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粟听话的走上车,余静先录入了她左手大拇指的指纹,又用手持仪器扫描古粟的腕表扣除了40积分。余静带着古粟去了司机身后第一排的两个位置,古粟选择了靠窗那个,把背筐放在两腿之间。
这时候车门外来了一个清瘦少年,和古粟差不多身高。余静过去招呼,一分钟后那个清瘦少年坐到了古粟边上的位置。少年皮肤微黑眉眼安静,身上的装备更简单,手上一把铁锹,一把折起来的麻袋和一瓶水。坐这个位置很明显和古粟一样是佣兵家属。
两人坐稳没多久,排队的人就开始登车了,大家都是安静又配合。坐位置的时候也是按顺序坐,没有随机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座位,效率非常高。
3号基地作为一个中型基地,周围的矿产产出比较单一,相对来说整体经济和实力在所有基地里都属于一般水平。但是3号基地是军人领导的基地,日常管理和规定强势又严厉,各种处罚也是雷厉风行。像集体采集这样的活动大家都很守规矩,背靠大树好乘凉,一顿饱和顿顿饱谁都会选。
人都坐定了,余静拿着能力枪站在后排,另一个佣兵拿着一样的武器站在车门边。他们是路程中的警备人员。司机也是一个佣兵,不过古粟目前只认识余静一个人。
又等了几分钟,大巴车缓缓启动。车上也开始有人交流,但是都是很小声的说话。集体采集基本上都是回本的,属于安全性高又稳赚不赔的类型。这样的好事情让车上所有人都心情激动,满心期盼着快点到种植区。
同为佣兵家属,一路上古粟和少年两个人也小声的聊天,很快就互相认识并加了好友。少年名叫姜晓光,今年15岁,哥哥是佣兵,家里还有一对年迈的爷爷奶奶。言谈中古粟就能感受到他很有礼貌,很乖,很爱他哥哥和爷爷奶奶。古粟告诉他自己家里有一个辐射病伤退的哥哥。
姜晓光理解的点点头,说了句:“没办法,日子还得过。”这种超越他年龄的感悟,更展现了废土的残酷,困难真是无处不在,小小年纪的人就成了家里拾荒的主要劳动力。
车队在大路上驰行,50分钟就到了种植区。种植区都是大块大块的方形土地,地块之间都4米宽的平整的黄土路。进入种植区后大巴车减速,排着队慢慢行进。古粟朝车窗外张望,入目都是整齐的农作物。
大巴车缓缓停下,车上的人根据佣兵的指挥,从左往右,从前往后依次下车。下车之后也不能随意走动,先在大巴车边上排好队。3号车队伍最前面的就是姜晓光。人都下来后,3号大巴车慢慢往前开,到前面转两个弯去隔壁的黄土路,然后开回基地接第二批人。
负责3号大巴车人员现场监督和巡逻的4个佣兵过来,一人带领12个人(最后一个佣兵14个人),去往各自的分配区。其实分配区域都是规划好的,一块挨着一块。佣兵就是监督着每个人按顺序领取,不要多领也不要错漏。
今年的春土豆比较大棵,基本上高度都在2米以上,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地里。大家按顺序领取自己的份额,这一次集体采集是一人4颗土豆。一个人认领之后佣兵把地面上的4个植株帖根砍断放倒,再轮到下一个人认领。放倒的土豆秧等一会再来回收。
土豆变异之后植株高大,根茎叶都不能吃。每一棵变异土豆秧地下都有40-60个土豆。变异土豆个头没有增大很多,单果重量都是半斤-3斤之间,比较均匀。往下挖0.7-1米就能把土豆全部挖出来。按照规定所有挖出来的土要堆在两排之间间隔的土地上,不能随便乱甩。
古粟领好自己的4颗变异土豆,把背筐清空放好,先喝了半支营养剂。拿出防辐射帽戴好,拿出小铁锹就开始挖土。挖出来的土都规规矩矩的堆好。古粟才挖了一个小坑,刚刚带领她领土豆的佣兵就过来拖土豆秧了。一次两颗,拖到黄土路边堆放整齐,等等就有平板拖车开来回收。
挖土豆的任务还是很重的,古粟一分钟也不敢停,小铁锹往土上一插,右脚踩着铁锹发力,这样挖土的速度更快。种植区的土因为每一年都会翻整,比较松散,也不是非常难挖。
现在是早上七点不到,下午三点半就要回程,还要躲避正午太阳高辐射,古粟心算了一下,一棵土豆最多耗时不能超过80分钟。
古粟没有选择一颗一颗挖,而是4颗一起,一层一层往下挖土。一层就是半铁锹的高度,这样虽然挖的土多一些,但是脚下落地的时候更平整,堆土的时候也整齐些,不容易倒塌,土豆也不容易漏。古粟隔壁的姜晓光也是这样挖的。部分体力比较弱的人都是选择这样的挖掘方式。一颗一颗挖的有些是为了留出完整的方便转让。
古粟挖到第三层的时候,就开始有土豆了。每一个冒头的土豆古粟都小心的挖出来弄干净表面的土,然后首接丢背筐里。中午午休的时候再检测,这样节省时间。
平板拖车把路边的土豆秧收走以后,佣兵开始在黄土路上搭建简易的防辐射帐篷。电动三轮车把帐篷拉到路边放下来就走。帐篷很简单,铁支架拉开只有顶棚有防辐射布。拉开的帐篷挨个放在一起扩大阴影面积,让挖土豆的人中午有地方躲避阳光。搭好了帐篷佣兵就散开巡逻。
上午十点半,就有体力好的人挖完往帐篷走了,收获了一众羡慕的目光。古粟挖的比较慢,隔壁姜晓光挖的坑比古粟挖的深很多。害怕挖不完,古粟想中午要坚持一下多挖一会。
这个时候宋羽过来她身边,把古粟的防辐射帽摘下来戴自己头上,拿着她的小铁锹就开始挖。古粟听宋羽的话,把筐里己经挖出来的土豆用麻袋拖回帐篷里占位置,中午检测也需要空间。
11点其他人陆陆续续往帐篷下走,剩下戴着防辐射帽或者穿戴防辐射服的人还在土豆地里干活。姜晓光也拖着麻袋到帐篷下,古粟招手示意两个人挨一起坐。古粟来得早,铺在地上的麻袋和倒出来的土豆占的位置大。现在涌进来的人多位置也不好找,姜晓光接受了古粟的好意,两个人坐在古粟的麻袋上。
古粟面前的土豆都是检测完高辐射不可食用的,两个一斤多的可食用土豆都在小布包里。古粟让姜晓光检测的也堆一起,都检测完了再一起装起来。午休结束高度辐射的土豆要求堆放在黄土路两边,会有大货车来回收。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aheic-7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