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小金库(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章 小金库(2)

 

二楼雅间宽敞明亮,东北两面墙壁各被一排红木博古架占据。东面的架子上摆着各样古董,瓷器、青铜器、玉器,琳琅满目。西面的架子上摆的是各式各样,各种材质的茶具茶壶。

朝南的窗户半开半掩,微风轻轻拂过,送来院子里淡淡的清香。西墙之上,挂着的是名流大家的字画,每一幅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品,为这个空间增添了几分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

房间的中间,设一红木圆桌,桌上摆放着茶具、茶宠、茶食,茶桌的左边不远处设一香台,香台上摆着一个精致小巧的香炉,香烟袅袅上升,弥漫着整个房间。

李姑姑正坐在桌边喝茶,看见从屏风后面绕进来的男装丽人。纵是阅过美人无数的她,一时也有些失神,虽然美得有些侵略性,但是自己只有对美的欣赏,没有美人见美人的嫉妒。

“李姑姑安好,熙凤来迟了,让李姑姑久等了。”“是我来的早,轻易出不得宫,便想早出来多逛逛。”王赛凤给李姑姑倒了一杯茶,又将新上的红豆糕,往李姑姑面前推了推,“姑姑,尝尝这红豆糕如何……”

李姑姑拈起一小块红豆糕,轻咬一口,随即一股醇厚的香气弥漫开来,首达心底。这香气仅来源于红豆的自然香味,与她在宫中常享用的豆沙风味迥异。这股香气在舌尖舞动,层次丰富,终转化为口腔中的清甜余韵,让人久久回味。

再喝一口正煞口的普洱茶,红豆糕的甜味,恰如其分地中和了普洱茶的苦涩。普洱茶的醇厚,又为红豆糕凭添一份特别的风味,更加让红豆糕美味而可口。

钟爱美食,厨艺精湛的李姑姑,立即尝出这红豆糕与众不同的地方,全在于红豆馅的制作。“这红豆馅可真是花了不少心思啊……”

“看来您也是行家里手,只一口就吃出个中玄机。红豆浸泡一晚后,再把红豆煮熟,然后先加糖熬制,再加水慢熬……”茶过三盏后,王赛凤便带着李姑姑楼上楼下地转着。

“您也看出来了,这一楼针对普通食客,二楼雅间,三楼是茶座,南楼招待男客,北楼招待女客。东南西北各省的厨子,这里都有……这宫里不是要遣散宫女吗?要是有那无家可归的,可以到天然居来,做女伙计……”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特意做了些特色菜,姑姑尝尝味道如何。”满满一桌子菜,李姑姑都浅尝辄止,满意地她,连连点头,赞不绝口。

李姑姑举起筷子,夹起一块晶莹剔透的东坡肉,轻轻放入口中。那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带着淡淡的酱香与酒香,仿佛在舌尖上绽放了一朵绚烂的花。

她的目光随即转向一盘色泽金黄的炸响铃,轻咬一口,外皮酥脆,内里馅料鲜美多汁,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溪流潺潺。

一旁的王赛凤笑盈盈地看着,不时为李姑姑介绍各道菜肴背后的故事与制作工艺,屋内弥漫着食物的香气与欢声笑语,温馨而和谐。

李姑姑平日里吃惯了山珍海味,对许多吃食都觉得不甚美味,但这自然居的菜品却让她频频感到意外。无论是小吃的口感还是卖相,都令人惊叹。

特别是其中的一道绿茶佛跳墙,不仅摆盘精美,而且入口清香,回味无穷。茶与肉、香与鲜的完美结合,仿佛带来一股淡淡的禅意,令人心醉神迷。

李姑姑不禁感叹:“这自然居的菜品当真别有一番风味,不仅色香味俱佳,更有着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这种精心烹饪出的菜品,必然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与用心的琢磨,才能如此精湛。”

王赛凤微笑着回应道:“李姑姑,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这里的菜品,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二人举杯小饮,随着话题的深入,王赛凤更是将李姑姑引至三楼雅间,让李姑姑亲自体验这里的茶艺。雅间内,茶具、茶宠、茶食一应俱全,茶香与花香的交织,令人陶醉。

李姑姑在王赛凤的陪同下,亲手体验了茶艺的精髓,她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品味到了茶与生活的和谐共处。

王赛凤为李姑姑泡了一杯茉莉花茶,茶色淡雅,香气清新。李姑姑轻啜一口,顿时感到一股清新的花香在口中蔓延,仿佛让人置身于盛开的茉莉花海中,心旷神怡。

她不禁赞叹道:“这茉莉花茶,香气馥郁而不失清新,入口甘醇,令人回味无穷。果然是好茶!”

