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立规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六章 立规矩

 

春婶儿点头笑道:“是实在人,就是不好攒钱,不会过日子。但凡发了月钱,必买了酒肉打牙祭。”

贾蔷闻言,心里有数,道:“那行,明日领来家里,我见过后没有问题,就留下来一起做事吧,正好可以再支一个烤架。”

春婶儿等人闻言齐齐大喜,如今烤肉是供不应求,若能再多一个烤架,收入必然能暴涨!

铁牛也高兴,道:“蔷哥儿,明儿俺让他两个给你磕头。”

贾蔷笑着起身道:“我要他们磕头作甚,又不是收奴才,好了,你们早点歇着吧,明儿还要早起,我回屋里读书去了。”

说罢,折回二门。

看着贾蔷颀长清瘦的身影消失在垂花门后,刘大妞压着嗓音笑道:“蔷儿果真是个读书人,将来必能为官做宰。”

这话春婶儿也赞同,笑道:“读书的我也见识过不少,要么一个个酸的熏人,多是穷秀才。要么一味的读死书,不懂人情练达,这样的就算考中状元也难成大器。蔷哥儿这样的,既读的好书,又通经济营生,早晚能当大官儿!到时候,我就是大官儿的舅母。蔷哥儿爹娘死的早,你们说到时候他会不会给我请个诰命?”

刘大妞笑道:“娘,你还是快去歇着睡吧,睡着了才好继续做这春秋大梦!”

众人闻言大笑。

……

翌日黎明。

贾蔷读了一个时辰《论语注疏》,又临摹了大半个时辰的《多宝塔碑》,直到辰时三刻才停下早课。

贾蔷出了垂花门,在抄手游廊上一边回忆所学,一边听着夏末蝉鸣,感慨他这个工科男转科不易。

最起码现在可以确定,他在八股文上的天赋,只能称得上中平。

若非前身留下来的清晰记忆,让他在帖经、墨义上不怎么费力,那他连中平都算不上。

贾蔷怀疑他的悟性未必有多好,也可能和他至今未有名师指点入门有关。

或许,他应该去拜个名师去好好学学,闭门读书实在是事倍功半,寸步难行。

可是,以他目前的处境,又能到哪去寻得名师呢?

名师对弟子的考察必也极严,可他头上,还背着“忤逆不孝”之名。

这个时候,谁敢收他为弟子?

……

青塔寺外。

昨晚贾蔷点头后,刘老实带着铁牛连夜寻人造出了第二个烤架,今日分成两拨,贾芸、铁牛和他的一个新瓜蛋子兄弟一拨,刘老实则带着春婶儿和另一个新瓜蛋子一拨,都有老手有新手,干的不亦乐乎。

那两新瓜蛋子虽然带着伤,可干活确实没说的。

原本这是极好的局面,只可惜,世上事不如人意者,十之八九……

“这谁的摊子?他奶奶的不开眼,在老子的地盘儿开张,居然敢不知会老子一声!”

一众青皮呼呼啦啦的自街北走了过来,当头一个大高个儿骂骂咧咧道。

“铁头,放下刀!”

贾芸却率先喝住了一把抄起尖刀的铁头,也就是铁牛的发小兄弟。

长的虽干瘦,脾气却比铁牛火爆何止一万倍。

另一边,刘老实和春婶儿也拦下了另一个名叫柱子的伙计。

他们不是没有脾气,只是知道和气生财。

在码头熬了那么多年,知道什么样的人不能招惹。

“哟!怎么,小妇养的还想动兵器?来啊!”

一伙儿十六七人,多打赤膊光着膀子,不过大多数人的注意力显然集中在铁牛身上。

好在铁牛先前被贾蔷再三灌输,哪怕不敢和人动手,脸上也绝不能再露出怯懦害怕的神情,紧张就把脸死死绷起,还是颇有几分震慑感。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那伙儿青皮才没敢靠的太近,七八步外就站定脚。

贾芸却是胆大,笑迎上前,拱手道:“诸位兄弟,小弟是荣宁街荣国之后,今在这里帮族人看顾一二生意买卖,不知有什么没照应到的地方,还请诸位兄弟指教。”

当头一青皮闻言面色微微一变,稍稍往后侧了侧头,立刻有人上前耳语道:“荣宁街离这十几里,且贾族人海了去了,除了荣宁两府,个别几房,其他的不足为虑。再说,真要是个有跟脚的,谁会在这里抛头露面卖这玩意儿?”

带头之人闻言,以为大有道理,便不再顾忌,冷笑道:“谁他娘的和你是兄弟?你倒会扯虎皮拉大旗。别说你只是贾家里上不得台面的,就是荣国府里的正经爷们儿来了,老子也不怕。天王老子也得讲规矩不是?”

贾芸闻言,心中好笑,认定这地痞吹大气,真要是荣国府里的正经公子在此,这地痞头子怕得跪下磕头了。

不过贾芸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丢点脸面根本不放在心上,好似没听出对方的蔑视一般,笑道:“我虽不是国公府里的正经公子,这荣国子孙的身份却当不得假,八月十五才在国公府上吃的团圆宴……罢了,不说这些,我只想问问各位大哥,到底是什么规矩?”

当头青皮哼了声,多看了贾芸两眼,正视了些,问道:“你若知道了这规矩,可晓得该怎么办?”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ffh0gh-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