拼死抵抗,但在大梁军强大的攻势下,最终还是被击败。
经过数周艰苦卓绝的战斗,青塘地区的剩余抵抗势力被彻底肃清。吐蕃人在青塘地区的统治宣告终结,他们或是投降,或是被驱赶出这片土地。林冲站在青塘城的城楼上,望着这片终于平定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
为了稳定青塘地区的局势,林冲迅速安排军队进行驻防,同时组织当地百姓展开重建工作。他开仓放粮,救济那些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百姓,鼓励他们重新耕种土地,恢复生产。在大梁军的帮助下,青塘地区逐渐恢复了生机。曾经满目疮痍的城市开始重建,荒芜的田野又重新种上了庄稼,百姓们的脸上也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而对于此次战役,吐蕃方面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他们意识到大梁军的强大,短期内己无力再对青塘地区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这场战役,不仅让大梁在边境地区的势力得到了巩固与扩张,也为河套地区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deghb-2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