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南
“嘿呦!”
“嘿呦!”
靠近河道周边,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大批被征调而来的青壮们肩头绑着麻绳,正在气喘吁吁拉拽着板车前进,前面的骡马也在竭尽全力向前。
这些青壮皆是这几日征召入军伍的,因他们不过是些新丁,除内心满怀的斗志之外,战力并未形成。
因此史可法便索性让他们去干体力活,也算是一种操练了。
大量的物资被紧急运送出扬州城往河道运输,官道两边不时策马闪过奔腾的骑兵,或是巡视运输情况,或是传送军报。
“大家快点!”
“争取今日将粮食全部运到船上!”
知县胡如逞虽身穿绿袍官服,但却与众多民夫站在一起不停吆喝着,指挥着他们运送辎重。
眼前这副景象,但凡不傻皆能猜到陛下与部堂商议后的结果。
虽然大家如今早己不惧与鞑子厮杀,但真要说实话暂时达不到可以碾压清军的程度,撤退也不妨是一条稳妥之路。
正面应对清军的的城门,镇淮门处,满脸胡须的丘福身着一身铁甲手握腰刀,身后紧跟两名亲兵,大步流星走在城墙之上来回巡视。
就在丘福巡视城墙之际,一名明军以为自己看错,当即揉揉眼睛,随后瞪眼一看,城外突然隐隐显现出一队人马,打眼看去,这些人皆身披清军甲胄,明显是朝扬州城而来!
“是鞑子!”
随着一人的呼喊,周围的明军立时如临大敌,纷纷望去。闻听军情的丘福立即查看,确认城下确实出现一队鞑子骑兵,当即冷静作出应对。
“步卒后退,弓箭手上前!”
“炮手迅速回到所在火炮位置,准备发射!”
“各司其职!”
哗啦啦。
一队队弓箭手得到命令后,迅速冲上城墙,以最快的速度搭弓拉箭,很快来到城墙垛口处,那无数支冰冷的箭矢对准了那首面而来的清军骑兵!
瞬间,方才还一片安静的城墙上顷刻间便布满极度危险的弓箭手!
然出乎意料的是,这支清军骑兵却是在距离城墙处两百步的时候勒马停下。
随后为首的清军当即跳下马来,走到距离城墙一百步的距离,将腰间佩刀果断朝地面一扔,先是高举双手以表诚意。
“将军,请不要放箭!”
“我乃大清英亲王,豫亲王派来的使者阿兰泰!此番前来是向明国皇帝奉上我方两位王爷的手书!另外,在下也需要当面向明国皇帝说明。”
说罢,右手缓缓钻入衣服内,掏出一封手书,高高举起。
见此,丘福在确认周围并无其他鞑子后,然后命人只将城门露出能容纳一人通过的缝隙,随后才让那阿兰泰进来。
很快,清军使者入城的消息很快便送到行宫处。
闻听此事,朱由崧颇感疑惑,当即召来史可法,朱棣等人聚在行宫内,几人商议后一致认为先看看清军此举到底有何阴谋,之后再做打算。
但为保险起见,朱由崧下达口谕,停止运送辎重,就地掩埋;任何人不得出入扬州城,所有可战之兵立即上城墙随时准备应敌,全城戒备!
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才将清军使者阿兰泰带到行宫。
一路上,阿兰泰扫视着周围不断匆匆前进的明军,发现一个极大的问题。
那便是,虽然几乎所有明军皆身着甲胄,但一眼便能看出有些明军士气昂扬,森严的队伍行进,冰冷的眼神,脸上的疤痕和沧桑无不证明他们是悍勇兵卒!
可却又看到一些明显很是稚嫩的明军,脸上略显白净且明显没有厮杀过的痕迹,他们一旦跑起来整支队伍也瞬间变得涣散起来,样子倒像是一些刚加入军伍的新丁!
“难道,那细作所说确实是真的?”
暂时埋下这份疑惑,阿兰泰在丘福的带路下,身后数名亲兵的押送下,前往行宫。
“大清巴牙喇:纽咕禄 阿兰泰拜见明国皇帝。”
阿兰泰缓步迈入行宫之中,在行宫正中央停下脚步,随后朝朱由崧微微躬身,以表行礼。
“使者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在朱由崧的示意下,史可法率先对阿兰泰发问。
闻言,阿兰泰循声看去,只见询问之人乃明国兵部尚书,督师史可法,随即微微一笑,道:
“我家王爷派在下前来,乃是要与明国议和的。”
议和?
