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叶青萝,拜见大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3章 叶青萝,拜见大舅

 

第63章 叶青萝,拜见大舅

“只是我爹如今确有不便离不得我娘,还有青宇早些天落水呛了水,也在吃药呢。”

“我娘今早还跟我说大舅的好,说侄女的懂事,这大喜的日子她不能过来也是没办法的事。”

叶家的事本来就是刘家人都清楚的,却没想到叶青宇也在吃药,刘夏沉默了。

刘老太太眼眶一红就想哭,她可怜的大外孙哟……

早两天她有想去仙桂村看看的,但大媳妇说,家里要办喜事忙着呢还往外跑。

嫁女又不是娶媳,当然没什么要忙的。

嫁妆早就置办了,送嫁酒也是等闺女出门之后才摆上的,提前安排人手帮忙就行了。

剩下要忙的就是明天,送添妆的、说吉利话的、看嫁妆的、看迎亲热闹的,人来人往得闹一早上。

大媳妇不让她出门,其实是不想她去闺女家怕沾了晦气带回来,影响到夏丫头出嫁的吉利。

当姑姑的明天不来,提前让孩子来送添妆,也是一样的理儿。

这也让刘老太太心里难受得紧,却不能说什么。

叶青萝这番话自然是替娘申辩几句,也解释了明天不来、今天过来的原因。

刘夏正想说点什么表示感谢,这时院子里传来她娘的声音。

“听说外甥来了,怎么不见你娘过来?是怕我找她催还钱吗?”

刘赵氏扬着嗓子有些阴阳怪气。

“你个蠢婆娘,跟孩子说这些干啥!”随后院门口又传来男人的喝斥声。

“孩子怎么了,叶家不就派了个孩子过来吗!”刘赵氏不忿地呛了回去。

原本就围在院子外头听动静的村里人更加来劲了。

赵氏终于回来了,这是要开闹呢?跟孩子吵闹也不像样子啊。

那丫头……是了,有听她说是刘三妮的亲闺女呢,应该会将赵氏的话带回去给她娘听吧。

想来赵氏打的就是这主意呢。

只是那丫头第一次来,赵氏就这么不客气也不太好吧?

外头议论纷纷,有些话就让正牵着驴车进院子的刘有成听见了,脸色十分难看。

他一早去镇上定猪肉又买了些干货回来,明天摆席八个碗还是要的,等下再去河边下几网捞点鱼上来,明天也是一个菜。

结果刚进村就有人说,他二外甥带着个面生的丫头来家了。

他心中疑惑也担心妹子家又出了什么状况。

一路往家里赶又听人说那丫头是他亲外甥女,更让他惊讶了,心里也想到了一件事。

快到家时才看见赵氏挽着洗衣篮不紧不慢地回来,让他心里窝了一团怒火。

外甥来家了,他刚回来的都得了消息,她在河边洗衣裳难道没人告诉?

更没想到赵氏还没进屋就开始闹,给人看笑话呢。

见赵氏只在院子里嚷嚷却不进屋,还打算先晾衣裳。

他干脆将驴车往院子里一扔,道:“把驴车牵进棚里去,车上的东西搬进屋别落下了。”

“我忙着呢,你干啥……”刘赵氏不乐意,故意嚷了起来。

然而刘有成却只狠狠瞪了她一眼,就大步寻着声音往堂屋去了。

院子里这对话声并不小,叶青萝自然听见了,连忙站起身。

看见走进来的中年男人面容憨厚和气,与那天在街上遇见的二舅表现出来的和气有微妙的不同。

同是初见,大舅的和气中带着焦急和担忧,还有好奇和喜悦。

二舅的和气更像是一种习惯,眼底情绪却是波澜不惊。

“大舅。”叶青宣喊了一声,起身作揖。

叶青萝也连忙上前一步,蹲身行了一个大礼。

为大舅在爹娘困境中给出五两银子且不提旧帐,为大舅刚才在外头训斥大舅娘而不为装样子。

“叶青萝,拜见大舅。”叶青萝开口,而后自己首起身,抬头看着打量她的男人,露出微笑。

见她不拘谨且举止有礼,刘有成突然笑了。

“是个懂事孩子。”

刘老爷子和刘老太太听见大儿子这话,也认同地点点头。

刚才他们领孩子进屋,孩子也给他们行了大礼,比农家养出来的丫头是要知礼一些。

“镇上传的苏家千金当年出生就被抱错,亲的养在村子里,假、咳,抱错的养在苏家,那天早上换了过来,说的就是你和芳丫头?”

看到陌生的丫头喊自己大舅,而自己只有一个外甥女,刘有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最近镇上只发生了这一件大事被传得沸沸扬扬,他这两天在镇上跑也听了些,村里也有人在说。

只是没想到应在自己妹子家啊。

叶青萝点头,只得又将娘当初告诉她的当年抱错的真相再说一遍。

这是亲舅家,他们应该知道真相,以免将来外头的闲话有水份而不知内情。

一番话说得众人惊叹不己。

就连见面就恶意找茬的刘薇都听得瞪大了眼,没想到还有这精彩的内幕呢,这真假千金也是离谱了。

她是在家中听下学的大哥回来说起的。

当时娘还笑着说,可惜当年她不在那医馆产女,不然她就故意将闺女换了,让自家闺女去有钱人家享福去。

当时她还和娘撒娇,说那她不就离开娘了吗?

当时大哥说什么来着?

大哥说:不可理喻!

然后一甩袖子就走了,为这事她还骂大哥蠢货不知变通呢,却没想到……

“当年,真的不是小姑故意将你和芳丫头偷换的?好让你去苏家享福呢。”

刘薇想到当初知晓这事时那些事情,嘴里无意识就说了出来。

“你说什么蠢话呢,当别人都是傻子吗。”不等叶青萝开口,刘有成先就板起了脸训斥侄女。

“这事早就在镇上传开了,当年那家医馆和接生婆都出来解释当年没有出错,人是洗干净包裹好襁褓再送到各自母亲的。”

“镇上人都猜测是洗干净、包襁褓那里闹错了,毕竟苏家准备的襁褓肯定都是好料子,农妇准备的差些。”

“当时屋里人又多,后头只认襁褓不认人,谁会想到还是弄错了呢。”

“这事可怪不到叶家,你小姑当时就一个好心婶子帮忙,还没参与洗孩子呢,只找来襁褓布接了孩子。”

刘有成训斥侄女之后还是将镇上的议论说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hfaif-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