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三国时代,真的来一次,不一样的感觉,不知不觉回忆小时候!
山野童年纪事
一、晨光里的柴刀声
每当槐花的香气漫过山岗时,爷爷总会把磨得锃亮的柴刀递给我。六岁的我背着竹篓,踩着露水打湿的碎石路往南山走。晨雾中的山林像幅水墨画,松针在鞋底发出细碎的声响。记得第一次学砍柴时,我抱着碗口粗的树命摇晃,惊飞了树冠里安眠的斑鸠。爷爷笑着教我辨认干枯的树枝:"活的枝子有韧劲,死的才脆生生响。"后来我常在山腰处找到成片的枯栎树,砍下的木柴带着松脂的清香,在灶膛里能烧出噼啪作响的火星。
二、溪流中的秘密王国
村西头的白龙溪藏着整个夏天的欢愉。午后蝉鸣最盛时,我和堂哥总揣着竹篓溜出门。溪水刚漫过脚踝的浅滩里,石斑鱼会躲在青苔斑驳的鹅卵石下。我们发明的"浑水摸鱼"绝技,是把上游的泥水搅浑,受惊的鱼群会慌不择路地撞进竹篓。有次在石缝里发现脸盆大的螃蟹,它高举着铁钳示威的模样,吓得表妹跌坐在溪水里。黄昏归家时,裤脚滴着水,篓子里却装满了银色的小鱼,在夕阳下闪着粼粼的光。
三、树梢上的云端探险
村口老槐树的枝桠间,悬着我们最神秘的宝藏。掏鸟窝要选正午大人们午睡的时辰,踩着树干上的瘤结往上攀爬,树皮粗糙的纹路会磨红掌心。记得那个缀着蓝色蛋壳的鸟窝,五枚带着褐色斑点的鸟蛋,在棉絮和草茎编织的摇篮里微微发烫。我们曾用麦秆给雏鸟喂水,看它们嫩黄的喙像花瓣般张开。首到有天目睹母鸟绕着空巢哀鸣整日,才懂得把羽翼未丰的幼鸟送回树梢。
西、玻璃罐里的星辰大海
窗台上的罐头瓶是我豢养星河的地方。从溪边捞来的鲫鱼苗只有指甲盖大,在瓶底的水草间穿梭时,会拖曳出细碎的银线。我们用饭粒和蚯蚓碎屑喂养它们,看阳光穿透玻璃在水面折射出彩虹。有只误入陷阱的翠鸟成了特殊住客,它翡翠色的羽毛在晨光中流转着金属光泽,虽然第三天就啄开纱窗飞走了,却在窗台上留下枚蓝绿色的翎羽,像截凝固的夏日晴空。
五、暮色中的生命课堂
屋檐下的意外收获总带着奇迹色彩。那年暴雨后,我在柴房角落发现一窝湿漉漉的麻雀,绒毛沾着草屑瑟瑟发抖。祖母翻出装棉线的竹箩,垫上晒干的蒲公英絮,就成了临时育婴房。每天拂晓去菜地捉菜青虫,看小家伙们扑棱着肉翅争食,首到某个清晨它们集体站在窗棂上,朝着泛白的东方发出清亮的啼鸣。放飞时总有几只会回头盘旋,剪影掠过金黄的稻田,消失在炊烟升起的远方。
六、时光深处的无垢岁月
这些散落在记忆里的碎片,如今串联成璀璨的珠链。砍柴时沾染的松香,捕鱼时溅起的水花,喂养雏鸟时掌心的温度,构成了永不褪色的童年画卷。在那个没有电子屏幕的年代,我们读得懂山风的密语,看得见露珠的轨迹,听得懂蟋蟀的琴弦。每当暮色染红晒谷场,归家的身影后总追着成串的笑声,连晚霞都成了我们手中放飞的风筝。
那些与自然肌肤相亲的日子,教会我们最朴素的生存智慧:砍柴要留三分春色,捕鱼不贪满篓收获,掏窝常怀恻隐之心,养育方知生命珍贵。山野间奔跑的孩童不曾拥有精致的玩具,却获得了整个天地的馈赠——那是溪流中跃动的繁星,是树梢上悬挂的云朵,是玻璃罐里游弋的银河,更是生命对生命最初的敬畏与温柔。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aeegc-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