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本地铺设己毕,所以在今年年初,杨凡和唐家又在成都、保宁分别开设了时报分号,各自又养成了一批有看报习惯的群体。
只是成都、保宁距离重庆数百里,时报里的射鹏英雄帖这等统一的娱乐版块,便只能延后三天。
至于时闻栏目,则由当地自己编写印刷刊登。但有重庆总号派驻专员进行审核,每日时报内容还需回传重庆观阅。
完了之后杨凡回过头,对钱掌柜道:“时报上关于固本延龄丸的舆论导向和产品塑造我来负责,其他渠道则要劳烦钱掌柜多费心了。”
钱掌柜闻言急忙放下笔,拱手道:“杨大人放心,小人己做安排,联系了江河画舫、成都红布正街等地设体验点,与风月场所老鸨分成,推荐客人购买,利用场景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除此之外所有唐氏医馆将借机推销产品,再雇佣人在茶馆、澡堂假装讨论疗效。”
杨凡赞许点头,心想这钱掌柜不错,一点就透。
“只是还需谨慎,切莫说壮阳、等词,改用补身、添子嗣、强筋骨等,避免被有心之人以伤风败俗罪毁了。”
钱掌柜点头:“小人明白。”
唐文卓又问杨凡:“杨兄,那定价先定多少?”
杨凡思索片刻后答到:“高端礼盒含十丸,可以一盒八两银子。单丸则一两银子最合适。入口补品,若是太便宜,反而会适得其反,卖得不好。”
杨凡忽然想起前世的美容行业,许多针剂其实成本才几百甚至几十,卖价动不动就要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
但若是真正只卖几百,购买群体反倒是不敢买了。
钱掌柜用算盘噼里啪啦一阵算,随后给了唐文卓一张单子,唐文卓看后头也不抬道:“如此算来,利率可观。”
几人说完了事情,钱掌柜便收拾东西先去准备了。
杨凡临走前又对唐文卓提醒道:“下个月马上年关了,我之前组了个戏班,排了新戏,年关前要办个晚会,还望各位赏脸,唐兄以亦可多带些朋友来捧场,谢知府和陈兵备届时也将莅临。”
唐文卓点头应下,杨凡前段日子自己办了个戏班他是知道的。
当时唐其瀚也想让唐家掺一股,毕竟他们唐家现在和杨凡合作都还没有亏损,且合作愉快。
但不知道为何,这小小戏班杨凡就是不愿意放手合作,坚持要他自己独做。
如此反常,反倒是让唐文卓颇为好奇。
只是唐文卓不知道,杨凡这戏班并不为挣钱,而是为了其他方面。
杨凡临着一只脚要迈出门了,忽然想起什么,神色霎那间变得不自然。
“敢问唐兄……这……能想些法子,让令妹也来吗?”
唐文卓先是一呆,随后嘴角表情复杂,杨凡这几月对唐文瑜的追求,他己有所耳闻。
而且杨凡会如此问,主要是因为这是外姓熟人的宴会,未婚闺秀不得出席。就算主家或者主宾为世交,亦会被外人视为瓜田李下之嫌。
因此唐文瑜也从未参加过外姓人的聚会,更别说外男杂处之地。
“杨兄此举颇为不妥,莫说我,家父便不会同意。”
“在下可先在立些隔断屏风……”
唐文卓犹豫片刻,咬牙开口说:“若舍妹愿我可求家父,但需再想些法子,且肯定不能明着去。”
“谢过唐兄。”
唐文卓又想了想,他与杨凡相处久了,作为朋友,他觉得有必要提醒对方:“杨兄能看得起舍妹,在下十分乐意与杨兄更亲。只是舍妹追求者众多,其中便有你们同姓的一人……”
闻言杨凡坦然道:“在下知道,是漕运总督杨一鹏的儿子,杨圣朝。”
既然有心拿下唐文瑜、唐家。杨凡自然己经将唐文瑜的追求者都调查得七七八八。
唐文瑜追求者繁多,想和唐家结亲的士绅权贵更是踏破了他们家门槛。
但其中最具威胁的还是漕运总督杨一鹏的公子————杨圣朝。
漕运总督杨一鹏共有六子:圣朝、治朝、泰朝、昌朝、盛朝、熙朝。其中杨昌朝作为长子最为突出,十几岁中举。
而杨圣朝为杨一鹏第五子,时值二十三岁,虽然没有其哥哥那般优秀,但16岁也中了庠生秀才。
此时杨圣朝并无哥哥的举人功名,没有做官。经常往来重庆、成都结交好友,念书结社。
唐文卓点头,据他所知,那杨圣朝也是喜爱他妹妹到了痴狂的地步,经常在诗会中夸赞唐文瑜,还扬言一定要娶到手。
杨凡面色严峻,杨一鹏担任的漕运总督,全衔为户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等处地方。
根据明代官制,户部尚书为正二品,是六部最高长官之一,主管全国财政。右佥都御史为正三品,代表都察院行使监察权。
总督漕运本身为正二品,但杨一鹏同时兼任户部尚书和右佥都御史,实际职级可说是从一品。
其地位在明末官僚体系中极为显赫。也是漕运命脉的掌控者,负责南粮北运。
杨一鹏管辖范围还包括江北凤阳等西府,不仅掌握粮食运输,还兼管河道、军事与地方民政,权力远超普通巡抚。
杨凡询问:“那敢问唐兄,令妹与那杨圣朝之事可有定下?唐老爷和令妹又是作何想法?”
唐文卓表情复杂:“不瞒杨兄知道,我唐家主业便是漕运,家父全赖杨一鹏大人手指缝留下来的业务。
家父自然是想着和杨家结为亲家的,只是杨总督那里一首拖着……”
杨凡脸色奇怪,唐其瀚那家伙想攀高枝,偏杨一鹏犹豫。
“那令妹又是如何想法,可钦慕那杨圣朝?”
唐文卓回道:“杨圣朝来府中时,舍妹倒见过杨圣朝,不过并未有任何表达。”
杨凡闻言松了口气,他笑道:“那便无妨,我杨某讲究事在人为。既然唐小姐并未说钟意杨昌朝,那便还有转机。”
唐文卓闻言嘴唇微张,正想再说,忽然想到了什么,他犹豫片刻后又微微一笑:“如此,在下边祝杨兄心想事成了。”
杨凡笑着朝对方一拱手,道了声谢,随后便转身离开。
唐文卓站在原地,望着他离开的方向,心中感慨万千。
------------
注释①:
杨一鹏(1576-1635)为湖广临湘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初任西川成都府推官时,因妥善处理播州动乱及打击采办“皇木”差吏的贪腐行为,晋升吏部郎中。天启年间因得罪魏忠贤被贬,崇祯即位后复职,历任大理寺丞、兵部侍郎等职。
之前又因杨一鹏揭发襄城伯李守锜虚报兵额、贪污军饷,获崇祯帝赏识,升任户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凤阳等西府。此职掌漕粮运输、地方军政及凤阳皇陵守备。)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hhfag-1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