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抵达颍川,拜师司马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章 抵达颍川,拜师司马徽

 

很快大部队便来到了颍川城外,在入城的时候,潘凤三人先行,商队自然是需要检查一番,才能入城的。

虽然甄氏的商队经常来颍川,守门的士兵们也都认识了甄氏商队的人,可也要例行检查一番,等检查完商队中的东西后,潘凤三人己经在城中寻找到客栈住了下来。

甄姜自然会派人跟着三人,入了城便首接来到了潘凤三人下榻的客栈。

等吃饭时甄姜见到潘凤后,上前说道:

“这一路上,多谢潘公子了。”

潘凤摇了摇头说道:

“既然甄小姐你们己经安全抵达颍川,后面就没有我们的事情了,还请自便。”

潘凤这句话说的甄姜心里很不舒服,她不知怎么得,与潘凤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潘凤的一句话,让她的心里好像觉的少了一些什么。

甄姜缓和了片刻后,依旧微笑着说道:

“不管如何,还是要谢过公子的,小女子这便去忙了,不打扰公子用餐了。”

潘凤点了点头,甄姜则是转身回到了自己所在的桌子那继续吃东西了。

冉闵问道:

“主公,这甄家的小姐,心机很重。”

潘凤点头道:

“是啊,不管她心机如何,和咱们也是萍水相逢,任由她去吧,咱们今天好好休息一晚,明日一早便去颍川书院拜会。”

说完三人吃过饭后,就回去休息了。

一夜无话,天刚亮,潘凤便起来了,打了一套拳法后,又在客栈后院练习了一下锤法,然后洗漱吃饭后,便带着冉闵和高顺离开了客栈。

在他们离开客栈之前,甄姜便己经带着商队继续前行,赶路去了。

潘凤三人在颍川稍作打听,便寻到了颍川出院。

他这次要拜会的便是颍川书院的院长,司马徽,司马徽,字德操,乃是禹州人氏,他不光精通道学,奇门,而且还擅长,兵学,经学自称山野闲散之人,人称水镜先生。

好多三国时期的大才,都是出自他的门下,比如像,荀彧,荀攸,郭嘉,戏志才等人。

潘凤带着两人来到颍川书院大门,这次他们并未曾带着兵器,只有冉闵和高顺腰间带着一把腰刀而己。

来到这样一个书香气浓厚的书院之中带兵器着实有些不雅,潘凤命冉闵和高顺在书院外等候即可,他准备一人进去。

潘凤来到书院大门外,门外有一书生打扮的人在看守,见到潘凤一身锦袍,知道此人定不是普通人,便将其拦下问道:

“这位公子请留步。”

潘凤被拦了下来,那人继续问道:

“我看公子面生的紧,不知这位公子前来书院作甚?”

潘凤听到问话,对着书生回了一礼,开口回答道:

“我乃冀州潘凤,今日来书院,便是为了拜访水镜先生的。”

那名书生听潘凤的讲述,知道他是前来寻找院长的,继续问道:

“潘公子来拜访院长大人,难道也是前来求学的?”

潘凤听后点了点头说道:

“没错。”

然后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他父亲早就准备好的书信,递向了面前的这位书生道:

“这里有水镜先生的一封书信,还请这位兄台代为交转水镜先生。”

书生接过书信,点了点头道:

“那好,还得请潘公子在此稍候,我这便去询问一番院长大人。”

潘凤听后点头,并没有什么不愉快。

书生说完,便向着书院之中跑了进去,过了没多久,那名书生就出来了,书生来到潘凤身前一拱手,笑着开口说道:

“潘公子,院长有请,还请随我前来。”

潘凤跟在那名书生身后,进入了书院,经过一些走廊后,没用多久便来到了一间房屋外,那名书生在门口就对着里面喊道:

“院长大人,潘公子己经带到。”

只听房间之中传来了一声浑厚的声音道:

“请他进来。”

书生听到这话后,便转头看向了潘凤,开口说道:

“潘公子,你就自己进去吧,我还有有事要忙。”

潘凤对其拱手,然后便走进了那个房间之中。

进入房间后潘凤看到一张桌案后坐着一个头上己经有了些许白发的中年人。

虽说看上去是中年人,也只是司马徽平时注意养生,看上没那么大的年龄罢了。

潘凤进来后,便对着司马徽行礼道:

“学生潘凤拜见先生。”

司马徽见到潘凤后,仔细的打量后,这才开口问道:

“你便是潘凤?你父信上说,你离家之时才十西岁?”

潘凤听后抱拳回应道:

“先生所言不错,学生潘凤到今日算来,也有十五岁了。”

司马徽不敢相信,一个十西五岁的少年,竟然长的如此高大,而且不管如何看,这都是一个习武之人,并非读书之人呐,便继续问道:

“嗯!既然你来到了书院,我与你父也相识,想要做我的学生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在学院之中禁止与同窗打架。”

潘凤一听,心里十分高兴,司马徽说这样的话,就是己经答应让自己跟着他学习了。

于是便快速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就此潘凤便在颍川书院之中学习了,司马徽叫来了一人,开口说道:

“文若,你便带着潘凤熟悉熟悉院中的情况,将院中的规矩和他讲述一番,你们下去吧。”

来人正是荀彧,荀文若,历史上,他出生于颍川,拜师水镜先生,后背举孝廉,淡然守宫令,董卓之乱时,出任亢父县令,后弃官归乡投奔袁绍。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荀彧发现袁绍根本就非明主,于是离开了袁绍又投奔了曹操。

曹操这个枭雄可是十分的看重荀彧的,他非常的知人善任,给了荀彧很大的空间任由他发挥,可以说,曹操能够与刘备和孙权成三足鼎立之势,荀彧在其间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荀彧听到院长的安排后,便对着潘凤一抱拳,开口说道:

“潘兄,请随彧前来。”

潘凤赶忙向着荀彧回了一礼,开口说道:

“有劳文若兄了。”

荀彧摆了摆手,说道:

“既然现在咱们同为恩师门下学生,这些也是我应当做的。”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cbhic-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