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桂花糖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章 桂花糖粥

 

第五十碗桂花糖粥的香气还萦绕在鼻尖,苏晚和沈砚清并肩走出档案馆时,掌心的玉佩突然微微发烫。阳光穿过霞飞路的梧桐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两人的影子交叠在一起,锁骨处的鲤鱼印记在光线下若隐若现,像是在缓缓游动。

“卖粥阿婆说,她祖父的日志里提到过‘时空留声’。” 沈砚清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他晃了晃手里的青铜哨子,哨身的缠枝莲纹在阳光下泛着青光,“当粥香、玉佩和哨声同时出现,就能听到过去的人留下的悄悄话。”

话音刚落,哨子突然自行吹响,《夜来香》的旋律在街面回荡。苏晚感觉脚下的青石板微微震动,低头一看,石板的缝隙里渗出淡金色的液体,在地面拼出个小小的喇叭形状。喇叭里传来细碎的声响,像是 1943 年的苏婉正在低声哼唱,调子与哨声完美重合。

“是电台站的方向。” 苏晚拽着沈砚清往霞飞路深处跑,沿途的店铺招牌开始发生变化 —— 咖啡馆的 “婉清咖啡” 木牌旁,多了块 1943 年的 “秘密接头点” 铜牌;杂货铺的玻璃柜里,现代的零食与民国的月份牌并排摆放,最上层的饼干盒上,印着完整的鲤鱼跃龙门图案。

电台站旧址的木门虚掩着,推门而入的瞬间,樟木香气扑面而来。房间中央的桌子上,摆着台老式留声机,唱针下的黑胶唱片正在自动转动,播放的不是《夜来香》,而是段清晰的对话 ——

“砚清,你说战后的霞飞路,会不会有很多咖啡馆?”

“会的,到时候我们开一家,就叫‘婉清’,每天都煮桂花糖粥。”

“那我要在门口种满银杏树,秋天的时候,叶子落在粥碗里肯定很好看。”

苏晚的眼眶突然,她看向窗外,电台站的小院子里果然种着棵银杏树,树干上挂着块木牌,写着 “1943 年秋,婉清共植”。树影婆娑中,她仿佛看到 1943 年的苏婉和沈砚清正在浇水,两人的笑声与留声机里的对话重叠,在空气中漾开圈圈涟漪。

留声机的喇叭里突然吐出张纸条,是张手绘的银杏树养护指南,最后一行写着:“第五十年的秋天,记得摘片叶子夹在新日记里。” 苏晚翻开随身携带的新日记,最新一页自动留出空白,边缘画着小小的银杏叶轮廓,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回到档案馆时,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新收到的捐赠品 —— 是卖粥阿婆祖父的全套电台设备,包括一本磨损严重的密码本。密码本的最后一页夹着张照片,是 1945 年抗战胜利那天,穿蓝布衫的通讯员们举着桂花糖粥碗合影,每个人的胸前都别着枚鲤鱼徽章,背景里的霞飞路,挂满了庆祝胜利的灯笼。

“明年的特展可以加个‘胜利时刻’展区。” 沈砚清的钢笔在展品清单上写下建议,笔尖的金色墨水突然滴落在照片上,照片里的灯笼瞬间亮了起来,暖黄的光晕透过纸页,在桌面上投下跳动的光斑,与留声机的唱针光影完美同步。

苏晚的手机突然收到条短信,发信人显示为 “时空电台”,内容是段音频链接。点开后,传来 1943 年的苏婉和沈砚清在电台站煮粥的声音,砂锅沸腾的咕嘟声里,混着摩斯密码的滴答声,破译后是行简短的文字:“我们在未来等你,在每碗粥里。”

新日记的空白页上,突然自动浮现出片银杏叶的图案,叶脉间用金线绣着行小字:“时光会老,记忆长青。” 苏晚抬头看向沈砚清,发现他正对着教案微笑,教案的封面上,不知何时多了片新鲜的银杏叶,叶尖还沾着淡淡的桂花香气。

闭馆的铃声再次响起时,夕阳将档案馆的影子拉得很长,与 1943 年电台站的轮廓重叠在一起。苏晚和沈砚清并肩走出大门,手里的第五十碗桂花糖粥还冒着热气,香气顺着霞飞路飘向远方,仿佛在向所有时空宣告 ——

这场跨越近百年的约定,永远不会落幕。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i0ega-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