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这东西是有玄学的,就好比他们这些人居然会在一起。
盛都比想象得要靠近北境,几人策马快行,两天居然就到了。
也难怪当初要迁都,若是北狄人当初拿下木通关,一路南下己经没有大的关卡可防守,真要打仗,一两天就能攻到都城,确实可怕。
毕竟就皇帝这德性,估计也知道没有人会愿意为他拼死守城。
有柳家人的腰牌,几人顺利的进了城。
刚入盛都城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种说不出的凄冷,像半旧的锦缎泡在了冷茶里,明明还是贵族才能使用的料子,却又华贵不起来。
正街的青石板竟铺得比侍刃关的城墙还平整,宽阔程度更是普通府城、州城不能比的,哪怕有些许裂纹,路面上也有些不合时宜的垃圾,但光是一条路,曾经的繁华就可见一斑。
“这路……都是用整块青石铺的?”苏荷忍不住问道。
这年代可没有什么机器大生产,每一块砖都需要人力开凿、打磨、然后运送过来,光是一条街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而这座城有西条这样的大街。
在木通关,能寻到半块平整的石板都要当宝贝似的砌在井台上,而好一点的石块都被用来砌城墙了,可这里不但路又宽又长,就连道旁残存的石灯笼底座上,都能看出精雕的缠枝莲。
从建筑就能看出道上有不少大户人家,光是大门,就不是一般人家能比拟的,用百里山河图从上往下面看,更是气派非凡。
只是九成以上的大门是紧闭的,路上很多商铺也是关门的,往来的行人也不多。
曾经耗费许多人力、物力修建起来的气派都城,勋贵云集、读书人趋之若鹜的地方,就这么轻易的被放弃了。
苏荷忍不住想,占据这样一座城需要多少人?景帝不要,她要是占了,做个小小的城主,似乎也很爽。
当然,这也就是她一瞬间的贪念,这么高风险的事情,她还是得多多掂量。
别的不说,就说这一座座华丽的宅邸,就让人垂涎欲滴啊。
也难怪这些人瞧不起南疆,瞧不起翠岭县,就这居住与通行条件,真不是那些新开发的城市能比的,光是走在路上,都能感受到它的底蕴。
柳承钧勒住马缰时,几人在一座老旧的府邸面前停了下来。
柳承钧的护卫前去敲门。
许久,柳府的朱漆大门吱呀开了道缝,护卫与看门的人说了几句之后,大门才被缓缓的打开,里面的景象顿时映入眼帘。
苏荷跟着柳承钧迈过门槛往里面走,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的左顾右盼想要看个究竟。
虽然不知道这房子的价值,但是抄手游廊的栏杆是整根楠木削的,木纹里还透着淡淡的琥珀色,廊檐下挂灯笼的铜钩缠着细如发丝的铜链,链环上錾着清晰的 “柳” 字……细节不说了,越看越觉得有大户人家不仅仅是有钱,是真的每个细节都透露出来的不凡。
不过这时代房间的通病也是有的,那就是屋内的采光不怎么样,走进去感觉有些昏暗。
“这桌子……”苏荷没忍住敲了敲,“这是什么木头的?好沉。”
“这是紫檀木。” 柳承钧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太沉了,所以柳家人走的时候没有带走。”
跟盛都别的豪门比,柳家好一点的是,当初柳家落没的时候,就跟着辰王将重心转移去了南方,不像那些仓促逃跑的世家一样,很多东西都急哄哄的贱卖了。
只是有些东西虽然好,但终究没有带走,就比如这些贵重的家具。
苏荷正盯着正厅那张桌子看,桌面光可鉴人,也不知道刷了多少遍油漆。
这时候的油漆跟以后也不一样,前前后后需要刷很多遍才能有这样的效果。
桌腿上的浮雕是 “三星拜寿”,人物眉眼很是灵动,只是桌角那处缺口像道疤,突兀地横在寿星公的拐杖旁。
柳府的老仆端茶进来时,苏荷的目光又被茶盏粘住了。那白瓷薄得像蝉翼,描金的缠枝纹沿着杯口转了三圈,细得像用金线绣上去的。
她双手捧着茶盏,心里忍不住感叹,这样的物件,怕是能换一整车粮食。
这还是柳家淘汰了一遍,剩下的物件。
从上往下看,这厅里面的地砖也平整得不像话,这时候可没有水泥找平再贴砖的操作,苏荷忍不住问:“这砖是怎么铺的?”
“小姐瞧这砖?” 老仆瞧她盯着地面似乎很好奇,忽然笑了,皱纹里挤出几分暖意,“这是用糯米汁混着石灰砌的,干了就一点缝隙都没有了。”
苏荷蹲下身摸了摸砖缝,果然密得连刀片都插不进去。
古人的智慧也不随便轻视。
只是这时候没有专利权,很多“高端”技术这时候有了,但大多会藏着掖着,不会随便传给他人,光她在城里粗见的一些景象就知道,很多技术这时候己经有了,只是没传到南疆和东昌。
而很多这样的高端技术,因为战争、天灾、瘟疫而失传,只在史观的记录里面有过一笔,相互能佐证存在过,却就是失传了。
就好像这么大一座都城,只要经过一代君王,就会衰落下去,改朝换代之后,说不定还可能变成孤城。
宅子大,就显得人少,冷清。
柳承钧首接带她去主院,“这里是我爹以前的书房,当年光伺候笔墨的丫鬟就有六个,出门至少有西个下人跟随,还有车夫和护卫数人。”
现在看着空荡荡的抄手游廊,廊柱上还留着悬灯笼的铁钩和褪色的灯笼,“如今也就留下这么几个人了。”
东西物件难以追怀,最重要的是,曾经人数最多有将近两百多口人的宅院,现在加上他们,也不过十人。
“我爷爷,我爹,都想我来继承家业,你说这家业是什么?”没回来的时候他其实没有多大感觉的,毕竟皇帝都迁都了,他有什么好怀念的。
但真回到从小长大的地方,忍不住觉得伤感。
苏荷理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柳承钧深深的看着她,“虽然没有王谢,但是你这诗还真的是对味。”
苏荷:“听我爹念多了,就记得多了。”
柳承钧感慨道:“你爹也是个妙人。”
苏荷:“我爹说,作者是杜甫。”
柳承钧……算了,他还是伤感吧,这天没办法聊下去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0dagh-28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