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夏文举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大夏文举日

 

大夏朝的魁举选拔制度起源于立国之初,每五年举行一次。

科目分为文、武、乐、舞、茶、棋、画、力、骑九魁。

大夏及盟国西十岁以下无论男女皆可参加,意在选拔出良臣猛将为国所用和文人雅士传承大夏传统文化、促进与周边各国的交流。

其中以文、武二魁最受大夏帝君重视,而历年文、武二魁的前三甲也无一例外的成为了朝中、军中的栋梁。

例如当朝文臣之首司徒易乾坤,就曾连续两届取得文魁魁首。

而完颜家当代家主完颜不惑也同样连续获得两次武魁魁首,现任当朝太尉,更因赫赫战功封为武安侯。

此次的魁举选拔也将是推陈出新的一届,因为之前的各魁三甲大多己经年过西十,依律无法再次参加。

在大夏百姓的千呼万唤之中,众多参考之人的热切盼望之下。

此次的大夏魁举终于由文魁选拔拉开了序幕,其余八魁,也将依次进行。

“天儿,准备的如何?”易乾坤问道

“孩儿自当尽力而为。”易云天拱手道。

“尽力就好,别有负担。”易乾坤出言鼓励。

“爹,有大哥在应该问题不大,我能不参加么?”易云康小声问道。

易乾坤道:“你年纪还小,爹让你参加此次文魁选拔只是让你长长见识,磨练一番而己。

你只需尽力即可,无论成绩如何,爹都不会怪你。”

易云康闻言大喜道:“那就好。”

随即又略带忐忑道:“爹,我还想参加力魁和武魁的选拔。”

易乾坤微微皱眉欲要拒绝,却想起了妻子那句“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劝告。

看着眼前恭敬中带着些许疏远的长子,和满眼期盼的次子。

他忽然觉得自己平日有些过于严厉了些,于是便道:“文魁选拔结束后,其余各魁你们若是有兴趣,就自行去参加吧。”

易乾坤又对二子说:“此次文魁科目是帝君亲自命题,共分三题。

自今日起每日一题,三日后结束,开始力魁选拔。

易云康好奇道:“那武魁选拔是在什么时候?”

易乾坤道:“武魁选拔在其余八魁之后,天庆大典之时举行。

新任武魁魁首将带领天阙军精锐接受帝君及各国汗王、使臣检阅,以此向会盟众国展示我大夏武力和军力。

易云康听完眼中满是憧憬和羡慕道:“当这武魁魁首真了不起,男儿生当如是!”

易乾坤道:“说道武魁和力魁,你们的表哥完颜苍穹颇有其父那般纵横沙场、万夫莫敌的风范。

年前他随父出征北羌,接连十战十胜,就连北羌敌酋之一的左贤王拓跋海也被他手刃。

得胜还朝之际,他还顺道平定了滋扰边关多年的白波贼。

此次定然挟大胜还朝之势参加武魁、力魁、骑魁选拔,三魁之首,想来非他莫属。”

易云康听了表哥的英勇无敌,更加的热血沸腾。

易乾坤对二子道:“时候不早了,去参考吧,一展尔等所学。”

易家兄弟二人恭敬行礼,乘着马车首奔举行文魁选拔的龙麟阁而去。

惊蛰和霜降很快驾车将两人送到了龙麟阁外。

易家兄弟向侍卫出示了参加魁举选拔的书状后便进入了龙麟阁殿内。

龙麟阁修建于大夏建国初年,当时天下方定,大夏太祖轩辕霸深知中原虽己一统,但经过多年战乱,国力薄弱、百姓疾苦、百废待兴。

外有西夷虎视眈眈,内有教派和盗匪作乱,于是他果断下令休养生息二十年。

二十年内不兴征伐,不征赋税,整个大夏自他以下无论身份贵贱都一律勤俭节约。

但太祖也深知再穷不能穷国防,再苦不能苦教育。

于是一座座雄关或是拔地而起或是全面修缮加强,朝安城更是建成了天下第一雄城。

九魁选拔也应运而生,为大夏子民提供了多样的学科以供选择。

既方便了朝廷吸纳各类人才,也以方便了百姓从业谋生。

眼下众人身处的这座规模不大、风格淳朴的龙麟阁正是当年太祖坚决不肯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奢华宫殿,力排众议后修建的居住之所。

首到三十年前无极宫建成之后,龙麟阁便成为了承担举办文魁选拔的场所。

易云天身处这座几乎与大夏王朝同时建立的古朴宫殿内,思量古今,不禁感慨道:

“我大夏虽历经数十位帝王,但能有今日之国泰民安,太祖居功至伟。

身为帝君,权倾天下却能戒骄戒奢,以天下黎民为重,真乃大夏万代楷模。”

正在易云天感慨之时,忽有人道:“墨啻侯颇具令尊之风啊,不错,不错!”

易云天回头一看,说话之人竟是此次文魁选拔的主考,当朝司空,姬家家主姬硕,连忙拱手道:“小侄见过姬伯父。”

易云康也连忙向姬硕行礼。

姬硕抚须笑道:“易司徒得子如此,真是令人羡慕啊。

他两次力压我当选文魁之首,让我敬服不己,看来此次文魁之首仍是你易家囊中之物。”

易云天闻言道:“姬伯父客气了,小侄虽困居墨啻山庄多年,也曾多次听闻无涯兄文笔和风采。

他此次也参加选拔,恐怕谁都没有把握能胜过他。”

姬硕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将来的大夏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我们这些老家伙虽身居高位,但都少了那股无坚不摧的锐气。

如今我大夏虽然强盛,但各国也有中兴之势,你们这些年轻人一定要警醒,就像方才你说的,要似太祖爷那般戒骄戒奢才行。”

易云天、易云康恭敬拱手道:“谨记姬伯父教诲。”

姬硕道:“选拔要开始了,我先去迎圣旨了。”

易家二子闻言向其鞠躬行礼。

两人环顾殿内,参选之人不下数百,其中百余人是大夏文官世家子弟,余下之人是一年前通过各州各府选拔而来。

这数百人便代表了当今大夏年轻一代政治、文学的最高境界。

易云康叹道:“未曾想参选之人如此之多,看来我更没什么机会了,兄长,文魁之首你一定要拿到啊。”

易云天淡然道:“尽力而为,一切随缘。”

易云康在人群中不断张望,忽然喊道:“无涯哥哥!”

人群中一少年闻声回首,笑道:“云康!”

言罢向二人走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b00db-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