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便服的杨凡在堂上跪下,恭敬的向座上之人行礼。根据明朝官场礼仪,下级官员拜见上级时,标准礼仪为揖礼,而非下跪。
而揖礼弯腰程度根据品级差异调整,上级只需以“拱手”或“颔首”回礼,如此尊卑有序又不失体面。
况且这个规定里面,王维章既不是杨凡上级,两人也不是禀报事情,所以本可以连揖礼都可以免了。
所以瞧见杨凡施如此大礼,王维章赶紧离开上座,亲自下来将杨凡扶起,还亲昵地替杨凡拍了拍身上的灰尘,随后便将杨凡拉起来,上下打量着他,好似在看一个失散多年的心腹爱将。
见对方如此热情,杨凡一时却不知该说些什么。今日王维章不请自来,他一时摸不清对方来意。也不知到底是朱燮元的授意,还是看了时报单纯想要看看杨凡这个“英雄人物”?
正胡思乱想之时,王维章率先开口了:“杨千总年少有为,离开云南之前,便有人与本官说过杨千总是个干实事的人,亦是能征善战之将。
本官到了重庆,才发现杨千总在此地风头还更盛,上至士子权贵,下至街头巷尾,都有杨千总的事迹传颂。
今日终得一见,才知所言不虚。只是来之前,满心以为杨千总是猛将一名,却不知更似儒将?”
王维章一长段话中信息很多,首先他不是到重庆后看到时报才知道杨凡这个人的,而是来之前就从某人口中得知了他这号人物。
这人是谁,杨凡不得而知,但联想到对方是云南官身,心中猜测怕是王伉在起作用。
但是王维章语气话语之中的拉拢赞许之意己经很明确了,虽然知道这王大人来得莫名其妙,但是杨凡此时就像一个失足落水之人,心头己是狠了心要抓住这个二品布政使。
杨凡低着头,眼前只看得到对方的皂纹靴:“回禀王大人,市井风闻不足全信,至于大人所说文武之事,卑职认为战场个人武勇无用,沙盘巧略才可充当万军。”
王维章笑了笑,扭头回到堂上。待他坐下之后,便很久没有再说话,一旁的唐其瀚坐在王维章的下位,此时瞧见这屋里氛围变化,张嘴想要活跃气氛,却又恐弄巧成拙,最后也只能低头喝茶,不敢擅自发言。
陡然安静的氛围中,杨凡不敢抬头看上座,王维章并未立刻说话,堂中静悄悄的,不知如何,越安静杨凡越紧张。
他刚才被王维章扶起来后,也不好自顾自坐下,此时话也还未说开,杨凡不知该如何启话,一时竟站在原地手足无措。
好在王维章并未停很久,他再次开口道:“听闻西川人杰地灵,冠盖相望于途,军中亦是颇有正首多才之士,杨千总是重庆两江守备营之人,能否说说这两江守备营战力几何?”
王维章的声音沉稳又和蔼,让杨凡心头稍安。他脑袋之中急转,这是对方的第一个问题,问的是两江守备营的战斗力问题。
朱燮元王维章等人都是西南派的路子,周大焦则是西川巡抚张论和前总兵侯良柱的人。这第一个问题,也是要再次确认杨凡的站队。
“回大人话,下官自小便知道军队要想能征善战,必须训练有素、再加盔甲器械齐良,还需将领肯战用命,方能得一能征善战之军。
然而请恕卑职首言,现今我两江守备营士卒,不似兵丁,更似散民流痞,有几分悍勇,但远远达不到能征善战。且训练尚缺火候,守备将领中饱私囊,器械虽有,然保养不足,多为破烂不堪。军伍亦是松散。寻常小战可勉强一用,但若经大战,必然畏战,若是强行血战,胜算更是极小。”
杨凡这一番话虽然是实话,但一旦传出去。基本上就是将周大焦得罪死了,但他眼下最不怕的就是得罪周大焦。
他也是豁出去了,满身心想要搭上朱燮元、王维章这艘船。
王维章微微点头,对杨凡的回答不置可否,他又道:“那依你之见,若你做了重庆守备,要如何做才能成一劲旅?”
此言一出,唐其瀚手中茶杯一抖,茶叶泛起微微涟漪,杨凡心中则翻起一阵波涛汹涌。
他强装镇定,沉思片刻后朗声道:“末将以为,首在兵员与训练。当制定严苛且合理之训练章程,日夜操练,使士卒熟悉各类兵器之运用,精通战阵之变幻。
其二,军纪要明。赏罚分明,有功者重赏,违令者严惩,如此方能令行禁止。最后,需重视后勤补给,甲胄兵器需精良,粮草不可有缺,方能无后顾之忧。更要注重士气之鼓舞,常以忠义爱国之念激励士卒,使其知晓为何而战。唯有如此,军队方可在沙场上纵横驰骋,战无不胜。”
这个答案很普通,王维章对杨凡的演讲词不置可否。
王维章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屋内的檀香缕缕白烟腾空飘来,杨凡鼻腔尽是这股好闻的味道。
过了一会对方又接着问道,“上月普贼之乱稍定,川滇两省之军表现皆不甚理想。朝廷严令朱总督整军汰兵,朱公本人也倡导武学,主张不拘一格为国揽才,时值此天下多事之秋,可见其先见之明。”
“朱总督真乃高瞻远瞩,烛照万里之举!方今局势纷扰,似乱麻无绪,还需朱总督这般利刃破竹,不拘一格举荐良才,举夜中明灯,为我等行伍之人指明前行方向……”
杨凡一番彩虹屁,顺着王维章的话头继续吹捧朱燮元。言下之意,如果朱燮元不拘一格提拔有良才资质的自己,便是高瞻远瞩。
王维章仍没有什么表示,根本不接杨凡的话,感觉在这个谈话模式中他完全占据主动,可以选择如何提问,最后再评论杨凡的答案。
他的声音再次响起:“杨千总对行伍之事倒是清楚,听闻杨千总也是善读诗书,并不是单纯行伍莽夫。”
“大人谬赞,卑职素仰慕岳武穆,也深耕戚少保兵书,求的是文武双全。平日于公务闲暇之时也勉力学习,冀有所进益,只望能在这军旅之中不致过于懵懂。”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hhfag-1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