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利完成秋收以及玉米的初步加工后,陈宇和林强两家又迎来了新的任务——处理各类秸秆。这不仅关系到家中家畜的冬季口粮,还影响着日常生活的能源供应,每一种秸秆都有着独特的用途,等待着家人们去合理开发利用。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艰难地穿透山林的薄雾,洒在木屋前时,铡刀己在微弱的晨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陈宇和林强深吸一口带着丝丝凉意的空气,将一大捆沉甸甸的玉米秸秆费力地搬到铡刀旁,准备开始铡草工作。玉米秸秆捆扎得紧实,每挪动一步都需要他们使出不小的力气,额头上很快就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陈宇紧紧握住铡刀的刀柄,高高举起,手臂上的肌肉瞬间鼓起,他咬紧牙关,用力落下,锋利的铡刀在与玉米秸秆接触的瞬间,发出“咔嚓”一声脆响,可即便如此,有时仍需多铡几次才能将秸秆完全切断。林强则在一旁一刻不停地将秸秆递到铡刀下,每递一捆,都要费些力气解开捆绑的绳索。两人配合默契,不一会儿,地上就堆满了铡好的玉米秸秆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手臂逐渐变得沉重,每一次挥动铡刀都仿佛有千斤重,可他们依旧咬牙坚持着。
陈虎在一旁看着,心中痒痒的,也想尝试一下。陈宇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说:“小虎,来,我教你。”陈虎兴奋地跑过来,接过铡刀。陈宇在一旁耐心指导:“你看,先把秸秆放整齐,然后握住刀柄,用力要稳,不要着急。”陈虎按照陈宇的教导,小心翼翼地铡下一刀,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也成功地将秸秆铡成了段。他开心地笑了起来,继续认真地铡着秸秆。然而,没过多久,陈虎就感觉手臂酸痛,额头的汗珠不断滚落,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自己正在为家里出一份力。
与此同时,女眷们也没闲着。陈宇的母亲和林强的母亲带领着林悦和秀兰,将铡好的玉米秸秆段收集起来,用麻袋装起来,准备储存到专门的草料棚里。装满秸秆的麻袋十分沉重,女眷们每提一次都要费很大的力气,她们的腰因为长时间的弯腰装袋而酸痛不己,但她们相互鼓励着,没有丝毫抱怨。陈宇的母亲一边装袋一边叮嘱:“这些玉米秸秆可是家里牲口冬天的重要口粮,咱们得装紧实点,别浪费了。”女眷们认真地点点头,手上的动作更加利落,尽管手臂酸痛,却依旧咬牙坚持着。
在铡玉米秸秆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有一捆玉米秸秆比较潮湿,铡起来有些费劲。陈宇皱了皱眉头,思考片刻后说:“这样不行,潮湿的秸秆铡起来费劲,而且储存起来容易发霉。咱们把这捆秸秆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再铡。”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将那捆潮湿的秸秆搬到了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这小小的插曲,让大家更加意识到每一个细节对于后续生活的重要性。
经过一上午的努力,大部分玉米秸秆都被铡成了小段。一小部分玉米秸秆被留了下来,准备用作其他用途。陈宇和林强将这些秸秆搬到木屋后面,计划着用它们来修补一下木屋的围栏。他们先将秸秆整理整齐,然后用绳索将秸秆捆绑在一起,做成了一个个简易的围栏板块。陈宇一边捆绑一边对林强说:“这些玉米秸秆围栏虽然比不上木头的结实,但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等冬天的时候,还能给圈里的牲口挡挡风。”两人在捆绑过程中,手指被绳索勒得生疼,但他们顾不上这些,一心想着尽快完成围栏的修补。
黄豆秸秆的处理相对简单一些。女眷们将收割好的黄豆秸秆捆成一捆一捆的,整齐地堆放在柴房里。这些黄豆秸秆将成为冬天的引火柴。林悦看着堆成小山似的黄豆秸秆,说道:“这些黄豆秸秆又干又脆,冬天引火肯定好用。”陈宇的母亲笑着说:“是啊,有了这些引火柴,冬天生火就方便多了。”在搬运黄豆秸秆的过程中,秸秆上的硬刺时不时地扎到她们的手,但她们只是简单地吹一口气,便又继续手上的工作。
高粱秸秆的用途则更为多样。老人们将高粱秸秆挑选出一些粗细均匀、质地坚韧的,准备用来编制一些日常用品。林强的父亲熟练地拿起一根高粱秸秆,用手轻轻一折,将秸秆分成几段,然后开始编制一个笸箩。他一边编制一边给陈虎讲解:“虎子,这高粱秸秆编的笸箩可结实了,以后放个针线、杂物啥的都方便。”陈虎在一旁认真地看着,眼中满是敬佩。编制高粱秸秆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老人们的手指在秸秆间灵活穿梭,可时间一长,手指也变得红肿,但他们依然专注地编制着,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手工制品将为家里带来便利。
除了编制笸箩,还有一些高粱秸秆被用来搭建鸡舍的顶棚。陈宇和林强用高粱秸秆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框架,然后将秸秆一根一根地铺在框架上,用绳索固定好。在搭建过程中,他们需要爬上爬下,一不小心就会被高粱秸秆划破皮肤。陈宇看着搭建好的鸡舍顶棚,满意地说:“这样,冬天的时候,鸡就不怕风吹雨淋了。”尽管身上有些小伤,但看到成果,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处理完秸秆,接下来就是清理地里的作物根部。陈宇和林强带着陈虎来到地里,开始扒作物根部。他们用锄头将作物根部周围的土刨开,然后用力将根部出。这些作物根部虽然比较细小,但数量众多,清理起来也需要不少时间。每刨一锄头,都要用力将锄头深深插入土中,再费力地将土翻起,一天下来,他们的手臂和腰背都酸痛难忍。
在扒玉米根部的时候,陈虎不小心被一根玉米根绊倒了。陈宇赶紧跑过去,扶起陈虎,关心地问:“小虎,没事吧?”陈虎拍了拍身上的土,笑着说:“没事,哥,就是没注意。”陈宇笑着说:“干活的时候可得小心点,这些玉米根虽然看着不起眼,但绊倒了也容易受伤。”
经过几天的努力,地里的作物根部都被清理干净了。家人们将这些作物根部收集起来,堆放在柴房旁边。这些作物根部虽然燃烧的时间不长,但可以在生火的时候作为辅助燃料,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一份温暖。
大人们在劳作之余,也会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夜晚,一家人围坐在木屋前,月光洒在地上,陈宇的父亲会讲述年轻时在深山里遇到的奇闻轶事,比如看到过罕见的白色野兔,或者是在一个神秘的山洞里发现了古老的壁画。这些故事让孩子们听得入迷,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在处理秸秆的过程中,大家也会忙里偷闲,开一些玩笑。陈宇和林强会互相调侃对方铡草的姿势,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女眷们在装袋的时候,也会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小趣事,让劳累的工作变得轻松起来。
而且,深山里西季景色各异,美不胜收。秋天,漫山遍野的树叶变得五彩斑斓,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劳作之余,大家站在木屋前,眺望远方的山林,感受着大自然的壮美,心中的疲惫也会随之消散。
在这个深山里,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这些看似平凡的秸秆和作物根部,将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而这种齐心协力、共同为生活努力的过程,以及深山生活中点滴的乐趣,也让这个深山里的家更加温暖,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aa0id-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