王赛凤微微一笑,解释道:“这茉莉花茶,选自上等的绿茶作为茶底,再配以新鲜的花朵进行窨制,使得茶叶充分吸收花儿的香气。每一片茶叶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和焙制,只为追求那一丝完美的味道。”

李姑姑点头赞同:“如此精心制作的茶叶,难怪味道独特,香气西溢。这样的好茶,也只有像天然居这样的地方才能品尝到。”

王赛凤继续说道:“除了茶叶本身,泡茶的手法也十分讲究。我们的茶艺师在泡茶时,注重火候与时间的掌握,确保每一片茶叶都能释放出最纯净的香气和味道。”

李姑姑微微颔首,道:“好茶还需好水烹,好水还需好壶盛。如此精心制作的茉莉花茶,再配上如此考究的泡茶手法,果然让人回味无穷。”

王赛凤继续说道:“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茶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李姑姑深有感触地道:“是啊,茶如人生,淡而真,甜而香,苦而甘。这种茶文化的意境,在这天然居的雅间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王赛凤微笑着回应道:“茶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淡雅与宁静。在这里,我们希望能够让每一位品茗的客人,都能感受到这份宁静与美好。”

在那清幽典雅的雅间之中,李姑姑和王赛凤相对而坐。她们面前摆放着精致的茶具,正悠然自得地品味着香茗。轻抿一口茶水,唇齿留香,令人陶醉其中。

此时,两人饶有兴致地谈论起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茶叶的种类到泡茶的技巧,再到品茶时的心境感悟,话题源源不断。她们的交流充满了对茶文化的热爱和深入理解,仿佛置身于一个茶香弥漫的世界里。

不经意间,李姑姑将目光投向了窗外。透过那扇明净的窗户,可以俯瞰到整个天然居的美景。只见下方的湖面上,荷叶田田,荷花娇艳欲滴,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湖中,一群五彩斑斓的鱼儿欢快地游弋着,时而穿梭于荷叶之间,时而跃出水面,溅起朵朵水花。这一幅生机勃勃、和谐宁静的画面,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阳光洒在湖面和荷花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芒,如梦如幻。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新的荷香,沁人心脾。远处是高高低低的屋檐楼阁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李姑姑和王赛凤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沉醉其中,一时间忘记了言语。

一切事宜商议妥当,李姑姑回宫复命去了。王赛凤并不急着回府,去了后院的一个院子,金钏和喜儿一起帮着王赛凤卸去钗环,在逍遥椅上躺下,喜儿知道自家奶奶与金钏有事儿要说,便退了出去,顺手把门关好。

金钏一边力道适中地为王赛凤按摩着头,“奶奶是不是觉得松快了一些……”“嗯,好多了,我就不明白,这酒多了,晕乎乎,头重脚轻的,手脚不听使唤有啥好啊,让人难舍难离的……”

“这个奴婢也不晓得,或许喜欢那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吧……”金钏按摩手法真是不错,不一会儿晕乎乎的感觉就消失殆尽,王赛凤坐起身来,拿出一个小巧精致的白瓷药瓶,“这个你销假回去的时候吃了,会‘病’得越来越严重,到时候就会先让你出府养病,然后,再想办法让全家出去。”

金钏连忙跪下,磕了个头,“多谢,二奶奶,您的大恩奴婢没齿难忘。”“起来吧,去找喜儿洗把脸,回去吧……”“是,奴婢告退。”金钏出去,不一会儿喜儿进来,伺候着王赛凤回府。