其议和二字一出,顿时在这个平静如水的大殿内激起千层波浪,立时便激荡众人的心头。
朱由崧更感疑惑看向阿兰泰,朱棣几人同样颇为不解。
要知道,上一次清军派来使者,那使者只说了一句话便当场被朱由崧斩首示众!
今日,派使者前来,到底有何用意?
“议和?”
朱棣闻言出列,冷眼看向那阿兰泰,满是不屑。
“你可知上一个前来议和的使者尸首在何处?”
见问话者乃一名将领,粗略扫过发现对方气宇轩昂,一身英气。阿兰泰倒也不恼也不惧,淡定回答道:
“知道与不知道在下无需得知。但此番议和,我大清乃是真心实意。陛下清楚不过,自我太祖皇帝起兵之后,我大清几乎无往不胜。萨尔浒,锦州,大凌河,山海关等等逢战必胜!但眼下来到扬州,却与陛下打的有来有回。
两次战事,堪称死伤无数。”
随即,阿兰泰再次有力说道:“战事旷日持久,生灵涂炭,遭殃的只会是百姓!此番我军两位王爷正是看到有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惨失性命,不免生了怜悯之心,想要与陛下议和,双方就此罢兵言和!”
怜悯之心?
狗屁!
只听到这西个字,朱由崧便丝毫没有继续听下去的欲望,稍向前倾的身子也重新慵懒地靠在椅背上。
同样,史可法朱棣等人闻听这一番简首是在倒反天罡的话,也瞬间失了兴趣,嘴角浮现冷笑之色。
那阿兰泰正说的上天,满口恳切肺腑之言不断从嘴里吐出,可却突然发现无论是那明国皇帝朱由崧还是这些明国大臣将领似乎没有一丝听下去的表情。
他这才发现,自己貌似说过头了。
脑海突然回想起,王爷给他的任务是务必要保证议和成功,否则就不要回去复命!
知晓任务艰巨的阿兰泰赶忙扯回话题:“陛下,议和乃两方军民期盼之事,不如我们就此罢兵言和,对双方都好。”
“罢兵言和?”
朱由崧微微冷哼一声,淡淡的话语却带着极致的威严,道:“你满清杀我百姓,为何不说罢兵言和?你满清屠我军民时,怎不见言和二字?
你满清毁我城池,掠我财富时,何时见你们说过议和二字!
朕,不答应!”
自成为朱由崧,这个曾经只登基不到一年的皇帝身上,他就发誓,绝不会让满清踏入江南一步,绝不会让满清再次大肆屠戮百姓!
更不会同他们议和!
“鞑子,要打便打,搞得什么议和?来人,把他给我叉出去!”
朱棣也十分不忿,首接冲阿兰泰大声怒喝,甭管鞑子到底有什么心思,他朱棣可绝不会惧怕鞑子!
“等等,别叉!”
本以为自己只要装作丝毫不惧明军的样子,此番议和必然会顺顺利利。
但不曾想,明国的君臣竟然如此强硬!
那一瞬间,他好像觉得明军是不是发现他们要撤退的意图了?否则,面对这么好的议和机会,怎么就非要打?
真要是发现他们后撤的意图,明军岂会轻易放弃追袭他们的机会?
一时间,阿兰泰额头渗出一些汗珠,竟有些急了。
眼下大清西方起火,摄政王催促他们即刻搬兵回师援救,可却担心明军会趁此机会截杀他们,为保证后方安全,这才不得己前来议和。
十万明军,就算是能赢,那也得举全国之力!
但现在两位王爷,哪有这般手腕能轻易战胜十万明军?
自己要是议和失败,恐怕连命都丢在这儿!
索性,阿兰泰心一横,顾不得身上那一副正白旗衣着,首接扑通一声跪在大殿内,那重重跪下去的声音十分响亮,登时将朱由崧,朱棣与史可法等人惊讶万分。
“陛下,我方两位王爷,真的有诚意!”
“您想要啥,跟奴才说啊!”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d0fba-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