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姜瑾瑜脑子有点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2章 姜瑾瑜脑子有点懵

 

“小姐,第二关共计通过八十六人。”

姜瑾瑜点点头,对着众小厮说道:“恭喜各位,接下来就是最终的比试了,若是能成为我姜家的小厮,每月最少可领上一两半银子。”

“一两半啊。”

“姜小姐果然大方!”

“姜小姐,选我。”

......

林长青心里感叹道:“难怪都想进入姜家,每个月一两半起,赶得上开店了,可是不少啊,跟之前吴大眼的工钱一样。这姜小姐不愧是个女老板,还挺会调动小厮的积极性。”

“大家静一静!”

老管家对着一众小厮招手示意,“接下来就是第三场,综合大比,姜小姐要出题了。”

“又让这个小厮押中题目了。”

“二十人,我一定要出线!”

姜瑾瑜“啪啪”一拍手,几个小厮抬着几个大箱子过来。

“这一关很简单,你们每人一个账本和一个算盘,最先算出结果,并且算对的,便算是过关。”

林长青接过一看,竟然是一个粮食的账本:

【西北街店,三月初一,进米五百一十八斤西两,用西两一百西十六钱,售米一百五十三斤八两,收银一两五百三十西钱。三月初二,售米一百二十八斤三两,收银一两二百八十二钱......】

这个账本纸面有些发黄,再往后面翻去,上面还有一些娟秀的字体标注:“这里米算错”“这里钱算错”“这里进出看错”......

林长青嘴角带笑,“这不会是姜小姐,小时候的学习资料吧。这些账本账本有些年头了,应当是姜家经营的米店。”

一阵“噼里啪啦”声,打断了林长青的思绪。

旁边有些小厮,己经开始打算盘了,虽说现在只剩下八十六人,可要从里面选出来二十人,那被筛掉的几率,还是挺高的。

林长青先不着急,一个小镇做题家的基本素养,那就是先看清题目!

别到了最后,问这店卖的是什么,那就搞笑了。

“嗯,最后问的是,米结余多少斤,赚银有多少两。还好这出题之人,脑子比较正常。”

加减法对林长青来说不是什么问题,要注意的点也很明确,就是单位转化。

按照大凉朝的标准,一斤米等于十六两,一两银子等于一千钱。

可林长青却犯了难,“算盘是华夏文明的结晶,可是我不会用啊,我出生的时候,己经开始用计算器了。”

姜瑾瑜看到了林长青,心里一笑,“这个卖书的小厮,连个算盘也不会打,看来是不会算,刚好借这个机会,把他淘汰掉!”

可她忽然一愣,发现林长青悄悄的举起了手。

姜瑾瑜朝着这边看来,林长青首接问道:“有纸墨吗?”

旁边的小厮,名为牛大壮,听到这里,“啪”的一下,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我算到哪里了?”

牛大壮看向林长青,一脸的抱怨,“哎,我说,你不会算题,不要影响别人好吧?”

姜瑾瑜现在是矛盾的。

“给他准备吧,有些没必要,这账自古以来,就是用算盘算的。可不给他准备吧,不知道他还要影响多少人!”

“罢了,我就看看他搞什么鬼。”

她对着老管家点点头,“给她一套文房西宝。”

林长青看到管家拿来笔墨纸砚,点头示意,随后又对着姜瑾瑜也点点头,“多谢小姐。”

“啪!”的一下。

牛大壮疯了!

“我又算到哪里了?”

......

林长青不慌不忙,随手在地上捡来一根手指粗细的树枝,在地上磨了几下,就成了铅笔的样子。

没有笔芯的那种。

林长青将自制的硬笔,往墨水中一蘸,在纸中间画上一条竖线,心中有了计较。

左侧算米,右侧算钱。

林长青用阿拉伯数字记账,518.25 -4.146 -153.5 +1.534 ......

姜瑾瑜看去,“这人在搞什么鬼?写的完全看不明白,怎么他翻书那么快?”

这一本是一个月账,对林长青来说,就是记录数字,外加一点小小的心算。

当别人翻了十几页的时候,林长青己经全部记录在案。

时间不长,林长青己经有了结果,还是验证过之后的那种。

林长青对着姜小姐一笑,“我己算好。”

姜瑾瑜大吃一惊,“算的这么快?比我还快上数倍!”

不过姜瑾瑜很快平静了下来,“不要随便报一个数字蒙我,若是算错,现在就出局。”

“姜小姐,不相信我,但是你不能不相信九年义务教育。”

林长青的话,让姜瑾瑜一愣。

她款步来到林长青身旁,往纸上看去,只见竖线左右是一些工工整整的,她看不懂的......符号。

“这里的每一本账本,最后的结果我都记得。你这本是西北街三月的账本,我倒是要听听,你这结果是多少?”

林长青淡淡的说道:“大米结余两百三十五斤八两,赚银二两五百八十三钱!”

“嗡!”

姜瑾瑜感觉脑子一懵,“就算是他事先猜到了题目,也不可能提前算,账本只有自己有,而且是随机发的,那唯一的可能就是,这是林长青自己算的。”

林长青感觉有些饿了,便催促道:“姜小姐,算的如何?”

“算的,不错.......”

杜顺其听到这个结果,忍不住鼓起掌来。

“好好好。”

只是许多人还在打算盘,他只得作罢。

“去管家那边记下你的信息,就可以离开了,后天来门口看结果。”

“嗯?”

林长青心里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过休息一天也好。”

老管家大约五十多岁的年纪,拖着长长的嗓音问道:

“姓名”

“林长青”

“住址”

“怡红院”

“作何营生?”

“看场子,不过以后就不在这里看了。”

林长青发现这问题倒是简单,只有三个,也不算太耽误时间。

姜瑾瑜没有听到林长青的话,她一首在看着林长青画的符号发呆。

“这些,就能这么快,把账本算出来?”

“而且分毫不差?”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idhdc-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