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陷阱的制作方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九章 陷阱的制作方法

 

在这个被白雪皑皑覆盖的山林之家,陈宇想到了怀孕林悦和秀兰,她们因为怀孕不能跟着他到野外去实地学习,但是他可以给她们讲解一些野外生存的技能,掌握这些技能,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呢!

这日,吃过早饭,陈宇将家人们主要是林悦和秀兰叫到屋内的空地上。他先是拿出一些简单的工具,一把小刀、几根粗细不同的绳子和一些坚韧的树枝,开始讲解起来。

“今天先教你们一些简单又实用的野外陷阱设置方法。陷阱在野外获取食物时非常关键,能在我们无法首接追捕猎物的情况下,增加捕获的机会。”陈宇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根树枝,将其削尖。

“第一种陷阱,我们叫它‘落石陷阱’。在猎物经常出没的小径上方,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比如两棵距离较近的树之间。先把一根粗壮的树枝横架在两棵树上,用绳子绑紧固定。然后,在这根树枝下方,用一些小树枝和藤蔓搭建一个类似平台的结构,这个平台要能承受一定重量。接着,在平台上放置一块大石头或者一些沉重的物体。”陈宇边说边用手中的材料比划着,演示搭建的过程。

“为了触发陷阱,我们需要设置一个机关。用一根细树枝,一端削成斜口,插在地上,另一端抵住平台的边缘。再用一根绳子,一端系在平台上,另一端绕过横架的树枝,连接到小径上的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可以是一根横跨小径的绳子,当猎物经过时,碰到绳子,就会拉动机关,平台失去支撑,石头落下,砸中猎物。这种陷阱适合捕捉体型较大的猎物,像野猪、狍子之类的。”

林悦和秀兰专注地听着,眼睛紧紧盯着陈宇手中的动作,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那怎么判断猎物会从哪里经过呀?”秀兰问道。

陈宇笑着回答:“这就要观察了,看看雪地上的脚印、粪便,还有一些动物觅食留下的痕迹,就能大致判断它们的行动路线。而且,要把陷阱设置在猎物经常往返的路径上,这样成功的几率才高。”

接着,陈宇又拿起一根较细的树枝,开始讲解另一种陷阱。“接下来是‘套索陷阱’,这是一种相对简单但很有效的陷阱,能捕捉小型动物,比如野兔、山鸡。先选一根足够坚韧的绳子,一端系在一棵结实的树上,另一端打成一个活结,做成一个套索。把套索放在猎物可能经过的小径上,高度要根据猎物的体型来调整,一般野兔的话,离地面大概十到十五厘米。为了吸引猎物进入套索,我们可以在周围撒一些诱饵,像谷物、坚果之类的。当猎物踩到套索,试图挣脱时,活结就会收紧,将它困住。”

陈宇演示着如何打活结,确保套索能够灵活收紧。“做这个套索的时候,绳子的材质很重要,不能太粗,不然猎物容易发现,也不能太细,否则容易断裂。像这种用植物纤维编织的绳子就比较合适,既坚韧又隐蔽。”

林悦仔细看着陈宇的示范,说道:“感觉这个套索陷阱不难,就是要找对地方放。”

“没错,这就需要对动物的习性有所了解。野兔喜欢在比较隐蔽的地方活动,像草丛边、矮树林里的小径。而且,要经常检查陷阱,不然猎物被困住后,挣扎时间长了可能会逃脱。”陈宇补充道。

讲完陷阱,陈宇又开始教授一些其他实用的野外生存技能。“在野外,如果迷路了,又没有指南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辨别方向。白天的时候,太阳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中午的时候大致在南方。如果是阴天,我们可以看树木,一般来说,树木南面的枝叶会比北面的更茂盛,因为南面阳光充足。而且,树桩上的年轮也能指示方向,年轮较宽的一面是南方,因为南方生长速度快。”

陈宇拿起一个简易的地图模型,继续说道:“还有,学会看地图和辨别地形也很重要。等高线地图能让我们了解地势的起伏,山峰、山谷、河流的位置。如果在山里,沿着河流走是个不错的选择,河流往往会通向有人居住的地方。但要注意,不要在河水上涨的时候靠近河流,以免发生危险。”

“那晚上没有太阳,怎么辨别方向呢?”秀兰好奇地问。

“晚上可以看星星,最常用的就是北极星。先找到北斗七星,它像一个勺子的形状。从北斗七星的勺口最前端开始,向勺口的外侧延长约 5 倍的距离,就能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北方。”陈宇耐心地解释着。

除了方向辨别,陈宇还教她们如何寻找水源。“在冬天,寻找水源可能会比较困难,但也有办法。首先,我们可以找山谷或者低洼的地方,那里可能会有积雪融化形成的水洼。如果没有,我们可以观察动物的踪迹,动物都需要喝水,跟着它们的脚印可能会找到水源。另外,有些植物也能指示水源,像柳树、芦苇,它们生长的地方附近通常有地下水。找到水源后,水不能首接喝,要进行净化处理。可以用一个容器,把水煮沸,这样能杀死大部分细菌和寄生虫。如果没有容器,我们可以用一块干净的布,把水过滤一下,虽然不能完全除菌,但能去除一些杂质。”

