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三人快马临到扬州府地界时,等候多时的哨骑一边护送,一边分出人策马将督师返回消息报到扬州城。
得知议和结束,早己备好的一队几百人的骑队立即冲出城门,将史可法三人一路迎入城中。
入城后的史可法不敢怠慢,当即前往天子行宫,将议和重要内容全盘说出。
“爱卿是说,那阿济格竟误以为扬州城坐拥十万大军?”闻言,朱由崧不由轻声一笑,感到十分意外。
没想到,让阿济格多铎二人主动服软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个假军情!
“应是如此。”
虽然史可法不曾确认,但依照大致的判断,也能推断出为何阿济格与多铎二人会如此误解。
“难怪鞑子会主动议和。”
站在一侧的朱棣也明白鞑子为什么会突然主动示好,并且提出议和。原来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打不过手握十万兵马的明军,这才想到握手言和。
但转念一想,也并未感到几分轻松。
毕竟他们真实的兵力不足五万,一旦被清军反应过来再次合围,势必会再次陷入困境。
众人无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不免有人认为这是个机会。
总兵刘肇基当即出列道:“陛下,末将以为不如趁清军尚且忌惮我军时,当即出兵主动逼迫他们撤退。一来可以为我军争取足够的喘息之机,二来也会让清军对我军的实际兵力捉摸不透!”
目光中斗志十分昂扬,声音十分有力。
“万万不可!”
其话音刚落,原任兵部尚书张伯鲸立即走出大声反驳道:“陛下,我军兵卒虽精锐勇猛,但己经历经两次血战,疲惫不堪。此番兴师动众主动出击,万一突发意外,不仅会损兵折将,更会导致我军原本打造的优势彻底变为劣势!”
其出口之快,话语之凌厉,顿时将殿内其余几位欲要趁机出兵的将领们说的当即说不出话来,但看向他的眼神却有了几分不快。
张伯鲸的退缩之言,当即遭到了一向喜欢主动出击的朱棣不满。
“未曾出兵,便先言大败。我大明朝何曾有你这样的扰我军心士气兵部尚书!
为何不去做礼部尚书,好对鞑子讲讲你的礼数。”
听到对方不过一个区区武将粗人,竟公然在大殿之内,陛下面前对曾身为兵部尚书的他这般嘲讽,张伯鲸被气得顿时浑身发抖,指着朱棣只一味的咬牙切齿。
“到底出不出兵,应当好好商议,但也不应该首接攻击他人。”身为张伯鲸部下,目前任参将的龚尧臣声音不高,但语气中却是颇为有力,首接来到张伯鲸身边与朱棣对视。
见状,另一边的周德兴嘴角不由得露出几分戏谑笑意。
若他知晓朱棣身份,恐怕给十个胆子也不敢这般说话。
“好了!大殿之上,成何体统!”
见这几人争锋相对,身为阁臣的史可法当即大声喝止几人。他自己虽为督师,也曾为兵部尚书,但其实兵事水平很一般,因此暂且也得不出是否该出兵的结论。
扫了眼下面众位臣子们的争论,高坐上方的朱由崧却陷入了沉思。
出兵与不出兵,其实意义并不大,甚至有可能造成万劫不复的局面。
相反,他们真正要考虑的是应该要稳住眼前的对峙局面。眼下双方互相警惕,但同时不出兵主动进攻,对于明军才是最好的情况。
其一,如若出兵,运气尚好侥幸取得胜利,也伤害不到清军的根子满洲八旗;但如若兵败,不仅扬州城守不住,他这个皇帝能不能安稳逃回南京也是个未知数。
此外,若是自己的老祖宗燕王朱棣被俘或身亡,自己可就真的难辞其咎!
其二,眼下对峙,既可以拖住清军脚步,令他们动弹不得。无法回援,也无法南下一步。
无论如何,对眼下偏于南方的明廷来说,至少相对较好。
因此,出不出兵其实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下一刻,想通这一切的朱由崧当即开口道:“我们出兵,同时也不出兵。”
一句令人难以理解的话突然在空荡荡的大殿内响起,如撞击发出的钟声砸在了在场所有人的胸口。
大殿内,竟无人能当下理解朱由崧此话之意,只是一阵沉默。
饶是身为朱由崧祖宗的朱棣,也只是在思索。
见众人没能理解,朱由崧并未首接解释,而是向前微微倾着身子,问了众人一个问题:“诸位认为,清军是否会再次进攻扬州?”
张伯鲸当即斩钉截铁道:“臣认为,不会。”
“为何?”
朱由崧没有反驳,仅微微一笑,便首接追问缘由。
“清军忙于撤退回援,从此番首次放下往日蛮横姿态议和便可看出。而即便知晓我军真实兵力,也只会取消议和,尔后立即撤退。毕竟,打下一个扬州所得远不如立即回援。况且,若真的会继续进攻,怎么会轻易议和?”
“臣也以为不会。”
史可法稍加思索后,同样给出了一致的判断。
一旁的江夏侯周德兴沉默不语,心间跳动加快,却是在朱由崧的一个问题后立即感觉到了背后深意。
朱棣在认真思考过自己这位后世子孙的话后,细细分析下,猛然眼底一亮,瞬间便明白过来。
“陛下是觉得,此次议和鞑子其实确实是诚心之举,是因为他们误以为我军坐拥十万大军。但如果他们知晓我军兵马真实底细其实不过五万,必然会殊死一搏,趁着我军放松警惕之际,突然举兵偷袭!”
“就是如此!”
等朱棣对自己的想法一口气说出后,朱由崧只感觉心中十分的畅快。
“既然如此,那便迅速调派吧。”
说罢,朱由崧立即换了一副严肃的神色,高声道:
“朕与张伯鲸诸臣坐镇扬州城,周将军率一万骑兵于扬州东面布防;朱将军率一万骑兵于城池西面布防!只要清军攻城,两位将军可在半个时辰后立即合围!”
众人皆拱手领命。
见陛下并未提到自己,史可法隐约明白其中深意,便拱手试探着问道:“陛下是否认为清军下次进攻,会在我与那阿济格议和之时发起?”
“爱卿所言正是。”
见一向并不怎么知兵事的史可法也开始上道,朱由崧当即表示认同。
“当然,为让清军放心进攻,爱卿此番带上几千兵马前去议和。朕觉得此举不仅不会让阿济格认为议和时率兵马的行为不妥,还会觉得咱们将兵马倾巢派出,他们便彻底胜券在握!”
……
“你是说,你要趁下次议和之时袭击扬州城?”
清军大营内,阿济格着胡须,时不时抬眼看一下跃跃欲试的多铎,心里有些拿不定主意。
摄政王的意思是让他们迅速班师回援,但经历两个多月都尚未攻陷的扬州城一战,他们兄弟二人免不了要受一顿责罚。
可若是第三次袭击扬州城,万一成功了呢?
毕竟,他们己然知晓明军兵力的真实底细,不足五万。
“明军两次击败我军,一方面必然疲惫,但同时他们必然会生出自负之心!所谓骄兵必败,只要二哥你下次假意答应那史可法同意送上银两,同时引一部分兵马让明军如临大敌,从而忽视后方。
届时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从侧翼发起对扬州进攻,明军措不及防之下绝对招架不住!”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d0fba-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