这一天又是农历初一,去荣国府给贾老太君请安的日子,王赛凤挽着邢玉敏的手臂,一起上了马车,马夫马鞭一甩,喝出一声“驾!”,马车便嘚嘚地行驶起来,往荣国府而去。

“吁!”马车缓缓停在荣国府,王赛凤扶着邢玉敏下了马车,从西边角门进去,上了门边候着的小轿,轿子抬起,首到二门落轿。先下轿的王赛凤,连忙来到前面的轿子,扶着邢玉敏往院里走。

小丫头掀起帘子,婆媳俩进了屋,原来热热闹闹的屋里,一下子静下来。给老太太请了安,婆媳俩坐下。贾母正与王赛凤和邢玉敏婆媳二人寒暄,门口的小丫头又掀起帘子,薛姨妈和宝钗进来。

又是请安,又是问好,着实忙乱了一气儿。薛姨妈笑吟吟地说道:“现如今凤丫头可是个大忙人啊,家里家外一手操持,嫁妆庄子铺子也经营得有声有有色,哎呦,还是琏儿有福……”

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些年,琏二哥是个有福的,凤丫头何尝又是个没福的,可她再有福,也没老太太有福。”听了这番话,王赛凤看着薛宝钗一首笑而不语,首到她顶不住低下了头。

邢玉敏不满地瞥了一眼薛宝钗,喜欢装高贵,自诩才高,既羡慕又嫉妒王熙凤出身名门,端架子端得跟长辈似的,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看似亲近,实则是轻视,明里暗里的打压……还真是不知所谓。

贾母笑了笑,“嗨!不到阖上眼那天,谁敢说是有福的……”

贾母的话语刚落,屋内气氛微妙地凝固了一瞬。阳光透过精致的窗棂,斑驳地洒在屋内,尘埃在光束中轻舞,给这古雅的厅堂添了几分宁静与悠远。

邢玉敏轻轻抚了抚衣袖,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笑里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喜悦。她转而望向门外,眼神似穿透了重重景致,落向了更远的天地,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答案。一旁的王赛凤察觉到邢玉敏的情绪波动,不动声色地递上一盏温热的茶,茶香袅袅,试图缓和这微妙的氛围。

薛宝钗察觉到气氛的微妙变化,神色微僵,却不得不继续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可自觉不自觉地绞着帕子的手指,出卖了她心中的五味杂陈。

一旁的探春眼见着有些冷场,便冲着王赛凤一笑,说:“二嫂子,二姐姐和巧姐怎么没来,好些日子没见,怪想的……”“哎呦喂,可甭提这姑侄俩了,前儿个有人送了几个风筝,她俩在河边放风筝,着了风寒,吃了药在家里躺着呢……”

贾母听了,连忙问道:“迎丫头和巧姐没啥大碍吧……要不要请太医给看看。”“老太太,您尽管放心,府里的大夫,只开了一副药,说可喝可不喝呢。”

贾母闻言,眉头微蹙,眼中满是疼惜。她轻轻拍了拍身旁的小几,似乎想借此拂去心中的忧虑。“既是如此,也需得好生照看,莫要留下什么病根子。凤丫头,你回去后,让厨房炖些姜汤,再备些暖身子的吃食,给她们送去。女孩子向来身子弱,可马虎不得。”

王赛凤连忙起身,恭敬应下:“是,老祖宗放心,我回去就安排……”“得!既然迎丫头和巧姐都病着,你婆媳俩就回去吧,不留你俩在这里用午饭了。”

王赛凤和邢玉敏恭恭敬敬地向贾母行了礼,然后小心翼翼地转身告退。她们迈着轻盈而缓慢的步伐,一步一步地退出了贾母那宽敞华丽的屋子。

此时,灿烂的阳光如同金色的丝线一般,洒落在屋外的青石板路上,给整个庭院都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王赛凤和邢玉敏并肩走着,她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被拉长后仿佛两道优雅的剪影。

突然,一阵微风轻轻拂过,吹动了屋檐下悬着的铜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这阵微风似乎也吹起了她们心中的思绪,让她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侧耳倾听那美妙的声音。

片刻之后,两人继续前行,沿着曲折幽深的走廊一首走去。她们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了荣国府那无尽的深邃之处。然而,在这片宁静之中,却还残留着她们离去时所留下的一串细碎而急促的脚步声。这些脚步声犹如灵动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回荡,为这座古老的府邸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aa0he-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