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喧嚣的美食世界里,有一个名叫苏炙的年轻人,他怀揣着炽热的厨师梦想,毅然踏上了前往素有“粤菜之乡”美誉的顺德的旅程。
顺德,这座充满烟火气息与美食底蕴的城市,宛如一座巨大的美食宝藏库,吸引着无数怀揣厨艺梦想的人前来探寻。
初到顺德,苏炙便如饥似渴地西处寻找学习的地方,最终在一家颇具规模的粤菜馆“聚味楼”找到了一份备菜、洗菜工的工作。后厨里,从清晨开始便弥漫着紧张忙碌的气氛,犹如一场没有硝烟却节奏紧凑的战役。
天还未亮,食材便被陆续送到后厨。苏炙和其他帮厨们迅速行动起来,先将新鲜运来的蔬菜分类摆放,仔细检查有无损坏或变质。
对于叶菜类,要一片片地剥开,在清水中反复冲洗,去除泥沙和杂质;根茎类蔬菜则需用刷子刷去表皮的泥土,再精准地削皮、切块。
肉类食材也不能马虎,要按照不同部位进行细致分割,确保每一块都符合烹饪的要求。
炉灶上,大厨们宛如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熟练地掌控着火候。猛火灶呼呼作响,蓝色的火焰舔着锅底。
大厨们一手稳稳地握住锅柄,手腕一抖,锅里的食材便在空中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精准地落回锅中,这便是粤菜烹饪中至关重要的“抛锅”技巧,不仅能让食材受热均匀,还能赋予菜肴独特的锅气。
另一只手则不停地挥动着锅铲,与铁锅碰撞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同时根据烹饪的进度,适时地加入葱姜蒜等调料爆香,瞬间,浓郁的香味便在整个后厨弥漫开来。
苏炙总是伶俐勤快地完成自己洗菜、备菜的任务,瞅准大厨们操作的间隙,眼睛一眨不眨地观察。
有一回,趁着大厨们午休的空当,后厨暂时安静下来,苏炙按捺不住内心对厨艺的渴望,偷偷来到炉灶旁,拿起一把菜刀。
他模仿着大厨的姿势,将一块准备练习用的五花肉放在案板上,试图切出像大厨那样薄厚均匀的肉片。然而,由于手法生疏,菜刀突然一滑,锋利的刀刃切到了他的手指。
鲜血瞬间涌出,钻心的疼痛袭来,但苏炙只是眉头紧皱了一下,迅速跑到一旁的水龙头下冲洗,简单地用干净的布条包扎后,便又回到了炉灶边,仿佛刚才的意外从未发生。
一位在后厨工作多年的老厨师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走上前,劝说道:“小伙子,后厨可不是那么好待的,这行靠的是日复一日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你要是吃不了这些苦,趁早放弃吧。”
苏炙抬起头,眼神中透着坚定,回答道:“师傅,我不怕吃苦,我打从心底就想学好做菜,为了这个梦想,吃再多苦我都愿意。”
此后,苏炙凭借着伶俐勤快的优势,主动向大厨们提出午饭和晚饭由他来准备。
“师傅们,以后午饭和晚饭就交给我来做吧,我想多练练手。”苏炙一脸诚恳地说道。
大厨们听后,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其中一位姓张的大厨率先开口:“这小伙子,还挺积极的,行啊,给你个机会。
不过可别搞砸了,我们后厨的人可都是嘴刁的主儿。”
另一位姓李的大厨也笑着附和:“就是,苏炙这种好学的精神值得表扬,好好干,说不定以后能成大器。”
得到大厨们的应允,苏炙兴奋不己。每次准备饭菜时,他都会将当天看到大厨们烹饪的技巧和手法运用其中。
只见他熟练地热锅凉油,放入葱姜,随着“嗞啦”一声,葱姜的香味瞬间在空气中散开。
紧接着,他迅速将切好的食材下锅,同时眼睛紧紧盯着火候,手中的锅铲不停地翻动着食材,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张师傅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指点道:“苏炙,你这火候稍微大了点,食材容易焦,注意调整一下。”
苏炙连忙点头,迅速调小火候,感激地说道:“多谢张师傅,我这就注意。”
李师傅也凑过来,看着锅中的食材说:“你这调料放的顺序还可以再讲究些,先放生抽提鲜,再放老抽上色,这样味道会更醇厚。”
苏炙一边按照李师傅说的调整,一边认真回应:“好嘞,李师傅,我记住了,多亏您提醒。”
每一个步骤他都小心翼翼,力求做到尽善尽美。遇到不懂的地方,他还会主动向大厨们请教:“王师傅,您看我这道菜的口感怎样才能更嫩滑些?”
王师傅思索片刻,回答道:“你可以在食材下锅前,先用淀粉和蛋清抓匀,这样能锁住水分,口感自然就嫩滑了。”
就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在大厨们的悉心指导下,苏炙学会了不少本事。他对烹饪的理解愈发深刻,厨艺也有了质的飞跃。
大厨们看着苏炙的进步,纷纷竖起大拇指:“苏炙这小伙子,学得快又肯吃苦,将来肯定有出息。”苏炙听后,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动力,对未来的厨师生涯也愈发期待。
尽管没有系统的学习机会,可苏炙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将大厨们做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种调料的用量都深深记在心里。很快,他就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烹饪技巧。
之后,他开始辗转于各家餐厅,学习每家的特色。他把从不同地方学到的精华,融入自己的理解中,竟然研究出了别具一格的风味。
凭借着这份执着与天赋,苏炙开始游走在各个美食大赛赛场。
在第一场“岭南美食新秀赛”中,初赛现场气氛紧张,选手们个个神色专注,厨房内各种烹饪器具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激昂的交响曲。
苏炙站在操作台前,看着周围的竞争对手,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一定要稳住。”他选择了一道经典粤菜“白切鸡”。
“这鸡可得选好咯,清远鸡的鲜嫩,那可是这道菜的关键。”苏炙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精心挑选新鲜的清远鸡。
将鸡放入加了葱姜和料酒的沸水中,他盯着火候,喃喃道:“先大火煮至断生,可不能心急。”
周围的观众和评委们都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一位观众忍不住小声说:“这小伙子看着挺沉稳的,不知道手艺咋样。”
旁边另一位回应:“看他选鸡的手法,应该有点本事。”
随后,苏炙转小火慢焖,期间他时刻关注着火候与时间,凭借着平时积累的经验,精确地把控着每一个环节。
当鸡出锅时,皮黄肉白,鲜美,鸡皮泛着的光泽,仿佛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评委们品尝后,其中一位评委点头称赞:“这鸡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皮滑肉嫩,不错。”
其他评委也纷纷附和,苏炙顺利晋级复赛。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igiih-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