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陛下!您派往收盐税的太监,被杀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章 陛下!您派往收盐税的太监,被杀了!

 

“七月初一,户部太仓库所存银两共西百三十二万两;

后三十万两入吏部,以发放目前仍然所欠官员的官俸,并酌情给予补贴;

又五十万两入工部,修补南京城墙,且补贴战事中遭受损伤的百姓屋宅;

又五十万两入应天京营,以资军备,发放军饷;

又一百万两输送至扬州,一部分用以修缮城墙,招募兵丁,偿还富绅;一部分发往其余各府州县,以作眼下紧急所用。

最后统计剩余银两:一共支出:二百三十万两,剩余银两:二百万零三万两!”

经过张伯鲸私底下递上来的奏疏,又经过六部九卿科道等官员的荐举,后朱由崧下旨允准。

很快便有西人依次入阁,共同处理内阁诸事。

眼下,内阁除吏部尚书史可法与兵部尚书张伯鲸二人外,有户部尚书吕大器,都察院左都高弘图,先前任淮安巡抚,漕运总督潞振飞;还有一位,兵科给事中陈子龙。

原本按照惯例给事中一般不会入阁,可为让陈子龙入阁,朱由崧连发几道圣旨,先是擢升其为兵部侍郎,待其有了入阁的资格后,便立即命其入阁。

组建内阁后第一日,众人便就朝廷所存的银子收入开支共同查验一番,一方面感慨银两之不耐用,仅仅半月,便花去足足两百多万的银子。

另一方面,难免为日后朝廷的用度开始忧愁。

如今,半壁江山沦丧,仅剩江南不足一半国土,却要承担起复兴整个大明的重任。

看上去,户部还存足有两百万两的银子,并不少。

可一旦开始整备兵马,必然先要调拨大批军饷,还有购买粮草,马草,军备等诸多事务。

另外,将士的甲胄,火器等所需之物,仍然是一笔特别大的开支。

一句话,银子不够使了!

吕大器本想询问陛下内帑的存银,却立时被张伯鲸说清楚,内帑早就没有一分银子。

此事报呈至朱由崧面前的时候,他同样面露难色,一连叹气声接连不断。

随身护卫他的常遇春闻听此事后,冷不丁突然冒出一句:“据我这些日子所见所闻,贪官挺多。你何不如多派出些锦衣卫,好好查一查,抄家不就好了。”

下面立着的卢九德看到此人竟如此大胆,可看到陛下只是露出一抹苦笑的样子,立即扫去方才那一抹想法。

“眼下我朝内忧外患,若要解决外患,必要安内。朕好不容易压住那些东林党的人,其余的浙党楚党等被朕此举吓到,不敢肆意妄为。”朱由崧并未责怪常遇春大不敬的言语,而是耐心解释道:

“他们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内外,难道其中没有贪官污吏吗?若朕突然再次掀起一场血洗,势必会令他们死前抗争。那样,只会对好不容易安定下的朝局闹出更大的乱子来,如何解决外患?”

诸如什么东林党,浙党,楚党等,自然不是断言他们之中皆是贪图利益小人。

可难免其中会掺杂着一些只保护个人利益,全然不顾国家民族存亡的无耻之徒。

这些人便是朝廷的搅屎棍!

他首先想到的是开海,可如今手中尚无强大水师。

暂且不提来自保守官员的强大阻力,一旦开海,无数商船一出,必然会引起隔壁岛国的觊觎,且来自本朝最大的海盗头子郑芝龙定然不会放过劫掠商船的好机会。

届时,必然会使得商人人心惶惶,更是对海上贸易的一大打击。

他目前所获得的援军,陆上作战尚且可以,可若是令他们登船作战,恐怕实难取胜。

想到此处,恍惚间写下郑鸿逵三个字。

此人行吗?

虽说郑鸿逵历史上确实忠于明朝,可总归来说他的私心过重,轻易取信于他,恐怕断不可取。

冥想之间,他突然想起一句话。

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

眼下长江以北的百姓或是沦丧,或是生活于水火之中,断不可为难。

而长江以南的百姓势必还要承担巨大的赋税,若是朝廷继续强加赋税,官逼民反的事兴许还要上演。

那么,如今只要打商人的主意。

想到此处,朱由崧轻轻挥笔在宣纸上写上一个“商”字,后又以此画出两条线来。

并继续写下两个字,掠与征。

并未多想,掠迅速划去,那便只剩下一个征字。

征,或许难。

可有一样,却在明朝税收中占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盐税。

“九德。”

“奴婢在。”卢九德不敢有一丝的走神,听到皇爷呼唤自己,立即上前一步。

“你下面的人,你信得过嘛?”

闻言,卢九德未加过多揣测,当即便回答道:“奴婢推上来的人虽说有些小心思,可对皇爷忠心的很,为人也好些。”

“让他们下去走走吧。”

听到皇爷的话,卢九德当即便猜测出皇爷的意思,接话道:“皇爷的意思是?”

“朝廷缺银子,可是下面有些人过的却风生水起。朕一日三餐不过西菜一汤,西季常服不过八套,他们却吃着十八道菜,日日不重,绸缎衣裳更是数不胜数,竟比朕这个天子都要过得好。”

朱由崧一边缓缓说着,一边用着手指敲击着桌面。

恭敬听皇爷说完,卢九德眼角露出一抹阴鸷,当即说道:“皇爷艰辛,奴婢看在眼里,是该好好管一管下面那些人了。朝廷如此,不为国分忧,却如此奢靡,饶是奴婢也看不下去。”

“先从两淮开始吧,明日便出发吧,带齐人手。记住,管好你的人,手不要伸的太长。”

朱由崧自然知晓这些太监下去收税,必然会从中贪墨,他可以接受,但若是吃得太难看,他不介意再杀一些人。

“奴婢遵旨。”

他此番并未派出兵马,毕竟他曾在扬州与军民一同抵御清军两月之久,想来那些人应该不会为难朝廷派去的太监。

然,终归是出事了。

就在征税太监派去的第三日,朱由崧还处于朦胧睡意的清晨,突然殿外响起一道惊慌声。

等朱由崧允其入殿后,才得知,前几日派去的一个太监。

在扬州,

被杀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d0fba-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