陈宇又拿起一块石头,说道:“在野外,石头也是很有用的工具。我们可以用石头生火,找一块燧石和一块铁片,相互敲击,就能产生火星。把火星引到干燥的干草或者桦树皮上,轻轻吹气,就能点燃火种。还有,石头可以用来制作简易的武器,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防身。比如把石头磨尖,绑在树枝上,做成一个石矛。”

林悦和秀兰认真地听着,不时做着笔记。她们知道,这些知识在未来可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陈宇看着她们专注的样子,心中感到欣慰。

“另外,学会搭建庇护所也很重要。如果在野外遇到恶劣天气,没有地方躲避,搭建一个合适的庇护所就能保命。最简单的庇护所就是利用天然的地形,像山洞、大树下。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可以用树枝和树叶搭建。先找一些粗壮的树枝,斜靠在一棵大树上,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然后,用一些细树枝和树叶填充框架的空隙,做成一个防风挡雨的屏障。在搭建庇护所的时候,要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避免被洪水淹没。而且,要注意周围的环境,不要在有落石危险或者野兽出没频繁的地方搭建。”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宇详细地讲解着各种野外生存技能,从陷阱设置到方向辨别,从寻找水源到搭建庇护所,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林悦和秀兰也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她们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坚毅。

这些技能的学习,不仅让林悦和秀兰增加了知识储备,更让她们在面对未知的野外环境时,多了一份从容和应对的能力。陈宇知道,这些技能将成为家人在山林生活中的有力保障,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能凭借这些知识和技能,在这片山林中顽强地生存下去。

在教授完基本的生存技能后,陈宇又开始深入讲解一些进阶的陷阱设置方法,以应对不同的猎物和环境。

“接下来,我教你们一种针对小型啮齿动物的陷阱,叫‘箱式陷阱’。”陈宇说着,拿出一些木板和钉子,开始动手制作。“我们先用这些木板钉成一个小箱子,箱子的一面要能活动,作为门。在箱子里面放一些诱饵,像花生米、玉米粒之类的。然后,在门的边缘安装一个简单的机关,用一根小树枝作为触发装置。当小动物进入箱子吃诱饵时,碰到触发树枝,门就会自动关闭,把它困在里面。这种陷阱比较容易制作,而且不会伤害到猎物的皮毛,适合捕捉松鼠、竹鼠这类动物,它们的皮毛可以用来做保暖用品,肉也能吃。”

林悦和秀兰在一旁仔细看着陈宇的操作,林悦问道:“这种陷阱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

陈宇回答:“一般放在这些小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像树洞附近、它们的洞穴旁边,或者是它们觅食的路线上。而且,要注意伪装,不要让陷阱看起来太突兀,不然小动物会很警惕,不敢靠近。可以在陷阱周围撒一些树叶、泥土,让它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讲完箱式陷阱,陈宇又拿起一些藤条和细树枝,准备讲解另一种陷阱。“这种陷阱叫‘弹性树枝陷阱’,主要用于捕捉中型动物。先找一根有弹性的树枝,比如柳树或者弹性较好的灌木树枝,把它弯曲下来,用绳子固定在地上。然后,在树枝的顶端系上一个套索,套索的位置要刚好能套住猎物的脖子。在套索下方,设置一个触发机关,用一根小树枝横在地上,当猎物经过时,碰到触发树枝,固定弹性树枝的绳子就会松开,树枝瞬间弹起,套索就会收紧,将猎物吊起来。这种陷阱需要对树枝的弹性有很好的把握,不然要么弹不起来,要么力量太大把猎物勒死,损坏皮毛。”

秀兰看着陈宇手中的材料,有些担心地说:“感觉这个陷阱有点难,要是把握不好弹性,会不会很容易失败呀?”

陈宇笑着安慰道:“刚开始可能会不太容易掌握,但多试几次就好了。在选择树枝的时候,要选那种粗细适中、弹性好的。可以先在旁边试验一下树枝的弹性,调整好绳子的长度和触发机关的位置,再正式设置陷阱。而且,设置陷阱的时候要注意隐蔽性,不要让猎物轻易发现。”

除了陷阱,陈宇还教她们如何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来辅助生存。“在野外,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些实用的工具。比如,用竹子制作一个简易的竹筒容器,可以用来装水、储存食物。先把竹子砍成合适的长度,然后把中间的竹节打通,再用火烧一下竹筒的两端,让它变得光滑,不容易割手。还可以用竹子制作竹筷、竹勺,方便我们吃饭。”

陈宇拿起一块石头,继续说道:“石头也能制作很多工具。我们可以把石头打磨成石斧,用来砍树、劈柴。先找一块形状合适的石头,用另一块石头慢慢敲打,把它的边缘磨锋利。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别伤到手。磨好的石斧可以用绳子绑在树枝上,这样使用起来更方便。还有,我们可以用石头制作石刀,用来切割食物、处理猎物。制作石刀的石头要选质地坚硬的,打磨的方法和石斧类似,但要把边缘磨得更薄、更锋利。”

随着讲解的深入,林悦和秀兰对野外生存技能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她们不再觉得这些技能遥不可及,而是切实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能够在野外创造出各种生存的可能。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aa0id-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